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傷仲永讀後感10篇

學識都 人氣:1.96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傷仲永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傷仲永讀後感10篇

傷仲永讀後感1

相信許多人都耳聞過一篇王安石的大作《傷仲永》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天才神童因爲“受人者不至也”而淪落成一個普通人,而王石在最後所說的“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爲衆人而已耶?”更是應該引起重視。

當今社會,人們雖然大都開始重視起了學習,但有許多家長還是不重視學習。他們認爲學習只不過是一種高費的消遣罷了,還不如直接讓小孩去打工,正好可以鍛鍊一下,多一些生活經驗,反正上完學也是要去上班的,如果這樣想那麼大錯特錯!如果你只是一個小學畢業,你連一個普通工作也撈不到只能去最底層的苦力場地,賺錢湊合着過日子,而如果你是大學畢業,那麼你想找個好工作,比一般人簡單多了,過不了幾年就能過上小康生活,更甚機遇好一些,你或許會成爲總經理等高幹職業如果你是研究生、碩士、博士那麼你的後半生完全無需太辛苦。

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訪談:一個農民父親是這樣回答關於教育這個問題的:“我認爲學習完全沒有必要,我們農民的子女能有多少智慧,去浪費上學的錢還不如多買幾斤鹽。”這個訪談改變了許多人的認識,從以前的“砸鍋賣鐵也要上學”變成了“上學無謂不如買鹽”這樣的變化也正是應該的,現在的窮富理念太過於廣泛,“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富人的孩子上學花”許多人認爲自己沒錢,就沒有必要讓孩子上學,卻不知道正是這樣想法,使我國少了多少棟樑之材。“我想上學,可是爸爸媽媽說女孩兒上學也沒用,所以他們讓我回來種田。”這是一個山村女孩的訴說,在這個社會上許多人無法解釋“少讀書,少花錢”的道理,就用這種古代時“重男輕女”的概念來敷衍了事,他們沒有想過這種概念給孩子帶來的那種天生低人一等的自卑想法,也因此使多許多少女失去了改變一生的機會。而現在的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天舒舒服服地在寬敞的教室裏讀書,卻還總要抱怨作業太多,學習太苦,而從不想想那些連學都上不了的愁苦少年少女們,這實在太不應該了。

厭了想想灰太狼,累了想上光頭強,學習的路上,沒有理由不堅強,讓我們一起在學習的田地上開墾出更多的良田播種上更好的果實,以便收穫更豐厚的成就吧!

傷仲永讀後感2

讀了王安石先生的《傷仲永》,我的感觸很深,方仲永這個天才,竟然會最終變爲一個普通人,我們對他的遭遇僅僅只有惋惜和同情嗎?恐怕還應有一些對方仲永父親和縣人的批評吧,他們爲了自己的一些小利益卻爲社會損失了一個人才。這對社會造成的危害,難道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嗎?王安石寫這片文章的目的應當不只是這個,還有對天才的看法。

天才,顧名思義:從上天那裏得到了才華的人。天才,當然比普通人要優秀很多,只要稍加教育,學習,就能成爲一個社會難得的人才。但爲什麼方仲永最終成爲了一個普通人。甚至連普通人都不如呢?這是正因他沒有理解後天的教育,沒有進步,只是原地踏步,而別人卻都在發奮奮鬥,不斷進步,最終他只有被超過。天生的才能固然很重要,但後天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後天的教育,在好的才能也會被荒廢。反之,一個普通人,經過自己的不斷髮奮,可能也會對社會做出很大貢獻。

要得到進步,就應當勤奮地學習。古人說:“業精於勤”。勤學是成功之母。勤能補拙。近乎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個是不經歷勤奮的學習就得到成就,得到世人的讚揚和敬佩的呢?王獻之“用盡三缸水,一點像羲之”,最終成爲大書法家。法國文學家福樓拜的書房窗臨塞納河,因燈光徹夜透明,被船伕當作漁燈,他對天才的認識“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發奮吧!”最終他成爲了一代大文豪。他們都並非是天生聰慧。他們的才能也不必須比方仲永優秀,他們的成功來源與他們的耐心和勤奮。

