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學識都 人氣:1.51W

時間過得真快,大學生活即將結束,畢業生都要通過最後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形式,那麼寫畢業論文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經濟管理專業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濟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經濟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篇1

【摘要】

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深化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新的社會矛盾和問題,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縣鄉基層的財政困難問題。造成我國縣鄉財政困難的原因很多,從根源上看是由於財權事權不對等所導致的,其解決就是尋求縣鄉政府間財權事權的合理配置。

縣鄉財政困難的現況

年建立的以分稅制爲基礎的分級財政管理體制初步理順了中央與省級之間的財力分配關係。但同時出現許多地方縣鄉財政困難現象,財政收支矛盾尖銳,實際債務負擔沉重,財政風險膨脹,這不僅影響了城鄉和區域的協調發展,而目。嚴重影響了地方的社會穩定和政府權威,進而影響經濟的高速發展。

因此,當前的縣鄉財政困難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建立一個有效的財政制度,緩解縣鄉財政的困難,再通過縣鄉財政支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這不僅關係到公共財政體系的建立,財政職能的實現,還牽涉到農村稅費改革、政府機構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成敗。

縣鄉財政困難的根源:財權事權不對等

財權上收,縣鄉政府財源減少。

財力向中央集中是我國1994年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 中央75%,地方25% 的財政分配製度,實際上就是將地方財力通過二次分配上收中央。從結果來看,財力上收的效果明顯。地方級財政自給能力由1987年的1.O3降到2015年的O.59,以年均4%的速度下降,其中,省級爲 1.6%,地市級爲5.1%,縣級爲3.4%,鄉級爲4%。從鄉鎮、縣級、地市級到省級,層層需要依靠上級政府轉移支付資金 過日子 。這樣一來,在縣鄉財源減少和財權不斷上收的雙重衝擊下,縣鄉財政困難明顯。

事權下放,縣鄉政府事權負擔過重。

縣鄉財政事權負擔不合理主要表現爲縣鄉政府承擔了許多本該由中央、省級政府承擔的事權負擔,如農村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這些大額支出事項,將這些事權責任都壓到縣鄉財政頭上,導致其沉重的負擔。由於行政集權體制及人事上的行政任命制, 我國高層級政府對下級政府享有絕對的權威,而上下級政府的財政卻是相互獨立的,上級政府很容易把各種事權責任儘量推諉到下級政府,即 事權下放 。

如中央只給承諾不給錢,將一些政策負擔轉移到地方政府的身上,形成所謂 中央請客,地方出錢 的情況。我國上級政府諸種 下放事權 的行爲大大增加了縣鄉基層政府的財政壓力,對當前的縣鄉財政困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解決縣鄉財權事權不對等的幾點思考

爲了解決縣鄉財政困難問題,必須改革和完善現行財政體制,堅持事權與財權相結合的原則。從建立公共財政的角度,科學界定各級政府的事權,使每一級政府所擁有的財權與事權相對稱,支出與責任相統一,要事隨錢走,財力與責任掛鉤,從根本上改變上級層層剝奪縣鄉財力的狀況。

完善法治,以法律形式確定各級政府事權與財政支出範圍。

我國政府間的財政關係缺乏憲法和法律的保障,各級行政官員只重視上級政府的行政命令,而忽視本地民衆的實際要求,這必然導致我國政府間的財政關係缺乏內在的穩定性。

因此,應加快推動我國法制化財政的建設步伐,以法制來規範和監督財政。

要確保政府行爲的規範,應科學合理地界定縣鄉政府的事權範圍,使之明確,並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改變目前縣鄉政府集中過多的事權,與其掌握的財權嚴重不對稱的現狀,促進財政的法制化發展。界定政府之間的事權,應以公共產品的受益範圍爲標準,屬於全國受益範圍的公共產品應由中央政府來提供,屬於地方受益的公共產品,再按受益範圍的大小由相應級次的政府來提供,跨區域的事務由中央協調,與受益地方共同承擔。

對於科學合理界定政府間的事權範圍,以對義務教育的支出爲例,應該實行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共擔的辦法,切實減輕基層財政的負擔。目前,教育支出是地方財政支出中最大的支出項目之一,對大多數縣鄉財政而言,教育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至少在70%。目前,法律規定財政的教育支出要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的速度,而目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實行的是 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爲主 的管理體制,這種體制與其重要地位是不配套的。因此,應該把 以縣爲主 改爲 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資 ,這樣才能發展事業的同時緩解縣鄉財政困難。

