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模式

學識都 人氣:1.15W

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所經營範圍是農業領域,而農業是典型的弱質性產業,其經營風險係數較大。那麼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創新模式有哪些?

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模式

  

隨着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髮展,以農業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農業企業爲主導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替代了傳統農戶的地位,成爲我國農業生產的中堅力量,引領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道路,其適度規模化、規範化的經營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緩解了“誰來務農”和“如何務農”的問題。自2012年以來,我國已連續多年在一號文件中提出鼓勵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其中2014年明確提出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過程中加大國家財政資金投入力度,並且鼓勵地方政府和民間出資設立融資擔保公司,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擔保服務。

然而,由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具有高風險性並缺乏相應的抵押品,使其很難通過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融資,加之我國長期存在金融抑制,傳統金融供給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這使得融資難成爲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因素。此時,一種新的金融制度應運而生,即互聯網金融。2016年國家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到了“互聯網金融”,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互聯網金融發展,並通過互聯網金融促進中小企業及“三農”等實體經濟發展。這標誌着互聯網金融將正式進軍我國農村金融市場(茵曉武等,2013)。由此看來,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贏得了更廣闊的市場。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理論與特徵分析

(一)長尾理論

長尾理論是由美國學家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提出的一種新型理論,該理論認爲在傳統的經營體系中,考慮到成本和效率,人們只關注那些處於重要地位的人或商品,若用正態分佈曲線來描述,即只關注處於曲線“頭部”的少數VIP人員,而忽略處於曲線“尾部”需要花費更多精力的大多數人(王馨,2015)。我國傳統金融遵循的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的“二八定律”,即企業主要依靠20%的高端客戶來獲取80%的收益,更多的注重於曲線的“頭部”。而在網絡時代的今天,人們關注相關信息的成本極其低,因此關注曲線“尾部”的總體收益有可能會超過“頭部”。由此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以低成本、低門檻、多樣化服務顛覆了傳統金融的“二八定律”,將視線轉移到曲線的“尾部”——小微客戶羣,依靠80%的客戶獲取更高的收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規模小、經營風險大、財務狀況不透明等原因,常常被銀行等金融機構所忽略,而處於傳統金融供給曲線的“尾部”,而互聯網金融恰好能發揮其網絡技術,聚集大量資金,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金融服務,解決其融資難的困境。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徵分析

1.生產經營風險大,抗風險能力弱,缺乏有效擔保抵押。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所經營範圍是農業領域,而農業是典型的弱質性產業,其經營風險係數較大。一方面,在其生產過程中易受環境、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另一方面,農產品價格行情較爲複雜,難以預測。除此之外,還缺乏完整的風險抵禦體系,加之我國農業保險發展滯後,導致其抗風險能力較弱。鑑於此,銀行貸款通常需要抵押物作爲擔保。在現行條件下,其資產主要是流轉土地經營權、農機設備以及農產品等流動資產,但我國在流轉土地經營權抵押方面仍存在一定障礙,同時由於農機設備及農產品等存在變現難、管理程序繁瑣等問題,並且難以取得其產權證明,因此在大多數地區也無法實現有效抵押。

2.融資需求複雜,傳統金融服務不足以滿足其發展需要。

在農業產業化背景下,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數量不斷增加,經營模式呈現多樣化,其融資需求不單單是簡單的農業生產活動,還包括農產品初加工、擴大再生產等,發展階段不同,其融資規模和總量也有所不同。比如在成長初期,需要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購買農業技術設備等,其融資呈現出期限長、規模大的特徵。農業屬於週期性行業,因此在其生產過程中,需要流動資金,資金需求呈現出期限短、規模小的特徵。然而,據現有研究發現,不論是從貸款額度、期限還是保證方式上傳統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均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期望有一定差距,其獲得貸款的機率也遠遠不及人們的預期。