天才在於日積月累,聰明在於勤學不輟。一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奮學習,必幹不成大事業。甚至養活自己都很困難;一個人,天資一般,如果能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出成果。勤學是成功裏一個不可缺少的資料。或許我們並不是天才,但讓我們此刻做起,發奮、勤奮地學習,必能幹出一番大事業。

傷仲永讀後感3

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仲永的事蹟,便是這句名言最好的真實寫照。

初讀《傷仲永》這篇文言文,真有點“傷不起”.一個五歲的孩童“未嘗識書具”.竟能“書詩四首,並自爲其名”,此子若稍加指導,定當出列拔萃。仲永的才能受到邑人的好評,他們“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足見仲永的天資聰慧矣。然而他的父親“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從而釀成了仲永“泯然衆人矣”的悲劇。

仲永之所以泯然衆人,主要原因在於他父親,他目光淺短,愚昧無知,貪財誤才,“不使學”的錯誤做法,耽誤了仲永大好的學習時光,最終淪爲常人。仲永出生在這樣一個世隸耕的農民家庭裏,一開始便註定了結局。難道就只是其父之過也?非也非也,若不是邑人有着和衆心理,仲永的父親也不會環謁於他們,不讓仲永學習。如此說來,邑人也爲“幫兇”之一。而我認爲,真正的原因出在仲永本身。倘若他幼時的資質潛退是父親的錯,但他長大了卻還不懂的學習的重要性,懶惰而不思進取,不正是他自己的責任嗎?即便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沒有條件學習,也要去創造條件。就像一個海綿只會擠出水分,卻絲毫沒有吸進“墨汁”,也總會江郎才盡的一天的。

我們正值學習的大好時光,有着優越的學習條件,有什麼道理不好好學習呢?莫非要步了仲永的後塵,重蹈覆轍?要知道顏真卿曾說過:“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我們無法決定出身,卻可以創造未來。我們無法回到昨天,卻可以把握今天。一個人的天資固然可貴,但後天的教育更爲重要。付出的汗水和收穫的碩果是成正比的。

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啓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傷仲永讀後感4

古時候,有一個人叫方仲永。他五歲的時候就能寫出文采和立意都很好、被人廣爲傳看的詩。他的父親並沒有讓他從師學藝,而是帶他四處炫耀,最終奇才變爲普通人。

這件事情,揭示了天資與勤奮的關係。

天資和勤奮是一個人獲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好的天資是重要的,天資聰穎的人,只要付出比較少的努力,就能輕易取得普通人要花費很多心力才能取得的成果。有天資,再加上後天的努力,就更易實現別人難以實現的夢想。但是,天資好也要努力,如果不努力學習和工作,天資再好也會像方仲永一樣“泯然衆人”。

天資很重要,但是天才畢竟是少數人。天資差一些就不行嗎?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不是天才或天資不夠,即便如此,可是他們也能正常的生活,不少人甚至取得很大的成功。這正是因爲他們笨鳥先飛、憑藉了後天的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無論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華羅庚或者是陳景潤,他們小時候都不是什麼“神童”,但是他們都是科學的巨匠,世人仰慕的先賢,他們最終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依靠的,就是努力學習、勤奮刻苦……

魯迅曾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愛迪生就是一個適例。愛迪生上小學的時候,考試成績經常是班上的倒數第一,他的老師說他是個不聰明的孩子。但是,他將勤補拙,興趣廣泛,努力工作。他的一生是在不斷創造和發明中度過的。愛迪生每發明一件東西,都經歷了艱苦的過程。就拿發明電燈來說,他差不多花費了2年的時間,每天工作幾十個小時,試了1600多種材料,最終才製造出能夠亮很久的電燈泡。正是因爲勤奮工作,使得他一生共有約一千項創造發明,成爲世界著名的發明大王,成爲後人尊敬、學習的榜樣,他爲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有人稱讚他是天才,並詢問這位“發明大王”成功的祕訣時,他答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天資聰穎,並不意味着一定成功;天資平凡,也不一定意味着失敗。一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於學習,必幹不成大事業,甚至養活自己都很困難;相反,一個人即使天資一般,如果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出成果。

傷仲永讀後感5

小時候才華橫溢的方仲永,不到二十歲就“泯然衆人”了!