保障縣鄉政府的財力,強化其財源建設。

目前來看,縣鄉政府通過可以發展民營經濟,利用民營經濟的優勢來增加財源。民營經濟因爲產權清晰,主體明確,機制靈活,越來越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強烈的吸引力和極大的競爭力。首先,要引導規模企業實現規模發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強強聯合,以龍頭優勢輻射帶動民營經濟整體水平的迅速提升,從上到下實現以大帶小策略。其次,要通過建立新型的農村互助組織,利用縣鄉政府的信息優勢,鼓勵支持更多的農戶介入務工經商,壯大民營經濟羣體規模,擴大富裕面。

最後,要激勵中小企業在現有基礎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在某一產品、某一環節上做優做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基層政府可以利用集體土地產權收益、公共財政催化三種核心力量啓動農戶自身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資本積累機制,促進財源建設的多元化發展。

儘快解決縣鄉財政債務問題。

首先,要明確縣鄉的債務規模,只有明確了纔能有效控制。對於鄉鎮、村債務,要認真清理,分清性質,分清責任,不能將所有債務都由縣鄉財政償還。對賬外的非財政管制原因所造成的隱性債務部分,應該堅持 誰受益、誰負擔 的屠-貝0,清查現有政府債務,明確其規模、結構和責任人,落實到具體債務人、責任人等,主動科學地清理財政債權與債務。

其次,要加強對債務的監管,完善縣鄉財政管理辦法。認真清理覈實縣鄉債權債務,將鄉鎮各項債權債務逐 登記報縣政府備案,有步驟地減少債務增量、控制債務存量。一是要建立債務預警機制,即不同的縣鄉及財政部門要根據自身債務承受能力,研究出正常的、可控的、能夠承受的負債臨界點,對可能出現的政府債務風險及早預警。二是建立債務化解長效機制,要通過深化改革,規範鄉鎮政府經濟行爲,堅持實行村務公開,大力推行村級財務會計委託代理和村賬鄉代管等制度,控制政府和部門經費支出的增長,加快債務化解進程。

做好對財政體制運行過程中的問責,完善責任追究機制。

要加強財政立法和財政監督的力度,保證政府間財政關係的穩定性和嚴肅性,杜絕各級官員的不規範行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實施對財政體制運行過程的問責。通過問責,可以保證財政資金按照既定的方向和用途進行使用,避免人爲因素干擾財政政策措施的運行,維護財政政策措施的準確性、效益性和及時性。

要想使得財權事權真正實現對等,就需要科學合理地界定縣鄉政府的事權範圍,並且以法律形式確定,落實法律政策的實施情況。在落實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問責,建立責任追究機制,要確保政府行爲的規範。對於類似上級政府把各種事權責任推諉到下級政府等違反規定的行爲,不僅要發現,更要通過責任追究機制及時糾正,落實到具體部門、具體人員,約束政府官員的不良行爲,實現財權與事權的對等。

經濟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篇2

摘要:

在新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企業家能否具有知識經濟和全球化經營所必備的辯證理念、不斷創新戰略管理,這將對企業發展與競爭取勝起着決定性作用。研究現代企業家新經濟經營的辯證理念與 戰略管理創新,主要集中在新舊經濟融合、知識資本催化、網絡商務支撐、集成經營管理、科技市場一體化和新的兩權結合等方面站在了發展的前沿,代表了市場競爭的方向,頗有借鑑價值。

關鍵詞:

新經濟 理念 管理

進入21世紀,無論是基本的價值觀念,還是具體的行爲準則,新經濟時代的組織運行將在很大程度上不同於工業經濟中傳統的組織運作模式,它對我們現在企業的生產方式、經營管理乃至領導決策與活動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新經濟時代激烈的競爭,呼喚企業要不斷進行管理變革和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新經濟不能取代舊經濟,推進產業提升需要尋求“融合發展”

近年來,全球企業新經濟發展加快。然而,經濟和企業界有識之士認爲,舊經濟的傳統產業仍具有很強的市場生命力,新經濟不能取代舊經濟,更爲重要的是尋求兩者“融合發展”。

新舊經濟的“融合發展”,是指高新技術及其產業作用於傳統產業,使得兩個以上產業融爲一體,逐步發育成長爲新的產業。產業融合不是幾個產業的簡單相加,而是通過相互作用,融爲一體,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對此,不少知名企業家認爲,即使是新經濟潛力驚人,舊經濟依然有它的優勢。新舊經濟不是對立的,新經濟應成爲改造傳統產業的動力,傳統產業應成爲新經濟的市場,新舊經濟與產業融合是一個國家、地區和企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我們的企業家們要充分認識到,新舊經濟“融合發展”是提升傳統產業的必然選擇,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作用和深遠的戰略意義,迫切需要從多方面推進產業融合。要運用技術創新進行“融合發展”,技術創新應成爲新舊經濟不同產業型企業的共同追求。要加快新科技發明,加快科技發明轉化爲生產力的速度,加快技術進步效益增長,實現技術創新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二、樹立“人本戰略”的理念

