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經濟發展新趨勢探討論文

學識都 人氣:2.45W

摘要: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當前全球化經濟環境下,各國家與地區提高自身發展優勢、搶佔市場先機並進行轉型期經濟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我國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推進產業結構戰略化升級的發展目標,是確保國家經濟健康發展、提高全民生活水平的關鍵。

產業經濟發展新趨勢探討論文

關鍵詞:產業經濟;升級;戰略目標

小康經濟發展目標下,將調整產業結構作爲改革和發展的主流,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使得市場經濟基本實現工業化、信息化、現代化,並持續推進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提升全體人衆的生活水平,成爲產經經濟發展的新趨勢。當前國際經濟環境下,跨國性交易及國際資本流動的頻率和規模不斷增大,促進國際資源的快速有效流通。同時,交易的增加強化國家與地區間的融合程度與關聯度。因此,深入研究產業經濟發展和規律,能夠幫助我國市場經濟更加快捷、深入地融入到國際經濟的發展。

一、全球化產業發展與升級

國際經濟市場的發展,促進各國家與地區的產業體系不斷融合。傳統產業間的競爭也由本土產業經濟實力轉化到上下游產業跨地區互動關係。一方面,本土上游產業的競爭優勢,能夠促進下游產業收穫更多的競爭領域;另一方面,主流產業與輔助產業之間的頻繁互動和搭配,幫助國家或地區在國際競爭市場佔得一席之地。自此,各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發生流轉,形成有序的國際產業體系。而原始產業分工也由不同產業的全球性分工,轉變爲產業內全球分工,直至企業內的全球分工。最終,當產業分工過程中的要素轉移積累到一定數量,併發生產業結構的變革、引發國際化產業轉移。這一過程中,技術經濟往往由於主體對於利益的追逐,呈現出高成本國流向低成本國的產業轉移變化趨勢,致使國家的分工格局出現變動,進而影響國家的核心競爭優勢。雖然,對於經濟發展水平偏低的國家而言,科技、教育和研發水平偏低,但有目的有選擇的進行發達國家轉移產業的吸收和借鑑,能夠促進其結合自身特徵,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我國作爲世界上最具潛力的發展中國家,抓住產業轉移全球化發展趨勢,強化技術的滲透和吸收,並在此中間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才能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地位。國際跨國公司的快速發展,促進產業資源的相互流動,使得國際貿易成爲相互制約、聯通並相互滲透的網絡化產業體系。這一體系下,產業的各個環節會依據技術的進步而發生轉變,實現全球化資源的最優配置,已達到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高新技術的崛起,促進國家之間的激烈競爭,其高投入、高回報的產業特性,致使全球範圍資源最佳配置的趨勢越演越烈。部分即將或正值成熟、衰退期的產業技術,逐漸被髮展中國家引入,通過主動的高新技術研發參與或謀求資源共享和合作形式,實現產業的升級。另外,產業結構全球化升級還表現在對高新技術改造能力的提升。傳統產業的持續發展,必須藉助高新技術的使用,以降低對社會資源的浪費或者生態環境的破壞。高新技術產品和管理理論的運用,能夠提升產業素質,使其維持在相對的水平。

二、產業經濟融合發展

經濟全球化與高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世界發展逐漸向重信息資源和服務的全球性經濟過渡,致使原始的國家性邊界產業系統逐步瓦解。國與國、各地區之間經濟與產業的互動越來與頻繁,進一步發展成爲一個相互交織、多層次、多元化的新型產業結構。新型全球化產業結構的形成,打破原始各國間相對孤立的產業體系,促進產業發展的互相制約、互相依存、互相競爭並滲透。另外,科學技術的發展加快國家與地區之間的融合,促進全球性產業整合和重組,致使產業經濟的發展呈現出新型經濟融合趨勢。全球化經濟體系的建立,實現了產業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最優化配置,將歷史、地理、風俗、文化等條件和優勢全面融入到產業體系之中,形成互動互聯的合作與競爭關係。這一經濟體系的建立,發達國家能夠通過僱傭國外廉價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實現社會所需的生產;而發展中國家首先應摒棄搭建獨立完整產業體系的戰略目標,應重視自身在全球經濟發展的分工和地位以及競爭優勢,可以通過加強與發達國家的技術業產業聯繫,積極進行高新技術和理念的學習,以促進本土的經濟發展。我國,作爲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發達中國家,本身的勞動力資源、自然資源、市場潛力等都具備相當大的發展優勢。在全球化產業調整期,應結合本土資源優勢,在全球產業分工中提升自身吸引力,在明確發展目標的前提下,投身入全球化產業經濟融合的環境之中。

