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後感15篇

學識都 人氣:2.08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弟子規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後感15篇

弟子規讀後感1

上個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弟子規》,我從中得到了一些收穫,也悟出了許多道理。例如: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嚴於律己……

《弟子規》中有一句話:“出必告,反必面”。意思是說:我們出去做什麼事情時,要提前告知父母一聲,在徵求他們同意後再出去,這樣以免他們擔心。我們外出回家中之後,要立即通知父母一聲,以免他們牽掛。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南昌老家探親,就發生了一件事令我終生難忘的事。

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和表姐正在她家裏玩,姑姑正好有事情要出去,就叮囑我們在家裏玩。我和表姐在家裏玩了一會兒,覺得沒什麼意思,表姐就提議說:“我們出去玩吧。”就這樣我們兩個人就跑到大街上去玩了。就在我們兩人在外面吃着各種美味的小吃,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姑姑回到家不見了我們倆的蹤影,大吃一驚,趕緊打電話到奶奶家問:我們倆人有沒有去那邊。我爸爸和奶奶聽說我們倆人不見了,也十分着急。大家等了一會兒,見我們還沒有回來,爸爸就趕到姑姑家,準備和姑姑一起出去找我們,後來在姑姑家樓下碰到我們倆回來了。爸爸和姑姑嚴厲地批評了我們倆人:只顧着自己出去玩得開心,一點也不考慮大人們會擔心。我和表姐不得不低頭認錯,表示以後出去玩一定會和家裏人打招呼,以免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擔心。

我們學習《弟子規》,不僅僅要會背誦,而且還要深入理解,貫徹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裏,這樣我們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弟子規讀後感2

今天早上我背誦了弟子規的總敘和入則孝,雖背的滾瓜爛熟,但其中的意思一點也不理解,經過訪問同學,使我明白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信。他的意思是說“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生活中小心謹慎。讀完後是我非常震驚,又非常羞恥,因爲自己以前總以爲父母把自己生下來不是上天的安排,父母理應對自己好,父母關心自己是理所應當的,現在大徹大悟,自己的所作所爲全是不對的,真是對不起父母的大恩大德呀!以後一定要好好的感恩父母,要坐在行動上。

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一句話是說:“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以前自己非常自私,對誰都不好,別人一對不起自己,就憎恨他,甚至從不再搭理他,自己還總是自以爲是,有一點成績就不知自己是誰了,只知道自己今天學了,就不學了。儘管沒學會仍裝着學會了,當別人來幫自己時,自己卻自學非學,有人請叫自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真是沒法說。以後一定改這些臭毛病,一定讓好的習慣代替他。

弟子規真是博大精深,他不僅時一本好書,而且教育了炎黃後代!

弟子規讀後感3

國學,是我們中國智慧的寶藏。《弟子規》這本書,分爲七個部分:即孝、悌、謹、信、愛衆、親仁、學文。前六項屬於德育修養,後一項屬於智育修養。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

“事雖小,勿擅爲,苟擅爲,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兩句,他們告訴我:事情雖然很小,但不可以擅自做主。自己有什麼喜歡的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能自己偷偷藏起來。有一次,我和媽媽去水果店裏買水果,我們挑好了後,媽媽正在買單,我偷偷拿了兩顆提子吃掉了,當時我還很不以爲然。後來讀了《弟子規》裏的這兩句話,再想到那天吃的兩顆提子,突然有如鯁在喉的感覺,我以後再也不會這樣了。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它告訴我要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有一天早晨,我六點多就起牀了,爸爸說:“早上這麼好的時光,你讀會英語吧!”當我正要磨蹭找個藉口不想讀時,忽然想起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於是馬上動身,拿起了英語書,興致勃勃地讀了起來。以前早上我都要七點多才起牀,現在每天我都會六點半左右就起牀了,這樣可以讀半個小時的書呢。

《弟子規》這本書,不僅告訴我們怎麼做事,更教會了我們怎麼做人。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源遠流長,更是博大精深。身爲當代的小學生、未來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我一定認真品讀《弟子規》,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

