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項目精細化管理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2.49W

[摘要]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和文化,審計項目的精細化管理是將該理念貫穿於審計項目每個環節,從審計項目管理各階段入手,着眼審計流程和方法的細緻、精確、嚴密,落腳到審計質量的有效控制,其目的是使審計成果得到最優體現。通過精細化管理,促使審計過程規範化、審計流程標準化,以提高審計質量,提升審計價值,實現審計增值。

內部審計項目精細化管理研究論文

[關鍵詞]審計項目;精細化管理;內部審計;管理戰略、風險導向、管理績效

審計等新的審計理念近年來已經成爲內部審計的發展新趨勢,這勢必要求內部審計視角有較大轉變,審計層次和質量有很大提高,審計管理方式精細化,尤其是審計項目的管理方式要更加精細化。唯有精細化管理,才能使內部審計精益求精,提升審計質量,才能促進內部審計朝縱深方向發展,不斷彰顯內部審計的價值。

1審計項目精細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精細化管理”概念源於發達國家(日本20世紀50年代),其本質是在常規管理的基礎上,將常規管理模式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在此過程中,以最大限度減少資源佔用和降低管理成本爲主要目標,實現管理的精細化和經營價值的最大化。對內部審計而言,作爲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與諮詢活動,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和不斷完善,伴隨着現代企業制度在我國的逐步建立,本身具備齊備的系統性和規範性框架,這從本質上與精細化管理的要求都是相通的。

一方面系統性的最高目標在於程序和結果的和諧統一,並最終爲實現企業經營價值的最大化和資源佔用的最小化;另一方面,規範性則表明內部審計本身具有一套規範、嚴謹的標準。如:CIA頌布的《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中國內審協會頒佈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實務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和準則”),都對內部審計標準作業予以了指導和規範。

筆者認爲,內部審計項目的精細化管理則是在內部審計精細化管理的前提下,遵守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頌布的規程,以其實務指導開展審計作業,將管理理念貫穿於開展的每一個審計項目中,從細節入手,從項目開展的每個環節和流程做到管理精益求精,並引入項目化管理,使審計過程規範化、審計流程標準化,以提高審計層次和審計質量,提升審計價值,實現審計轉型。

2內部審計項目精細化的總體框架定義

根據國際內部註冊審計師協會(CIA)、中國內審協會頒佈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和實務指南內部審計工作情況,並結合內部審計的具體情況,該總體框架應是對“審計人員”、“審計流程”和“審計結果”的管理精細化,並將精細化管理流程貫穿整個流程。總體框架如下圖所示。

首先,審計人員作爲審計項目精細化管理中最活躍、最本質的因素,必須加強審計人員隊伍專業化建設:一是要以總體框架圖人爲本,充分尊重,信任內部審計人員,積極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拓展其發展空間,提升內部審計隊伍的凝聚力和歸屬感。不斷提升其專業的審計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審計人員的積極性,並持續灌輸精細化管理理念,促使審計人員的觀念意識的全面轉變;二是審計人員審計行爲的持續一貫性,在開展的審計項目中,審計人員的管理行爲、操作行爲都應規範統一,要根據“指南和準則”的要求,指導審計人員要做什麼、怎麼做,查證問題過程中,具體應該查什麼、怎麼查,如何獲得完整的審計證據等,均要通過明確的精細化制度流程來確定,規範審計行爲。

其次,審計流程管理的精細化主要表現爲三方面:一是對開展內部審計項目流程規範,要將審前調查和非現場分析作爲不可少的環節,讓審計人員在項目開始初期找準審計重點,通過非現場分析確定抽樣樣本,審計項目中則嚴格依據審前分析樣本開展工作,並根據需要適當補充樣本,確保審前、審中和審後都能夠做到程序控制嚴密;二是突出對審計資源配置的精細化。要根據項目規模,測算審計成本,按照成本效益配比原則,強化審計內容和強化資源管理傾斜,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將最好的審計資源配置在最需要的重點環節,達到資源配置最優化;三是實施有效的審計督導。注重現場、非現場審計的督導作用,及時解決遇到的難點或困難。

最後,對審計結果管理的精細化準則應從提高審計報告質量和結果應用入手,提出具體可行的審計建議,整合審計發現問題,應該做到:一是精煉審計報告觀點,有效提升審計報告質量。審計報告是審計項目的最終載體,要做到審計報告客觀公正、重點突出、表述準確、格式規範,且要深入揭示重大風險和違規問題,對所採用的審計案例,要依據充分、定性準確,提出的審計建議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可泛泛而談,要保證審計結果得到全面反映;二是審計結果的利用要精細化、數據化和信息化。審計項目結束後,要建立完整的便於搜索和利用審計成果庫,將發現問題分類整理、分類整合,突出對審計成果的精細化分解和利用,重視問題成因的分析和總結,爲被審計機構提供對風險管理的考覈、分析、整改和經驗分享,以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對公司理的'有效職能。

