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傷仲永》讀後感10篇

學識都 人氣:8.21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傷仲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傷仲永》讀後感10篇

《傷仲永》讀後感1

有人認爲成功來自於先天的資質,也有大部分人認爲成功來自於後天的學習與積累。

大家一定都知道方仲永吧,他是一個具有先天資質的奇材,五歲就會作詩。但他的父親只認爲他有先天的資質就夠了,不需要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所以不讓他上學。後來,鄉里人全都知道了方仲永是一個天才,於是就請方仲永的父親吃飯或給錢買方仲永的詩。方仲永的父親認爲他可以靠方仲永的本事賺錢。於是他就帶着方仲永到各家各戶做客,爲他人寫詩賺錢。後來方仲永長大了,但他的知識並沒有增長,所以他漸漸地變得和常人一樣,後來又漸漸地不如常人了。

由此看來,只有先天的資質是無法成材的,必須要有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才行。

在世界上,靠先天的資質成材的非常少,但是靠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成材的卻數不勝數:居里夫人、愛因斯坦、華羅庚……因此,有了先天的資質不能驕傲,要在後天的學習和積累上跟出色才行。

《傷仲永》讀後感2

仲永天資聰慧但沒經過後天的努力,淪爲普通人。通過這件事讓我想到,天才的決定因素是勤奮,只有堅持不懈地學習才能成材。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錯,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如莫扎特應該熟悉吧,這位音樂神童五歲識五線譜,六歲便能做出令人讚歎不已的音樂。他對音樂有天賦,但也從沒停止過學習,只因爲他的不懈努力,才使他的音樂天賦永存。

天才在於勤奮,有天賦如果不勤奮將會像仲永一樣不再是天才。

《傷仲永》讀後感3

這個星期,我學習了《傷仲永》這篇文章,學完這篇文章,我的感觸非常大。

我從這篇文章感悟到,人的知識與才能,不是一成不變的,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在造就人才方面起了決定的.作用。有天賦的人要自覺學習,珍惜自己先天的優異條件,如果不接受後天教育或是後天的教育達不到要求,都會難以長進,還有可能連原有的聰慧也保持不住。有天分的人尚且如此,那麼生來就普通的常人,如果不肯認真學習和接受後天的教育,那不就連常人也不如了嗎?

我們都並非天生通達聰慧的神童,沒有神奇的天分,但如果我們認真刻苦,努力奮進,一樣可以超過所謂的“神童”。

人們常說:“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勤奮的。”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學習條件,老師家長對我們的學習又是那麼重視,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勤奮學習。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和掌握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能“老大徒傷悲”。

《傷仲永》讀後感4

仲永,才華橫溢;仲永,天資聰慧;仲永,出口成章。可是,同樣是仲永,最終還是淪爲一介平民……

仲永的天資聰慧讓我有些嫉妒,爲什麼,爲什麼上天帶他如此之厚愛!但隨之,我心中的嫉妒便被惋惜取而代之了。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賢於才人遠矣。卒之爲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是啊,仲永如此聰慧,但卻淪爲衆人,實在可惜,但這又能怪誰,只能怪他那唯利是圖,貪圖錢財的父親。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其實人的才能最終取決於後天的努力,愛因斯坦不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嗎?愛因斯坦小時候並不聰明,他做的小板凳被同學嘲笑,但他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爲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爲建設祖國而做出貢獻吧!讓我們攜手打造美好明天!

《傷仲永》讀後感5

昨天,我和媽媽讀了一個故事,叫傷仲永.

故事是這樣的:宋朝時,有個姓方的人家,出了一個神童,叫方仲永。家裏沒幾個人認字。小仲永5歲的時候,嚷着要寫詩,大家很驚訝。父親準備好了東西,小仲永立即寫了一首詩。父親給村裏的秀才看,他吃了一驚,這文章寫的可真好,一定能光宗耀祖!

之後,父親整天帶着小仲永到處炫耀,用小仲永的詩來賺錢,小仲永再也沒有時間學習了!就這樣,小仲永到十幾歲時,再也寫不出詩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看來僅僅是聰明,而不努力是不行的,否則就會成爲像小仲永這樣了!在這裏,我也要批評這位爸爸,只知道炫耀,害的小仲永沒時間學習了,最終成爲一個平庸的人。

全世界的爸爸媽媽們,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哦!