弟子規讀後感4

寒假裏,我一直在閱讀《弟子規》,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讓我受益非淺。它讓我學會了寬容,讓我學會了感恩,還讓我學會了反思。

《弟子規》裏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我覺得自己在孝順父母方面做的不夠好,對父母沒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得無微不至,我想得到的東西,父母都想方設法地滿足我。我覺得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我,羅嗦了幾句,我反而非常生氣。現在想想多不應該啊!我要認真學習弟子規,好好孝順父母。因爲父母是世界上最愛我的兩個人,也是世界上我最愛的兩個人。《弟子規》中也有不適合現在生活當中的地方,如:“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如果長輩離我們約百步後才能走的話,這時綠燈已變成紅燈了,這樣交通會越來越擁堵的。現代社會節奏快,時間非常寶貴。我覺得應該讓老人先行,然後我們緊隨其後。

《弟子規》裏還教我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這些都等着我們學習、理解和體會。

弟子規讀後感5

《弟子規》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寬容誠信、知恩感恩的人,教導我們用一顆善良、包容的心去感受社會的美好,對幫助過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養人們積極樂觀的態度。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有着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先人爲我們留下了衆多珍貴的文化遺產。給予了我們很多的訓示與啓迪,教育我們如何做一名正人君子,其中,最爲突顯的就是一個“信”字。

“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做人要講求信用,說話辦事不能花言巧語,要實事求是,爲人真誠,這纔是立身之本。“言必行,行必果。”這是誠信的基礎。我們小學生從小就要懂得這些道理,認真做事,真誠待人,將來長大了才能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教會同學們要自信。多向進步的.夥伴學習,看見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就應該審視自己的不足與差距,就要有勇氣趕上。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敢於挑戰,就會實現自我的價值和目標。

學習《弟子規》,讓同學們在孝道、習慣、禮儀、誠信、學習、感恩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讓我們從小學做誠信明理之人,長大後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弟子規讀後感6

在中國,有着這樣一本書,書中講讓人們尊師重道、尊老愛幼、誠信待人、知恩圖報……那就是《弟子規》。

“孝”、“悌”、“仁”、“愛”是《弟子規》的核心思想。它教導我們在家中要孝順父母,體諒父母,出門在外要敬重兄長,說話也要恭敬、謹慎。爲人處事要講誠信,說話文明,尊敬他人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做到“有則改,無加警”。假如還有餘力的話,那麼,再去讀其他的書,去講求其他的學問。

《弟子規》講:"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它讓我們這樣對待父母。我們應當繼承和弘揚。則對待兄弟姐妹,親朋好友也應該尊敬,禮貌,對待老人更應該尊敬,做“敬老尊賢”。

"事雖小,勿擅爲;苟擅爲,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哪怕再小,再微不足道,小輩去做之前,也要去徵求一下長輩的意見,不要擅自主張。否則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自說自話,不問別人意見,自己就做了

學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道德”。我們都應該遵守道德。

我們學習《弟子規》,不僅僅要背誦,而且還要深入理解,實施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裏,這樣明天才會更美好。

弟子規讀後感7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所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策而成。具體列舉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範。後經清朝賈村仁修訂改版,並改名爲《弟子規》,它自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防邪存誠、養成忠孝家鄉的最佳讀物

。我們剛剛學完兩篇,雖然這兩篇不足二百字,但卻教授和教育了我很多事物。比如孝順父母、順從兄長,其次要做事小心、說話誠實、講信用。其中還講了對待父母要:“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講的意思是:父母有事叫你,應趕快答應去做,不要拖拉懶散,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

如果我們如實的做到了《弟子規》中的“美”與“德”,那麼我們這個社會會非常的和平,充滿着禮貌與愛;如果做到了,這個社會,甚至這個世界將不會有戰爭,不會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

