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臨牀護理糾紛的原因及防範

學識都 人氣:2.08W

摘要:如何避免和防範護理理糾紛,是保證護理工作安全,提高護理質量,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的重要環節。本文結合臨牀實際,剖析了臨牀護理糾紛產生的原因,並從加強法制法規學習,提高防範意識;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改善服務態度;加強護理管理,規範護理行爲,增進護理技術等方面探討了防範措施。

探析臨牀護理糾紛的原因及防範


關鍵詞:臨牀護理 糾紛 原因 防範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法制法規的不斷健全,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對護理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護理糾紛也逐漸增多,爲了保證護理工作的安全,如何避免和防範護理糾紛的發生,已成爲臨牀面臨的新課題。現淺談如下:
1.常見護理糾紛的原因
1.1法律意識淺薄。有一部份護理人員對護理行爲的法律認識不夠,診療過程中缺乏嚴肅性,不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未履行告知、保密義務,病歷隨便給人借閱,丟失醫療資料,護理記錄不全及不真實等讓患者及家屬舉證問責,引起護理糾紛。
1.2服務意識不強。護理人員在臨牀工作中服務意識淡漠,缺乏主動性,積極性,接待病人漫不經心,說話語氣生硬,回答病人及家屬的問題不耐煩,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依賴護理員和陪護人員等引起糾紛,據報導佔糾紛佔44.4%[1]。
1.3責任心不強。不認真三查七對,違反護理操作規程。常見有:藥物名稱、劑量查對失誤;由於醫院裏同一劑型、藥瓶的藥物數不勝數,若查對時疏忽大意極易發生混淆,造成用藥錯誤;有的護士從固定位置取藥後,憑經驗認爲不會錯但實際出錯。據報導,在藥物劑量錯誤中,口服藥佔45.45%,注射藥佔23.64%[2]。護理人員在用藥時未認真核對病人姓名、牀號導致用錯藥、輸錯血等事件在護理糾紛中佔有較高的比例,口服藥發錯牀位佔60.00%,注射藥錯用病人佔23.08%[2]。盲目執行醫囑和不按要求執行醫囑,主要體現在執行醫生的錯誤處方,轉抄醫囑錯誤和隨意改變用藥途徑或方法,其中錯用注射方法佔23.08%,轉抄醫囑失誤佔18.18%[2]。
1.4技術操作水平低。護士的業務素質和操作技能直接影響着護理效果,部份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欠缺,在病情觀察中不到位,不準確,延誤病情的治療。如:不能及時發現糖尿病病人發生的低血糖反應引起嚴重後果[3]。操作技術水平不高,如靜脈穿刺成功率不高,不能熟練使用呼吸機、洗胃機、除顫儀等在搶救病人時影響搶救質量。據報導:由於技術原因引起的護理糾紛佔16.7%[1]。
1.5患方的原因
1.5.1患方受缺乏醫學專業知識的影響
患方由於缺乏醫學專業知識,未認識到醫療行業的高技術性和高風險性,一旦原有的期望與結果相差甚遠,便可能從肉體和精神痛苦或經濟損失的心態失衡中轉向對醫護人員的懷疑和不信任。
1.5.2患方受社會觀念及傳統思想的影響
由於社會觀念及傳統思想,患者認爲護士只會打針、發藥、伺候人,沒有醫療專業知識,所以對護士的信任度和依從性遠遠低於醫生。
1.6 醫療體制因素影響
由於我國傳統福利性醫療衛生觀念和陳舊的公費醫療制度給患者造成了高期望的醫療服務標準,就是說不花錢、少花錢而獲得超值優質服務,無形中沖淡或減低了患者對醫務人員的滿意度,因此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碰撞在所難免。

1.7醫療費用因素影響
患者對醫療費用問題比較敏感,特別是認爲花了錢,治療效果不明顯時,就會引起護理糾紛。由於高新技術不斷引進,加之新特藥的應用,使醫療費用的增長與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之間產生矛盾。患者對醫療費用問題很敏感,如果患者醫療費用未做到日結月清、收費項目填寫不全甚至錯誤等,極易造成患者的誤解,導致糾紛發生。
1.8其他原因
醫療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醫患衝突和醫療糾紛的原因是複雜的,而其中不乏偶然、巧合、突發、誤會等其他因素,一切都有待考證。
2 防範措施
2.1加強法制法規的學習,提高防範意識:傳統護理觀念主要重視豐富的醫學知識和精湛的護理操作技能,注重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忽視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和護理工作的服務特性,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護理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除要求護理工作的高技術之外,還要求享受良好的服務,保護他們自己的權利,如知情權,隱私權等,因而護士必須定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尊重和維護病人的合法權益,如生命健康權、知情同意權、隱私權、治療護理方案選擇權、被尊重權等,認真履行護士的告知義務、注意義務和保密義務等,嚴格依法實施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