互聯網金融視角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本融資模式

(一)P2P網絡貸款模式

P2P網絡貸款,又稱點對點融資,即指有資金需求的羣體和有借出意願的羣體通過P2P網絡借貸平臺實現小額資金的融資(徐潔等,2014)。P2P網絡借貸平臺是以大數據和雲計算等互聯網技術爲基礎,具有較強的信息搜索能力,可以使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細碎化的金融服務得以充分釋放,爲其提供普惠式金融服務。在該模式中P2P平臺只作爲借款人和出借人的中介,並不參與資金的借貸,融資的申請、審覈、交易、還款,甚至逾期或違約等環節均通過線上完成。最具有中國特色的P2P網絡借貸模式爲第三方擔保+O2O模式,其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這種模式特點爲交易便利、手續簡單、無需抵押品,這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缺乏抵押品或擔保而無法獲得貸款的基本情況相吻合,有效彌補了傳統融資模式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缺陷,滿足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日常經營中的臨時資金需求,緩解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資金短缺的狀況。除此之外,有些第三方P2P網絡平臺還與農機經銷商進行合作,例如宜信“農租寶”和農機分期服務平臺“農分期”,這種融資方式有效解決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其成長初期因缺乏資金無法購置農機具的問題,一方面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另一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旦違約,收回抵押的農機,即可降低風險。

(二)衆籌模式

衆籌融資(Crowd funding)又稱大衆籌資,是指項目發起人利用互聯網和SNS傳播特性,通過網絡平臺發佈籌款項目,最終向網絡投資人募集資金,並以股權、商品等形式回報投資者的一種融資方式(張成虎等,2015)。據世界銀行預測,2025年,全球衆籌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美元,發展中國家將達到960億美元,而中國市場將佔到500億美元(林鴻,2015)。“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衆籌”模式是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有創意的新項目或點子通過互聯網社交平臺的傳播性能,以團購+預定的.形式向大衆進行融資的一種行爲。其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

該模式特點包括:首先,打破了傳統金融原有的融資模式,融資門檻低,而且不以是否具有成熟商業價值作爲唯一的評判標準,更看重的是項目本身的創新性和發展性。其次,以非資金類作爲回報(產品、股權等),不僅解決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中資金缺乏的問題,而且也拓寬了其產品的銷售渠道,因此,該模式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規模小、經營風險大、商業價值不成熟等因素而難以獲得啓動資金的缺陷,爲處於初創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闢了一條新的融資途徑。

(三)基於大數據的電商小貸融資模式

基於大數據的電商小貸融資模式是指互聯網融資平臺依託電子商務平臺獲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相關信用狀況及財務情況,並通過線上操作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金融融資服務的一種模式,又稱農業產業鏈金融,即依託產業鏈信息來獲取用戶的相關資料和信息(江維國等,2015)。例如,阿里巴巴和京東等電子商務平臺,可以依靠其平日積累的用戶相關資料和信息,對借款人進行信用評級,從而爲其提供貸款。其具體流程如圖3所示。

該模式的優勢在於在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不再依賴於我國農村信用徵信體系,而是將金融服務發生在封閉的交易圈內,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等優勢,根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身的生活消費和農資購買信息,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信用評級,從而降低風險。由此可見,該模式具有徵信的作用,彌補了我國徵信體系不完善的弊端,消除了傳統金融中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無法獲取貸款的難題。

綜上,互聯網金融具有普惠、高效的運行特點,爲處於“長尾”市場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了新的融資平臺,解決了傳統金融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信息不對稱、無擔保抵押品、經營風險係數大等原因而無法獲得銀行資金的問題,有效緩解了其融資難題。同時,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是對傳統金融的繼承和創新,並且顛覆了傳統金融的“二八定律”,填補了市場空白。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互聯網金融將徹底改變我國農村金融體制落後的現狀。

與此同時,爲了確保互聯網金融能夠更快地融入我國農村地區,政府首先應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法規,組建專門的監管機構,擺脫現階段金融市場因分業經營難以對互聯網金融實施有效監管的現狀,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安全、有序的融資平臺。其次,應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資本意識和誠信意識宣傳,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多數爲土生土長的農民,擁有傳統保守的金融思想,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要解放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傳統思想,建立風險抵禦能力,結合自身特點依靠外部力量,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自身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