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昆明市開發區及工業園區發展的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1.48W

一、工業園區發展的基本情況

關於對昆明市開發區及工業園區發展的調研報告

目前,昆明市規劃建設有各類工業園區15個。其中國家級開發區3個(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省級工業園區6個(呈貢、安寧、海口、楊林、尋甸、東川),市級工業園區6個(晉寧、石林、宜良、富民、祿勸、官渡),基本形成了以國家級開發區爲龍頭,省級工業園區爲支撐,市級特色工業集聚區爲補充的三級園區發展體系和格局。20XX年,昆明市開發區及工業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9億元(不含旅遊度假區和官渡工業園區),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48%,其中2個國家級開發區、6個省工業園區佔全省40個省級重點工業園區的比重達到60%。

二、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主要做法

2008年,昆明市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加快開發區及工業園區發展的政策措施,把工業園區作爲加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第一推動力,作爲全市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作爲實施富民強市戰略的重要舉措,推到主攻工業的最前沿、招商引資的最前沿、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充分借鑑沿海發達城市規劃建設工業園區的新理念、新體制和新機制,採取最特殊、最特別、最靈活的政策措施,強勢發動,超常突破,努力促進工業園區大突破、大跨越、大發展。

——提高思想認識,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思想決定行動,思路決定出路。西部地區與沿海地區、落後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最根本的是思想觀念上的差距。昆明市從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的高度,從實現大跨越、大發展、建設現代新昆明的高度,正視差距、直面矛盾,充分認識工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工業園區建設的緊迫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工業興則全市興、工業活則全盤活,園區強則工業強、園區弱則工業弱的觀念,樹立經濟建設以工業突破爲主、工業突破以園區建設爲主,經濟建設爲中心、就是以園區經濟爲中心的思想觀念,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爲建設現代新昆明的關鍵,作爲振興昆明經濟的關節點和突破口,形成全市各級各部門關心園區、支持園區、服務園區、建設園區的良好氛圍。目前園區建設已成爲昆明經濟發展的主戰場。

——創新體制機制,激活發展活力。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昆明市把創新作爲工業園區發展不竭的動力,借鑑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功經驗,大膽推進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管理體制上,按照“實體化管理、企業化運作”的原則,推行權責合一、黨政合一、經濟社會發展合一的實體化管理,賦予市級、縣級經濟管理和相應行政管理權限,確保市權、縣權審批手續在園區內全部辦結。管理機制上,實行管委會主任負責制,採用扁平化管理,管委會自主設置機構、配備人員,確定分配方式和收入標準,除班子成員外全員實行聘任聘用制。國家級開發區管委會、黨工委主要領導分別由省、市委任命;省、市級工業園區挑選年富力強、懂經濟、善管理的常委、副縣(市)區長擔任管委會黨工委書記、主任。在開發模式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成立園區投資公司,賦予參與土地收儲和土地一級開發權,以市場化方式進行園區開發建設。

——加快軟硬件建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誰能搶先創造良好發展環境,誰就能吸引更多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誰就能集聚更多的生產要素,誰就能把握髮展的主動權。昆明市着力在軟硬環境建設上求突破。在硬環境建設上,實施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兩年突破工程,兩年內實現基礎設施建設大突破,確保有熟地、淨地招商。2008年全市計劃啓動“五通一平”建設項目170多項,預計投資70多億元;目前,已開工建設各類項目70多個,總投資14多億元。在軟環境建設上,建立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辦理,提供從申請到建設、投產全過程高效優質服務,做到行政審批進入行政服務中心無條件、審批無阻力、程序無障礙,營造“三最四低”發展軟環境,全力打造效率園區。嚴格禁止亂收費亂檢查,工業園區新建擴建工業項目,屬於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免除,市級部門不得隨意對工業園區內企業實施檢查,必須進行的,要事先向管委會通報並經同意後才能進行檢查。

——加大招商引資,促進超常規發展。工業園區是招商引資的主力軍,招商引資是工業園區的生命線。昆明市牢固樹立招商引資是第一政績的理念,實施一把手工程,實行招商引資任務倒逼、倒排計劃,形成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推進制度。工業園區建立市、縣、園區招商引資聯動機制,組建專業招商隊伍,與全市派駐沿海發達地區地級以上城市35個招商分局合作,實行專業化、全天候、拉網式、駐點式招商。工業園區招商引資突出大項目招商、地區優勢招商、重點地區招商和外資項目招商,重點引進裝備製造、光電子、生物醫藥、汽車及零部件、環保產品等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產業。目前,項目包裝、項目儲備、項目推介等各項招商引資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培育主導產業,促進產業集羣發展。集羣式發展是現代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產業集羣是推動工業園區發展的必然選擇。昆明市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城市化、八業高新化、佈局專業化”的要求,圍繞發展有基礎、有優勢的產業,每個園區明確1~3個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大力培育電力裝備、機牀製造、汽車及零部件、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磷化工、鐵化工八大產業集羣。同時,通過對入園企業和項目給予優惠政策,引導新建、引進工業項目(企業)按園區功能定位和產業佈局入園發展,實施非園區工業企業出城進園工程,鼓勵主城區工業企業實施入園搬遷改造升級,以優勢企業、優勢產業爲核心,延伸產業鏈,使大企業、大項目的單體優勢轉變爲羣體優勢,努力催生一批集中度大、關聯性強、集約化水平高的產業集羣。

——加大政策支持,營造政策窪地。制定出臺《關於加快開發區及工業園區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在財政政策上,實行相對獨立的財政預決算體制,以2007年爲基數,5年內園區新增稅收上解市級部分,全部留作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從2008年起,5年內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1億元工業園區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專項用於園區基礎設施、重大項目貸款貼息及軟環境建設的補助。在土地政策上,園區年度用地指標實行單列,全市用地指標優先保園區,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不低於50%用於園區;實行地價成本補貼機制,每年從市、縣兩級經營性用地項目土地出讓金收益中提取5%,專項用於補貼工業項目用地地價成本和基礎設施建設。在人才政策上,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到園區工作,可保編、保級、保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