讀罷此文,我不禁爲之心“傷”。

我“傷”愚昧無知、貪圖蠅頭小利的方父,正是他的“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讓不學能詩的天才神童過早地夭折了!

我“傷”盲目起鬨、推波助瀾的邑人,正是他們的“稍稍賓客其父”“錢幣乞之”,讓少年早慧的英才溺亡於衆人的吹捧聲中!

我更“傷”毫無主見、不思進取、整日隨其父“環謁於邑人”的方仲永,正是他自己“不受之人”,而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天賦異稟,直接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會落後”。道理再明白不過了———一個人先天的條件再好,後天不琢不學不勤不練,也會成爲一事無成的凡夫俗子。因此,方仲永由神童而才能喪盡的故事,不單令人惋惜,更令人警醒。如果方仲永能立場堅定地對他父親的“環謁於邑人”說聲“NO”,變“不使學”爲 “我要學”,如果方仲永能抵制住邑人“錢幣乞之”的誘惑,變四處招搖爲潛心學習,如果方仲永能變“受於人者不至”爲勤學苦練學貫古今,那一定是另一番結局,今天人們也不再是“傷仲永”,而是要“贊仲永”“學仲永”了??

因此我認爲,仲永的衰退無聞責任更多的在自身。

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一定會充分發揮自己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使自己有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

假如我是方仲永,我會牢記“業精於勤,荒於嬉”的道理,把“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當作座右銘,時刻警醒自己,努力學習,讓後天的勤奮與先天的天賦完善結合,做一個國之棟樑;

假如我是方仲永,我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即便小有成就,也決不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自我滿足,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使自己能“更上一層樓” ,不斷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讓我們都從方仲永的故事中成長起來吧:不貪圖安逸,不滿足於現狀,做學習的主人,勤奮上進,志存高遠,不斷超越自我,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社會的有用之材。

傷仲永讀後感6

《傷仲永》講述了一個天才兒童因爲不學習淪落成一個凡人的故事。即五歲能詩的方仲永,天資聰明。可他出了名後,其父不再讓他學習,就帶他去全縣各處題詩掙錢。因方仲永沒有再學習,最後一事無成。本是一個天資過人、聰明非凡的神童,卻因沒接受良好的後天教育而泯滅了。多麼令人深省、令人無限惋惜的故事呀。它給予人們的啓示頗多: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努力,是成功的基本;人的先天才能和後天教育與成才的關係;對泯滅人才環境的批評……但我卻只對其中家長、社會的責任感興趣!即家長、社會必須給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文末更是引人深思:有天賦的人沒接受良好的後天教育,尚且淪爲常人,那麼本身天賦一般,且又沒接受後天教育的人,那不是連普通人都不如了嗎?

文中,仲永的爸爸固然“愚昧”。爲了貪圖眼前小利,把兒子本應大展宏圖,一片光明的前程斷送了。回顧現實,人們往往爲了追求經濟效益而冷落了孩子,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管理和教育(“留守兒童”也就應運而生),從而誤了孩子!對於“留守兒童”,家長不便管理,監護人因種種原因而無法管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何必操那份閒心的旁邊人更是無心管理。紛繁複雜的當今社會,很多時候,學校的教育顯得蒼白無力。因此,“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社會,“留守兒童”的家長,不知不覺中就扮演了“仲永”爸爸的角色!

孩子,既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我們的希望。無論天才或庸才,都應該接受良好的後天教育。這樣,“仲永”的悲劇纔不會重演!爲了我們的未來,爲了我們的希望,我們決不能再扮演仲永爸爸的角色!讓我們擰成一股繩,都來爲孩子的健康成長出謀劃策;都來關心、管理、教育身邊的一切孩子!爲孩子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晴空!

關愛、管理、教育孩子,人人有責!

決不能讓“仲永”的悲劇重演!

全社會的人都來救救孩子!

