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山區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8.57K

根據縣委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相關要求,安排本人聯繫指導**鎮**村委會,爲能實實在在的體驗民情、體會民生、體察民苦,落實爲民務實清廉要求,切實幫助解決羣衆關心的熱難點問題,在踐行黨的羣衆路線中取得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羣衆脫貧致富的雙重實效,2014年3月5日、3月7日、3月27日,自己多次深入到**村委會對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指導、開展民情訪談和民情民意收集活動,並對**村委會的村情、民情、民苦、民盼進行深入細緻的調研,就如何提高貧困山區村委的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作了深入思考,現作如下探討。

貧困山區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一、**村委會的基本情況

**村委會地處**鎮西北角,東與**海良、大會村委會相接,南、西與**縣相鄰,北與麗江永勝縣相接,距**鎮政府25公里,距賓川縣城35公里。全村轄5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農戶325戶,總人口1189人,主要有漢、彝、土家、傈僳、藏、白等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480人,全村耕地面積1530畝,其中水田400畝、山地1230畝,是一個典型的以傳統農業生產爲主的山區貧特困村委會。

近幾年來,**村委會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大力實施扶貧開發、社會主義新農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村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一定成績。一是羣衆收入穩定增長。2013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46元,羣衆收入呈增長態勢。二是基礎設施逐步加強。實施了投資近246萬元的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完成了7公里的進村彈石路面通達工程,實施了2個村小組的村間道路硬化,投資28萬元打了一眼受益人口600餘人、受益面積700餘畝、深150米的深進。三是產業調整邁出步伐。除主要種植玉米、白肋煙、香葉等農作物外,種植有少量的葡萄、柑桔等水果產業。今年,在縣人大常委會的協調幫助下,與賓川縣國巨農副產品有限公司達成協議,發動村組幹部試種香蔥30餘畝並進行全額收購,邁出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四是農民素質有所提高。

二、**貧困山區發展中存在的因難和問題

(一)自然環境條件惡劣。森林覆蓋率低,乾旱缺水嚴重,除有3個村民小組有龍潭、山箐水可供一部分農田灌溉外,其餘村民小組無水源,只能靠天吃飯,如團山村民小組中有14戶62人因無任何水源,多年來一直靠政府送水解決人畜飲水問題。土地貧瘠,全村約75.5%的耕地面積是山地,乾旱貧瘠,土地產出率極低。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公路通達能力差,全村只有7公里的進村彈石路,還有9公里土路,同時只有2個村民小組實施了村間道路硬化,坡陡崎嶇,通行不暢;農田溝渠不完善,不配套,滲漏於阻嚴重,農田灌溉極不方便;公共服務設施匱乏,全村6個村民小組沒有一間老年活動室和文化活動室,村民文化生活極爲單調和貧乏。

(三)羣衆思想不夠解放,羣衆脫貧依賴心理嚴重。村民素質普遍偏低,小學及文盲人口占總人口的70%左右,依靠科技脫貧致富有一定難度。貧困人口“等、靠、要”心理嚴重,加之還有大約17.5%的農戶處於極度貧困和溫飽線下,村民脫貧致富工作任務艱鉅。

(四)產業結構調整難和缺乏主動應變能力。以傳統農業爲主,習慣於粗放型的農業經濟,新的科技成果和耕作方式難於推廣和應用,產業結構調整難,加之農民種植意向盲目“跟風”,缺乏主動應變能力,對收益造成一定風險。

三、對提高貧困山區發展能力的措施和建議

(一)夯實社會事業,提高貧困山區的人口素質。要免費爲山區農民提供技術培訓,加大對山區義務教育投入,加大對外交流力度,夯實各項社會事業基礎,提高山區羣衆人口素質,增強其抵禦貧困、脫貧致富的能力;要加大貧困山區勞務輸出、外出務工的`指導和引導力度,帶動山區人民增收致富;鎮人民政府要以村委會爲活動平臺,多開展一些送文化送科技送衛生下鄉活動,並要以點帶面,對條件較好的小組率先爭取啓動實施建設老年活動室和文化活動室,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