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內部審計論文

學識都 人氣:2.4W

一、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獨特優勢

風險管理內部審計論文

雖然有些企業也設立了風險管理部門,但它隸屬於風險管理部門,向總經理報告,並不具有獨立性。比如風險管理部門針對某投資項目進行分析後發現投資的風險太大,認爲不應該投資,但總經理好大喜功,覺得項目可行,並促成項目的實施,所以此時風險管理部門形同虛設。如果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於風險管理部門,由董事會直接領導,向董事會報告其風險評估的意見,就可以增強管理層對內部審計部門意見的重視程度。

二、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風險管理意識尚待加強

我國的風險管理真正開始只有幾年的時間,企業各階層對風險管理還不是很瞭解,不夠重視,也缺乏風險意識。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管理活動往往是在法律法規的要求下被動進行,而不能主動進行。在風險管理活動中絕大部分企業都採用定性分析法,而不是定量分析法,使企業不能正確地識別、評估和控制風險。

(二)內部審計職能範圍較窄

在西方國家,企業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體系,其內部審計的類型多樣,把經營管理審計作爲重點,輔之以財務審計和遵循性審計這兩種方法。我國大多數企業內部審計還處於財務導向階段,很少涉及管理審計和業務審計。雖然有些企業還涉及經濟效益審計,但相比於西方管理審計,其在內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內部審計的職能主要是進行評價和監督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而不是以提供確證和諮詢服務爲主,爲公司治理層和管理層提供風險管理及控制方面的資料,以增加企業價值。

(三)內部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整體素質較低

內部審計是一種能夠防弊興利和增加企業價值的綜合性活動,因而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具備複合型的知識結構,也就是說內部審計人員除了要具備一定的財務會計知識,還要具備管理、法律、金融、技術等多方面的知識。因而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是其是否具有勝任能力的基本條件。目前,我國內部審計人員大部分都是財會專業出身,其他專業的比較少,這樣就不能適應財務審計之外的其他審計類型。

(四)審計效率低下

目前,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迅速,已遠遠走在了審計工作的前面,而大部分內部審計人員對電算化操作還很陌生,多數審計工作僅僅只是傳統的手工查賬,無法適應不斷更新的技術要求。審計方法的落後,增加了審計工作的難度,從而降低了工作效率,使審計作用無法充分發揮。

三、完善內部審計的幾點建議

(一)改變觀念,走出對內部審計的認識誤區企業管理者對內部審計的理解和重視程度決定了他們對內部審計的態度和內部審計在公司的實際地位。

1.加強宣傳

人們常說:審計難、處理更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缺乏對審計的理解,認爲審計就是查查賬,收幾個錢了事,沒有把審計與監督聯繫起來。解決認識不足的問題主要靠宣傳,加大宣傳相關法律法規的力度,讓大家認識到,加強內部審計不僅是企事業單位增強自主性的要求,也是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需要,還是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更是完善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建設的需要。

2.轉變觀念

企業管理者自身的`觀念、道德品質和對信息使用的態度以及對遵紀守法的認識也會影響其對內部審計的理解和重視程度。如果企業管理者在股東利益、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方面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並且能夠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對信息進行披露,那麼,內部審計自然而然就會被重視,就能利用內部審計達到其企業目標。宣傳可以提高管理者對內部審計的認識,從而提高其對內部審計重要性的認識。

(二)完善內部審計人員結構,提高勝任能力

1.提高內部審計人員上崗資格的獲取條件

可以根據IIA創建國際註冊內部審計師制度的做法,在我國建立內部審計師資格考試製度,加大內部審計人員的從業難度,提升整個內部審計行業的素質。

2.改善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結構

隨着內部審計領域的擴展和審計層次的提升,以前單純的財會人員結構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內部審計工作的需要,所以企業必須擁有工程技術、企業管理、法律以及計算機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也就是說內部審計人員的結構應由單純的財務人員構成轉變爲具有綜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結構。如何完成內部審計人員結構的轉換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內部審計人員應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優良的職業道德、熟練的電算化操作技術及敏銳的洞察力和問題的解決能力;第二,在內部審計從財務領域向經營和管理領域擴展的影響下,內部審計人員應在知識構成上實現多元化,除了要掌握會計、審計、法律、稅務、金融等方面的知識,還應當熟悉企業管理、工程技術、工藝流程等方面的知識;第三,企業應當抓好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工作,使其及時掌握新知識,提高應變能力,提高整個團隊素質,從而可以更好地適應高層次審計工作的需要。

3.加強審計人員的培訓和考覈

由於內部審計工作的經營環境和法律法規具有可變性的特點,內部審計人員應該通過接受培訓和教育的方式來確保其工作的勝任能力。內部審計部門可以通過績效考覈、職業培訓與繼續教育等手段,爲內部審計人員提供學習的機會,使其能夠持續提升業務能力,提高審計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