《傷仲永》讀後感6

今天,我看了一則寓言,題目叫《傷仲永》。寓言諷刺了方仲永的爸爸,因爲他毀了方仲永的一切。仲永五歲時就能寫詩四句,還自取了題目。詩寫成後,一鄉的秀才都傳着看。別人指一物叫仲永作詩,他馬上就能寫出來,鄉民們都一至認爲他是個天才,有些人還用錢接濟他一家。

父親發現可以藉助兒子的才能撈取好處,天天帶兒子去拜見同鄉,卻不讓兒子學習。他沒想到後天的刻苦學習纔是成才的根本,結果將仲永變成了他急功近利的犧牲品。

通過這則寓言我知道了,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急功近利會影響長遠的利益,就像殺雞取卵一樣,不能貪圖眼前的利益,卻忘了長遠的利益呀!別人雖說我聰明,但我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而且還有很多比我聰明的對手,戰勝對手、戰勝自我,我會更出色!如果我驕傲,將走向失敗;如果我努力學習,向目標前進,永不驕傲,我將如願以嘗的實現自己的理想。

《傷仲永》讀後感7

《傷仲永》講的是一個天才變庸才的故事,其目的是爲了告誡我們是不是天才都要努力學習。小的時候我的腦袋就被灌輸了諸如“天才來自勤奮”、“天才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的思想。所以,我對這個故事主旨並不“感冒”,這與“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的道理是一樣的。真正令我感興趣的是仲永爲什麼會心甘情願地被“不使學”,被選擇人生?僅僅是因爲年幼不懂事?還是說懼怕父親的權威?仲永的才能是在五歲時被發現的,隨後這天分便被其父親當作搖錢樹,一搖就是十幾年。這麼多個無趣的年頭裏,仲永是怎麼想的,是否反抗過,我們無從

《傷仲永》讀後感8

宋朝文人王安石筆下的《傷仲永》,講述的是神童方仲永由於後天教育不足而淪爲常人的悲劇。作者客觀闡述了神童的教育問題。

我認爲天賦與後天的教育是密切相關的,一個人的天賦是先天的,教育是後天的。如果只有天賦而缺乏教育,天才也最終會淪爲常人。

先天的天才是極少人賦有的,絕大多數的人本來就沒有先天的聰慧,再不加以努力,不接受後天的教育,原本就是平凡的普通人,再下降,那何止是普通人就爲止了呢?

做父母的人,教育孩子要有遠見,切不可爲了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而斷送了孩子的前途

應該要讓孩子得到良好的後天教育,纔不會釀成仲永的悲劇心得體會。

《傷仲永》讀後感9

方仲永從4歲就可以寫詩了,在他的詩裏一個字就能買好幾兩錢,他爸爸不讓他上學每天讓他寫詩賣錢。

有一次,有一個人去看他的時候他已經23歲啦,他的詩已經不再像他小時候寫的那樣好了。再過7年那個人在去看他的時候,他已經和普通人一樣平凡了。

從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即使他再聰明,即便是一個天才兒童,如果不經常學習、讀書,也將是個普通平凡的人。終將一事無成。正所謂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一個人小的時候不努力長大也是普通人。

《傷仲永》讀後感10

讀了《傷仲永》一問得知,仲永天生聰明,後來沒有接受後天教育變成了普通人。

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中比比皆是,像匡衡爲了夜以繼日地學習,鑿壁偷光成爲偉人名垂千古。其實造就他成功的因素並不是這借來的“光”,而是他的勤奮刻苦。古人說,一份耕耘,一分收穫,沒有耕耘哪來收穫。

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勤奮學習有關,但一個天資聰慧的人不勤奮學習將會淪爲庸人如方仲永。天上不會掉餡餅,兔子也只撞一次樹,守株待兔不勞而獲的事世上少有,而只有勤奮刻苦持之以恆才能使自己出類拔萃,成爲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