弟子規讀後感8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後感9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最近,我讀了《弟子規》,令我受益匪淺。“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我最喜歡這一句。它講的是:子路聽說城中發生了大事,就駕車到城內,他衝在最前面,卻被敵人的武士砍斷了一條胳膊,帽子也掉落在地上,他大聲說道:“等我把帽子戴好,再來殺!”說完,子路拾起帽子,戴在頭上,然後從容而死。

它的意思是: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鈕釦要扣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繫好。放置帽子和衣服應當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順手亂丟放,以免弄皺弄髒。

它讓我明白了:儀表是一個人美姿的展示,是心靈的窗口,小學生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儀表習慣,就要從穿衣戴帽做起。“事雖小,勿擅爲;苟擅爲,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它的意思是:事情雖然很小,也不要擅自爲所欲爲而不稟告父母;如果任性而爲,就有損爲人子女的本分,讓父母擔心,這就是不孝的行爲。

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來據爲己有;如果真的私藏了,品德就有了缺陷,父母知道了,心裏一定十分難過。

它讓我明白了:生活中很多小事情,我們不能爲所欲爲,而不告訴父母,要不然就會讓父母擔心難過。

我愛讀書,因爲讀書可以長知識,我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

弟子規讀後感10

《讀弟子規》教會了我許多,使我更加孝敬、尊重、體會別人,其中“出必告,反必面”使我懂得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告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在一次放學事件中,使我深刻得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一天放學後,我想去上一次廁所,可是我想起了上次因爲上廁所,媽媽來接找不到我,在學校食堂、操場來回找了好久,當媽媽氣喘吁吁找到我時,我心裏很愧疚。所以我有點擔心:萬一這次媽媽來接我,又找不到我怎麼辦?她一定會很着急的。正在這時,我想起了《弟子規》中的“出必告,反必面”。我趕緊跑到一個同學面前,讓他在我媽媽來時通知下她我在上廁所。

我走出教室,去上廁所,可是心裏卻像有隻小鹿在亂竄,忐忑不安:我同學知道我媽媽長什麼樣嗎?他會通知到我媽媽嗎?

當我迅速的跑到教室時,發現同學已向媽媽說明了情況,媽媽正在門口等着我呢。。

我要感謝《弟子規》呢,如果沒有它的提醒,又要害媽媽擔心了。當然《弟子規》還給了我許多的啓發,它真是我學習的好幫手。

弟子規讀後感11

《弟子規》之所以被稱爲弟子規,想必是那些望子成龍的博士,有學問的人給後代留下的“字典”。正如諸葛亮爲阿斗寫的《出師表》一樣。古中國之所以被稱爲古中國,也一定離不開好書的啓蒙。上千個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學童在不停的翻着這本書,實踐着這本書中的任何一個字。《弟子規》就是這麼一本好書。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孩子,還是兒童,少年,甚至壯年,老年都耳熟能詳,熟讀成誦。《弟子規》早已成爲歷史的篇章,成爲華夏兒女成長的腳印。

的確如此,《弟子規》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它至真,至純;《弟子規》是引領孩子步入規範殿堂的老師,它至善,至美!《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讓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讓我懂得了言而守信。如果說《弟子規》是一本好書,我便是讀書人;如果說《弟子規》是一條河流,我便是魚兒;如果說《弟子規》是一片藍天,我便是翱翔的雛鷹;如果說《弟子規》……《弟子規》薰陶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文明上,禮節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讓《弟子規》點燃我們心靈的火把,在烈火的讓少中點燃那盞不滅的燈。讓《弟子規》永恆,讓經典永恆,讓愛永恆!

弟子規讀後感12

今年暑假裏,我讀了一本讓我的心靈得到淨化的書——《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可能這些內容我們都能讀,甚至有的同學已經能滾瓜爛熟地背下來了,但是,我們明白這些道理了嗎?都做到了嗎?

