《如何閱讀拉康》讀書筆記

學識都 人氣:3.21W

《如何閱讀拉康》讀書筆記

自我(社會標籤):日常經歷的總和。

本我(個人慾望):本性慾望,避苦趨樂的行事原則。

超我(內心道德):決定了我們如何判斷“是非”。

超我代表了無意識中象徵秩序的律法,它決定了在什麼時候作出什麼響應纔是“正確”。

人類世界

能指的世界,符號的世界

tips

能指:我們日常使用的各個用語,例語音、詞語的象徵。

所指:與能指相對。指各個用語所指向的意義。

無意識世界:我們所運用的語言系統=附在人類腦內的大boss。

大他者(虛構性存在):在特定語言系統中的終極解釋者。它只存在於人們心中,並被參與其中的人們共同擁有。

空洞姿態——禮貌:行動本身與行動的公開發表不同,公開的行爲從來不是中性的,它使行動本身發生了變化。

提問:無意識=大他者?

大他者並非不存在實際主體,它代表的只是符號系統的終極解釋者(這個終極解釋無法被解釋)——這個終極解釋者,即大他者,在無意識中被我們認知爲“理應知道的主體”,它能解釋一切行動中的.矛盾。(例如,儒家文化中的三從四德等都是爲了“家庭”這一終極原因,“家庭”即是無意識中的大他者,但人們自身無法解釋爲什麼要爲了“家庭”而行事,也就是說“家庭”本身無法被解釋。)

象徵理論

現代社會的一個主要特徵是世俗化。象徵理論指以精神分析視角來看,象徵與內容的分離在世俗化社會中更加被突顯,在以前被看做背後存在一個精神的神像,在今天被看做是迷信的象徵。

慾望與泛性慾化

慾望不是由單獨個體產生的,慾望就是他人的慾望。弗洛伊德的泛性慾輪指人的慾望結構有像性慾一樣的侵佔性傾向(得不到 與 放不開)。

死亡驅力(毀壞衝動、攻擊本能、死本能)

並非單純的消解一切慾望,而是把一切回到無衝突的平靜狀態的傾向。

相互被動性(主動正是因爲被動)

在虛假的選擇中,我們努力向名爲“自由”的大他者證明自己擁有自由的權利,實際上只是透過這些行動來保證自己不面對一個創傷性事實——我們現在不是自由的。

象徵秩序之外——實在界

實在界,一個客體,一個在我們熟悉的事物中存在的未知異物。

就實在界而言,一段戀愛關係的形成是因爲我在一個我熟悉而喜歡的他/她身上找到了未知。

痛苦之後的享樂是令人愉悅的,但如果享樂變成命令,它將變成更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