三、產業經濟知識與生態化發展

綜合各國產業發展來看,全球化經濟基礎變化的突出性特徵是,產業結構不再着重剛性需求的發展,由傳統重型化生產技術結構逐步轉變到知識信息、智能服務、高效健康的軟型化產業結構。因此,經濟環境中金融、諮詢、信息類服務企業的比重不斷增加,並逐漸過渡到知識型產業經濟。知識型產業結構的又一特徵,是科研和教育行業的不斷滲入。知識經濟的發展,促進人們對更加高效便捷、人性化服務的需求。傳統的產品和服務只有不斷地更新、創新並升級,才能滿足用戶不斷增長的多元化需求。所以,產業技術和創新要求不斷提升,產業勞動者不得不經受更加高質量的學習和培訓,才能使用市場產業轉型的需求。經濟市場對高素質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促進全球科研與教育的`發展。產業結構中科研、管理和諮詢、金融類知識型人才的需求量加大,成爲多數國家進行初步產業結構調整的跡象。伴隨社會經濟的增長、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服務性生產逐漸脫離傳統的製造業,形成專門化的管理、服務機構,在細化市場分工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服務優勢。產業發展中,經濟綠色化成爲新時期產業演變的另一顯著特徵。產業經濟綠色化發展,倡導不同的產業部門搭建有效的經濟資源利用和回收再利用的循環模式,通過自然資源的節約、重複使用,降低生產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促進社會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工業社會以來,人類對經濟的過分追求導致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產業經濟綠色化則是彌補自然、平衡生態,將人們的生產生活資源消耗量,有效控制在生態系統承受範圍內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隨着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全球範圍內生態與產業的互動關係逐漸加強。在此基礎上,生態產品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形成有效的新型生態鏈,促進生態與產業經濟的一體化互動。

四、軍民結合戰略發展

社會經濟產業的轉型期,軍民結合成爲全球化發展中軍民產業的重要發展戰略。和平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國家與地區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區域經濟增長,而非軍事實力的較量。然而軍工產業技術的發展代表了整個國家的最先進科學技術,是國家技術發展的顯影。民用產業發揮國防工業物質基礎的作用,所以強化軍工技術向民用產業的過渡,能夠在保證平穩發展的同時,提升軍工技術的商品化能力。而社會性產業商品化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升級民用產業整體的技術水準;另一方面,從技術的角度提高國家產業經濟的核心競爭力。軍民結合戰略的發展,戰爭的需求一定是首要的。因此,民用產業的發展時刻準備爲國家戰事而服務,並隨時準備轉向軍事物資、設備或者重型機械的生產。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軍民產業結合的發展戰略,通過各項發展措施加快軍民兩用技術的開發,以保證有限的資源能夠在太平時期側重民用,在戰爭年間滿足軍需。目前,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及平面顯示器等成果,已經完全商業化被運用到軍民共享之中。可見,重視軍民產業的結合能夠有效提高國家的發展經濟力。

參考文獻:

[1]李敏飛.經濟全球化下產業經濟發展研究——國際產業轉移新趨勢與中國產業發展新思路[J].海峽科學,2011,10:3-6.

[2]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谷建全.新趨勢下產業融合發展研究——以河南爲例[J].中州學刊,2014,11:44-48.

[3]任興洲.經濟新常態下產業園區的發展趨勢[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5,01:5-7.

[4]夏寧.論我國經濟管理現代化和發展新趨勢[J].現代商業,2012,08:125.

[5]王徵.論當代產業發展的新趨勢——產業融合[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3:58-60.

TAGS:產業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