人是知識的創造主體,也是知識創造的目的,同時還是知識運行的載體。因此,新經濟實際上就是“人本”經濟,新經濟時代,企業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的管理,怎樣求才、知才、用才、育才是企業家必備的素質。“人本戰略”就是“以人爲本”的戰略管理。這種戰略思想既把人視爲管理的主體,也把人和人際關係作爲重要的管理內容,即人是“經濟人”與“社會人”的統一,認爲人力資源是企業中最重要的資源。

以人爲本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人是社會運作的核心

在原始社會,人與自然渾然一體,模糊不分。從社會分工開始,人成爲追逐的工具,成爲零部件。進入新經濟社會,由於追求知識而回歸到人本身,因爲知識是人腦的創造產物。因此,人、人才成爲全社會的第一資本、第一資源。

(2)人是社會運作的目的

人是社會一切知識的創造者,因此,就要以人的腦力、心力、智力的開發爲核心。在新經濟社會,從人出發進行運作有兩層含義:A對內,對企業自身而言要開發人才;B對外,對社會而言企業進行經營活動的目的就是服務於人。因此,人是社會運作的目的。

(3)新經濟社會是人才社會

由於在新經濟時代,信息通訊技術十分發達,網絡組織遍及各個角落,加之義務教育在全球的普及,這就爲成才奠定了物質基礎;另外,新經濟時代的消費也需要具備一定知識的人(如上崗、智能化、自動化家電等);因此,新經濟社會渴望人才、廣收人才、遍生人才。新經濟時代,得人才、得天下,失人才、失天下。

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應將上述三項工作結合起來。企業家要有創新精神,要不斷地超越自我,勇於進取,不斷學習,永遠保持創新的觀念和活力。企業要像經營產品一樣去“經營”人才,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員工和創新的企業家,以應對新經濟時代的挑戰。

三、加強知識管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知識管理是在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中,管理者在知識分享的文化氛圍中運用現代技術,通過員工之間的協調配合,通過對組織內所擁有的知識和組織外部各種知識的利用和管理,以提高組織創造價值的能力的一種手段和過程。它以知識管理爲中心,旨在通過知識的獲取、共享和應用來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反應能力。實施知識管理的目的是加快知識創新的速度和提高知識創新力度,以形成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保持企業旺盛的生命力。我們的時代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體現出知識和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因此,現代企業必須加強知識管理,知識管理能爲企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首先,知識管理爲實現知識的顯性化和共享尋找新途徑。

未來的知識創新和傳播速度將越來越快,當知識量增多時,對知識降低、抑制甚至會阻礙企業創新和知識量的增加。據統計,隱性知識大約佔知識總量的90%,經過編碼的知識所佔比例不足10%。

因此,能否發掘企業中隱含的知識,充分發揮這些知識的作用,是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知識管理有助於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進行處理,並把這些知識用一種適合於用戶和商業環境的方式表現出來。知識管理應當將最恰當的知識在最恰當的時間傳遞給最恰當的人,以便使他們能夠做出最好的決策。

其次,知識管理讓企業從學習中獲得競爭優勢。

企業要保持競爭力就必須擁有新知識和創造力的員工,知識管理注重激發員工的學習精神。成功的知識管理將加快員工的學習過程,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使員工的再教育成爲企業的一種日常活動。實施知識管理,讓員工形成“邊幹邊學,在幹中學”的終身學習機制,即通過培養瀰漫於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員工創造性思維能力而適應起來的一種有機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可持續發展的組織模式。

總之,新經濟時代是一個嶄新的時代,企業過去成功的法則、過去賴以致勝的市場假設、技術和組織形式,如今要重組和再造。這就迫使企業要從戰略管理的角度,重新反思它的經營使命、再造經營管理理念。

參考文獻:

[1]肖守利.新經濟下的企業管理髮展趨勢[J].合作經濟與科技, 2009,(08).

[2]陳玉芝.新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理念[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0,(02).

[3]王傳友.淺論新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模式[J].現代企業教育, 2009,(10).

[4]李勝利.試論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與完善[J].經濟研究導刊,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