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的討論式教學法論文

學識都 人氣:1.71W

摘要: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高中歷史教學以老師傳授爲主要的教學方法。然而,傳統傳授式教學方法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如不利於學生獨立思考和觀點表達能力的培養、學生課堂參與度低,以及師生間相互瞭解不足、學生課堂興趣低下、教學效果不佳等。近年來,隨着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及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歷史教學應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對傳統傳授式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高中歷史教學的討論式教學法論文

關鍵詞:高中歷史;討論式教學;教學應用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討論式教學法概況與提出背景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高中歷史教學以老師傳授爲主要的教學方法。然而,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方法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如不利於學生獨立思考和觀點表達能力的培養、學生課堂參與度低,以及師生間相互瞭解不足、學生課堂興趣低下、教學效果不佳等。近年來,隨着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及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行,高中歷史教學也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非單單知識的傳授,對傳統傳授式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討論式教學法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討論式教學法是指老師組織學生就某一問題組織全班討論,或小組討論,並互相交流學習的教學方法。相比傳統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更注重對學生歷史獨立思維能力、知識表達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加強了師生間的溝通互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高中歷史討論式教學法的意義

(一)激發高中生歷史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歷史學習同樣離不開對學生歷史興趣的引導和培養。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法是學生被動接受老師對知識的理解,而沒有自我的思考和表達。課堂參與度的低下和師生互動的缺乏往往使歷史教學變得索然無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討論式教學法,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知識,找到學習的樂趣;鼓勵學生主動表達心中所想,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變被動接受的局面,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加強師生間與同學間的交流互動,學生在交流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增進彼此瞭解,完善自己的知識。討論式教學法調動了學生自主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是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二)培養高中生的歷史自主學習能力

當今社會是知識爆炸的社會,社會知識量巨大,更新速度快,學生如果緊靠學校所學知識已經難以滿足社會需求,所以相比掌握知識,高中歷史教學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歷史討論式教學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獨立的歷史學習能力,符合新課改,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首先,準備討論素材討論內容的過程便是學生自主獲取篩選知識能力的過程。歷史素材浩如煙海,有效篩選信息知識的能力是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時,在現代社會分工細化的背景之下,幾乎每一項工作都是合作的結果,學生間的交流討論便是學生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識的養成過程。其次,培養學生的知識表達能力。豐厚的知識儲備必然是高素質人才的必備素養,但同時良好的知識表達能力同樣不可或缺,討論對學生知識表達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最後,在討論過程中使學生髮現自身不足,集思廣益,培養自我批判意識和反思意識,這對於學生日後的知識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三、高中歷史討論式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一)教師的科學化課前討論教學設計

老師是整個課堂的設計師,討論式教學的有序展開離不開教師精細化、科學化的課前教學設計。以往教師課前備課,更多的是從自身教學主體出發,進行知識準備,重難點分析,偶爾涉及教學流程。然而,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輸,更是對學生進行的精神滋養,因此討論式教學之下的教學設計過程,要更加科學化、精細化。高中歷史教學,科學化的課前設計首先應突出鮮明的課堂主題,例如專題化學習、歷史人物評說、通史學習等,結合每種主題的特殊性進行獨特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對每節課都有鮮明的討論主題,而不是漫無邊際的閒談。其次,教學設計不應僅僅站在教師的角度,更不應單單考慮知識主次,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改變傳統課堂枯燥的灌輸模式,增加學生間知識交流討論環節及師生間交流互動環節,將知識講授融入討論環節設計之中,避免課堂的枯燥化。討論教學的環節設計不應侷限於課堂範圍之內,更應對學生課下討論素材給出合理化建議。最後,高中歷史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應多徵求學生意見,討論環節的制定應考慮學生的合理化訴求和建議。總而言之,討論教學前的教學設計是對整個討論教學過程的系統化。精細化、藝術化設計,是討論教學開展的前提保障。

(二)學生充足的課前準備

討論教學的過程是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高效良性互動的過程。高中歷史課程知識容量大,課堂時間非常有限,課堂討論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討論教學環節必須把握教學重點,針對重點進行討論。以往高中歷史老師把握教學重點往往是根據教學經驗及參考書籍所給出的提示,而沒有考慮學生的訴求。學生由於缺乏有效的課前準備,上課時間只是跟着老師的思路走,難以發現自己的困惑,展開有效討論。因此高效的高中歷史教學離不開學生充足的課前準備,唯有學生在課前準備中掌握必要的知識儲備,課堂上纔有與老師互動的可能,而學生課前準備中反映出的困惑也正是課堂討論的重點。學生充足的課前準備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具體來講,高中歷史老師應該做好以下幾點指導。首先,爲學生精選適合的課前預習材料。預習材料不應僅僅侷限於教科書,更應有老師優選的輔助材料。老師選擇輔助材料必須貼合教學內容,貼合學生知識背景。其次,高中歷史老師可以針對教學重點對學生的課前準備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課下先對重點進行思考,這樣學生課堂理解纔會更加深刻,而不是被老師牽着鼻子走。例如講述歷代民俗的演變,可以提前佈置學生課下查閱相關影像、文字資料,梳理髮展脈絡。

(三)討論教學中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突出與老師輔助作用的發揮

討論式教學應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高效的課堂討論老師更應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以豐富多彩且切合教學的形式增加學生間的討論交流,促進師生間的知識互動。例如河南某中學即積極進行“主體課堂建設”,教室座位環形佈置,方便學生課堂討論,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導者,這樣學生才能主動接受新知,在思維上認可新知,獲得對知識的深刻體悟。高中歷史討論教學應注意對歷史教學素材的合理整合運用。歷史學習的素材非常豐富,因此教師對討論素材的把握不應僅僅侷限於教科書,更應藉助歷史地圖冊等輔助讀物綜合把握知識背景,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能力。教師在討論教學中的輔助作用還表現在對學生討論的引導。例如在講授新航路開闢時,可以對學生討論中需重點把握的哪些問題進行指導,合理安排討論環節的時間安排,掌握課堂節奏,保證足夠的時間針對學生的普遍問題和困惑給予精細、高效的指導。

(四)課後應更注重體驗學習

討論式教學法不應侷限於課堂之內,還應注意其他的輔助性環節,例如課後任務的佈置。合理的課後任務規劃是對課堂討論的有效補充和深化,有助於學生開闊視野,鞏固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長期以來,歷史老師大都通過佈置書面作業讓學生鞏固課堂知識,不僅內容枯燥難以調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鞏固效果並不明顯。科學研究發現,體驗式學習是高效的學習方式,是對語言文字學習之外,學生直觀把握知識、深化認識的必要補充。在信息化社會,學生歷史知識的來源更加豐富,例如博物館、網絡視頻音頻資源等等,不僅內容和形式上豐富多彩,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更是對課堂知識討論的有效補充。因此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鞏固更應注重課堂難以實現的體驗學習,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把握不僅僅侷限於口頭層面,更從直觀上加以接受。

四、結語

開展討論式教學是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高中歷史老師必須轉變思想認識,深入探討高中歷史討論教學法的意義和作用,注重對學生歷史素質的綜合培養;在方法上,從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下指導等教學環節全面入手,採取更加合理、民主、高效的人性化的討論教學法,讓學生在提高歷史學習興趣的同時,更加牢固地掌握歷史知識,獲得歷史學習方法,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智勇.歷史教育學新論[M].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美]kfield,StephenPreskill.實用討論式教學法(第二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

[3]聶幼犁.歷史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