總之,在審計項目精細化管理的總體框架下,人員管理、流程規範、結果利用是審計項目精細化管理中的重點。要實現審計項目的精細化管理,抓好審計人員的選拔、培訓管理、業務能力等綜合素質提升是前提,針對不同的審計項目制定詳細、步驟明確的流程是項目實施的關鍵,項目完成後,如何提煉審計報告觀點,使審計成果得以有效應用則是精細化管理的落腳點和歸宿,三個關鍵管理環節互相促進、相互關聯,缺一不可。

3內部審計項目精細化管理的具體實施措施

3.1審計觀念和理念的轉變是精細化管理的前提

相比於傳統粗放管理理念,要實現審計項目精細化管理,首先要從審計人員的觀念轉變入手,突破傳統的合規性和真實性審計理念,審計人員要熟悉精細化管理的流程、必要性和具體實現步驟,從審計習慣、方法等細節方面培養員工追求精細化的意識,使其從“小事、細節”入手,提倡重視細節、追求細節的求索精神,在細節中找到問題的突破口,把看似簡單的小細節做實、做細、做透,注重項目執行力建設。

3.2細化審計項目的全過程是精細化管理的主導內容

要對審計項目引入項目化管理,以細化流程,再造精細化的審計項目流程爲主導,從審前分析細緻化、審計作業標準化、審計結果標準化進行流程再造。一是要做到審前分析細緻化。要在做好審前分析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審計數據庫和審計風險評估模型,合理設置關鍵指標,準確反映被審計機構各類業務的主要風險;二是要大力推行審計作業流程的標準化。要在“指南和準則”的指導下,引入項目工程思想,推行標準化作業,細化審計流程;三是要推行審計結果利用標準化。審計報告是審計成果的最終載體,一個好的審計報告是一個審計項目的最終反映,在編制審計報告過程中,要在確保證據充分、分析完整、風險案例突出的基礎上,對審計報告內容進行反覆歸納提煉,使報告格式規範、表述清晰、定性準確、重點突出,以充分體現精細化管理的審計成果。

3.3審計隊伍的專業化、團隊化建設是精細化管理的根本保證

內部審計是一項專業性和綜合性要求都非常高的工作,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較好的職業操守,才能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在審計隊伍建設方面,要以人爲本,充分尊重、信任內部審計人員,並開展審計業務需要的相關專業培訓,拓展其發展空間,提升內部審計隊伍的團隊化建設、凝聚力和歸屬感。具體說來,一是應該不斷提升其專業的審計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審計人員的積極性。通過改善審計工作環境,把具備不同專業特長的人才逐漸充實到審計部門,最終形成一個優勢互補、共同協作的內部審計團隊;二是推進審計人員專家化建設。通過對審計人員的專業培訓,保證每個業務專業領域都有一批業務知識精通、審計技能嫺熟的研究型、專業型主審和特長型審計師,實現審計隊伍的專家化建設;三是要強化對審計隊伍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建立項目考覈與人員考覈的雙重標準。通過對審計立項、審前準備、審計取證、審計報告、審計歸檔等諸多環節的檢驗和回顧,積極推行項目經理、審計組長和主審競聘制,量化任務目標,在績效工資中兌現考覈結果,使審計人員的薪酬水平與崗位職責和貢獻大小密切掛鉤,以充分調動審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3.4合理配置審計資源是實現精細化管理、審計項目集約化的關鍵路徑

優先考慮的應該是在充分評估審計項目風險的基礎上,以風險爲導向,合理安排審計項目,避免追求“大而全”或平均用力。要根據風險的嚴重程度、緊迫性、企業戰略方向來配置審計資源,形成“計劃有約束、執行有標準、結果有考覈”的成本管理體系,科學調配審計人員,按照任務節點逐次投入審計力量,通過人員管理與成本管理相結合,做到以小資源博取大收益的審計效果。3.5拓展運用以計算機非現場爲主要手段的審計創新和審計項目信息化建設是實現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技術保障內部審計項目實施中,要充分利用電子化優勢和技術手段,運用“大數據”分析和挖掘技術,對審計項目事前、事中進行有效的風險控制,全面發掘隱藏的問題,既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以計算機技術爲手段,極大地擴展了監管面,有效實現了審計關口的前移,使審計手段從單一的現場審計轉變爲現場與遠程審計相結合,以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爲審計項目精細化管理提供用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汪中求,吳宏彪,劉興旺.精細化管理[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2]孫念懷.《精細化管理》Ⅲ操作、方法與策略[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3]殷衛東.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精細化管理的幾點舉措[J].金融縱橫,2008(12).

[4]魏寶全.淺談審計項目的精細化管理[J].商業經濟,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