傷仲永讀後感7

《傷仲永》是王安石寫的一篇文言文,出自《臨川先生文集》,被編入我們的初中語文課本七年級下冊。

這篇課文的題意爲爲仲永感到惋惜,至於爲什麼呢?請看文章前半段的翻譯:金溪人方仲永,家族世世代代都是耕田的。仲永出生後五年,還沒見過書寫工具呢,就忽然哭鬧着要它。仲永他爸對此感到驚訝不已,但還是借了鄰近人家的給他用,沒想到仲永立馬寫詩四句,並題上自己的名字。詩的內容大致就是要贍養父母,還要於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係、團結一致,這詩就傳給了全鄉的秀才觀看。從此以後,指一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去看的地方。仲永同縣的人對此事感到驚奇萬分,有的人漸漸地開始去請仲永他爸來作客,也有的人拿錢財去求得仲永的詩。仲永他爸認爲如此這般會有利可圖,便每天都拉着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了。 看到這兒,天生神童方仲永的結局已經註定,可想而知,第二段中描寫了仲永後來才能衰退,最後甚至過人天賦都消失成爲了一名普通人。正如同作者

王安石在最後一段第三段裏發出的感概:天資再聰慧,後天教育未達到要求也不行,不僅如此,天份如此之好的仲永,沒受過後天教育也只是普通人。而現在那些非天才,本來就是普通人的的人,又沒受後天教育,豈不是連普通人都不如!所以天才不是就是天才,天才不努力也會變廢柴,天才和努力應並重,天才少者當努力多,我們中無論是誰都要付出努力啊!

仲永小神童爲什麼學業荒廢呢?都歸功於他那沒文化的種田漢老爹,貪圖一點小利而拋棄了兒子學習的大好時光,不過他本人可能也沒認識到自己乾的好事,把洋溢的才華、智慧全賤賣了,仲永出生於此環境也許是天妒英才吧。相比之下,我們呢?有如此關心我們學習的家長,還有學校這種學問的天堂,我們更應該感謝這些良好的學習環境而不是厭惡它們。珍惜時間吧,時光不待人啊。

傷仲永讀後感8

讀了王安石先生的《傷仲永》,我的感觸很深,方仲永這個天才,竟然會最終變爲一個普通人,我們對他的遭遇僅僅只有惋惜和同情嗎?恐怕還應有一些對方仲永父親和縣人的批評吧,他們爲了自己的一些小利益卻爲社會損失了一個人才。這對社會造成的危害,難道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嗎?王安石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應當不只是這個,還有對天才的看法。

天才,顧名思義,從上天那裏得到了才華的人。天才,當然比普通人要優秀很多,只要稍加教育,學習,就能成爲一個社會難得的人才。但爲什麼方仲永最終成爲了一個普通人。甚至連普通人都不如呢?這是因爲他沒有接受後天的教育,沒有進步,只是原地踏步,而別人卻都在努力奮鬥,不斷進步,最終他只有被超過。天生的才能固然很重要,但後天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後天的教育,再好的才能也會被荒廢。反之,一個普通人,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可能也會對社會做出很大貢獻。

要得到進步,就應當勤奮地學習。古人說:“業精於勤”。勤學是成功之母。勤能補拙。近乎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個是不經歷勤奮的學習就得到成就,得到世人的讚揚和敬佩的呢?王獻之“用盡三缸水,一點像羲之”,最終成爲大書法家。法國文學家福樓拜的書房窗臨塞納河,因燈光徹夜透明,被船伕當作漁燈,他對天才的認識“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努力吧!”最終他成爲了一代大文豪。他們都並非是天生聰慧。他們的才能也不一定比方仲永優秀,他們的成功來源於他們的耐心和勤奮。

天才在於日積月累,聰明在於勤學不輟。一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奮學習,必幹不成大事業。甚至養活自己都很困難;一個人,天資一般,如果能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出成果。勤學是成功裏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或許我們並不是天才,但讓我們現在做起,努力、勤奮地學習,必能幹出一番大事業。