我沒讀《弟子規》之前,常常惹爸爸媽媽生氣,有時候我不但不站在爸爸媽媽的角度上爲他們着想,還會覺得爸爸媽媽真煩、真羅嗦,有時甚至會跟他們頂嘴。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以後,我明白了許多人生哲理,領悟到了做人的道理,知道孝敬長輩是我們身爲兒女責無旁貸的事。我們現在還小,要明白我們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父母爲了我們能吃好、穿好、安心學習,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勞,我們要懂得知恩圖報。雖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是,我們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報父母。在學校好好學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外認真完成作業,考試時用心思考,用最好的成績來回報父母。在家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給剛剛下班的爸爸倒杯熱茶,給勞累了一天的媽媽捶捶背,幫年邁的奶奶洗洗衣服,不惹父母生氣,這對於父母來說就是最好的禮物了。

《弟子規》可以教我怎樣學習,怎樣生活,怎樣做人,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讀後感13

讀書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是讀書也要有一個選擇,要讀好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弟子規》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至1722)清朝康熙間秀才。

《弟子規》裏有一句話叫: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的時候,不能遲緩。父母命令我們的時候,不能夠懶惰。但在我的生活中,我並不是這樣做的。每當父母叫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懶懶散散,有時甚至當做是耳旁風,理都不理。根本就沒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想了。父母把我們生下來,並不是自討苦吃,也不是專門伺候我們的。我們也應該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爲父母分擔一些事情。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弟妹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可是我和妹妹在家經常吵吵鬧鬧。在家的每一天,都能聽到我和她的吵鬧聲。爸爸媽媽總說我是姐姐要讓着妹妹,可是每次只要我讓了她一點點,她就以爲我怕她,總愛得寸進尺。所有我和妹妹總是愛爲了一點點小小的事情吵架。然而父母爲了這件事情很傷腦筋,不過每次我和妹妹吵後,一下就和好了。但爲了父母,我覺得我以後無論怎樣,都應該讓着妹妹了。

……

《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弟子規讀後感14

弟子規 剛開始第一感覺是孩子的啓蒙讀物,沒有關注過,可能還和三字經會混淆。可是前一段時間回公司開會公司送了一本弟子規和中華傳統文化光盤,在公司的會議室公司組織我們一起看傳統文化光盤,真的很受啓發,很受觸動。

記得看的第一個短片是胡小林老師的,講的他的創業故事,和自己的生活歷程,曾經輝煌和痛苦的他就因爲一本小小的弟子規,短短的幾句話,就叫一個深度憂鬱狂躁的企業家改邪歸正,以善制企,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師兄,他爲自己員工子女捐資助學,籌集善款救助自己的病痛員工,大愛無疆。企業也因爲他的改變而變得更加有凝聚力和戰鬥力,也因此步入真正的正能量,正輝煌。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人間大孝王西海爲了父親放棄了出國的機會,放棄了娶妻生子2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病重的父親。此心感動天地。試問我們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如果換一下位置可想而知你自己可以做到幾分?看了這些,想想平時的自己,可曾給自己的雙親做過幾次家常飯,洗過幾件衣服被單,可曾每次在父母這吃過媽媽給自己做的美味佳餚後有幾位在飯後做過家務,或是留下來陪父母聊聊家常,這是耳邊響起一首歌常回家看看。

弟子規讀後感15

在我們擁有《弟子規》以來,我們學到了無數的知識和道理,裏面包含着聖人教導我們做人要有孝心和該怎樣做人的道理。從此之後,《弟子規》便成了我們的好“老師”。

爲此,我們的老師每天利用下午的課餘時間要求我們讀半個多鐘頭的《弟子規》,雖然只是短短的半個多鐘頭,但是在我的記憶裏是永遠都抹不掉的,彷彿一條淙淙的小溪在我耳邊清亮亮地流淌着。這樣一來,讓我們成了習慣,只要不讀就覺得不舒服,所以我們對這本書產生了很濃的興趣。

比如在《弟子規》裏面有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裏,這是最基本的,也就是說:爸爸媽媽叫我們的時候,應該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應。爸爸媽媽有事要我們去做,應該馬上行動,不要故意地拖延時間甚至不想做,父母在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不可隨便,把話記在心裏……

現在,如果我們能用心地去體會《弟子規簡說》裏的道理,那將對我們的人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