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教學法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1.41W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動着進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學歷史教學法的論文,歡迎閱讀參考!

中學歷史教學法的論文

一、當前中學生缺乏“問題意識”的原因

(一)在中學歷史教學觀念的滯後性中學生缺乏歷史學習中的問題意識,與當前社會、學校等對歷史教學觀念的滯後性有着密切的聯繫。教師選定一個問題,指導學生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讓學生提問題,這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方式。在應試教育等傳統的教育環境中,歷史學習的主要目的在於應對考試,教師也只以傳授知識爲主,而忽略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沒有認識到如何能將方法和知識進行鏈接的方式。在當前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歷史教學的本質、目的、過程等都應當有所改進。

(二)其實中學歷史教學手段的單一性歷史學習主要是以歷史素材爲基點的,而中學的歷史教學材料大多是以課本爲主,並且以平面化的文字、圖片爲主,過分政治化、理論化,缺乏生活化、時尚感,從而弱化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歷史教材通常會有固定的觀點,缺乏對立、辯證的史學思維,從而使得學生們的創造思維、問題思維被束縛。另外,在當今信息化不斷髮展的今天,教學方法和手段也變得多樣化,但是有些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無法將多媒體技術等與歷史學科的優勢結合在一起,不能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故而也很難引導學生產生問題意識。

二、培養中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中學歷史的課堂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其功能和作用也各有不同。在當今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進程中,中學歷史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能力,選擇和運用適當的教學內容,更新教學觀念,構建問題平臺,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一)改變傳統的歷史教學的觀念,鼓勵學生提出疑問一切創造始於“問題”。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絕不能在知識層面上止步,而是應當大膽地改變傳統的歷史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們提出問題,樹立問題意識的理念,並讓課堂教學成爲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思維實驗室。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置於問題情境之中,創設自由、寬鬆、愉快的教學氛圍,爲學生創設一個積極、主動的問題探討課堂,讓學生以問題的發現者、提出者、解決者的身份而存在,使師生之間能夠達成一種和諧、互動的交流方式。

(二)培養中學生對歷史課程的興趣,激發學生提出問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好奇、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們產生問題的重要前提,因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進行歷史知識灌輸、思維方式培養之外,還應當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提出問題、探究問題並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歷史歌曲、播放歷史影像材料、展示歷史圖片、讓學生出演歷史短劇等形式,讓學生自己去琢磨歷史、觸摸歷史、理解歷史,對歷史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並將好奇心轉化爲持久的精神動力。另外,在課後學習中,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材料、圖書等引導學生閱讀,並讓他們提出問題,探討問題。

(三)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和教學能力,引導學生質疑提問作爲“靈魂工程師”的歷史教師應當在培養學生歷史問題意識的過程中起到示範作用,不斷增強自身的問題意識,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提問時,應當多提一些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設計好提問的問題,幫助學生聯想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而不是簡單的“是什麼”“爲什麼”“怎麼做”,培養學生獨立、成熟的學習思路。另外,教師還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對當下教材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實踐上的優化,將簡單的理論分析和史實記述等輔以矛盾的說法、各種史學觀點、豐富的史料等,達到“無疑處生疑”的效果。著名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爲他把課教‘活’了。”其中提到的“活”,不僅僅體現在課堂教學的氛圍方面,而且也體現在學生質疑能力等方面。總之,教師應當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努力構建問題平臺,達到引導學生質疑、思考、探究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