傷仲永讀後感9

《傷仲永》講的是一個天才變庸才的故事,其目的是爲了告誡我們是不是天才都要努力學習。

小的時候我的腦袋就被灌輸了諸如“天才來自勤奮”、“天才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的思想。所以,我對這個故事的主旨並不“感冒”,這與“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的道理是一樣的。

真正令我感興趣的是仲永爲什麼會心甘情願地被“不使學”,被選擇人生?僅僅是因爲年幼不懂事?還是說懼怕父親的權威?仲永的才能是在五歲時被發現的,隨後這天分便被其父親當作搖錢樹,一搖就是十幾年。這麼多個無趣的年頭裏,仲永是怎麼想的,是否反抗過,我們無從得知。但從最後仲永變成庸才這一事實中,我大致可以推測:仲永已經麻木了,對人生已經沒有追求,認爲自己就是給父親謀取利益的存在,接受了這不公的命運,最終纔會“泯然衆人矣”。

仲永父親固然是錯的,但這並不意味仲永就沒有可指責之處了。雖然,仲永並不熱愛吟詩作賦,不然怎麼會讓自己的詩被當作謀取錢財的工具?怎麼會在四處訪客的無趣生活裏渾渾噩噩地虛度光陰?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人如果不想做一件事,會去找一千個理由;人倘若想去做一件事,會去想一千個辦法。仲永如果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就不可能甘願淪爲賺錢的傀儡,不可能讓父親的“陰謀”得逞。

人只會做夢是可怕的事;人不會做夢是更可怕的事。仲永是個不會做夢的人,他僅僅是空有天分罷了,所以他最終也不過是一個“衆人”而已。

現在的我們並不需要揹負太多太過於沉重的東西,爲何不趁現在好好做一美夢,然後明晨迎着朝陽去追尋它,這樣活着不是很浪漫嗎?

夢語評語:成熟的思維,獨到的辨析,給人以豁然一新之感。文章想象豐富,駕輕就熟,是難得的好文字。

傷仲永讀後感10

我,一個愛幻想的女孩。以前,我總會幻想:如果自己是一個iq200的人那該有多好啊。

那樣的話,我就不用一般的人那樣乖乖地坐在教室,認真地聽課。我可以瘋狂地玩耍,不用理會那些煩人的公式,語法,單詞,輕而易舉地考到別人夢寐以求的第一名,享受着“天才少女”帶來的榮譽。老師會像是捧着水晶一般小心翼翼地關愛我,我會比一般人得到更多的關注,更多的稱讚。 然而,學完《傷仲永》這一古文,我理解“天才”的真正含義。

仲永出生於一個“世隸耕”的家庭,他沒有見過筆,也沒有看過書,卻可以提筆作詩,出口成章,他是一個難得一見的天才。可,這樣一個大天才落得結果居然是“泯然衆人矣”,實在可悲。

仲永的悲劇一方面是他父親貪圖利益造成的,另一方面則是他自己的因素造就的。如果他一心向學,那麼他父親“不使學”的做法也阻擋不了他。相反,如果他不想學習,那麼他父親的“不使學”,鄉親們的“以錢幣乞之”,就是他不學的最好藉口。

“天才=1%的聰明+99%的勤奮。”這句話充分的體現出:“天才”並不是萬能,“天才”更多需要的是勤奮。如果“天才”是一朵花的花,那麼勤奮就是花的養料,甘露。

從古到今,歷史上有許多有影響力的人物,但在他們中,有誰是靠着“天才”聞名的?有多少人是靠着先天的聰明震撼全世界的呢?沒有。

牛頓這個被老師稱爲“愚蠢的無可救藥”的學生,他憑藉自己的好奇心和謙虛的態度,最終發現了萬有引力。發明大王愛迪生小時候並不是最聰明的,

但他絕對是勤奮刻苦,堅持不懈的人,因此他可以發明出上千件東西,爲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以,我們不要仗着自己一點點小聰明而不努力學習,更不要因爲自己不聰明而自暴自棄,放棄學業。要知道“蠢材”和“天才”是相互轉化的,“天才”可以變成“蠢材”,“蠢材”可以變成“天才”.但我們也要記住只有永不放棄,永不言敗的人才有資格成爲“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