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中的錯例與引導策略論文

學識都 人氣:1.21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中的錯例與引導策略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中的錯例與引導策略論文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使更多教師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問題,以期為其高階段的學習、發展奠基。一年級是學生系統性進行數學學習的起始階段,其對學生數感、符號感、抽象思維、運算能力等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較為常見學生的典型錯例。為此,教師應優化授課方式,分析錯例產生的原因,施以針對性解決對策。

關鍵詞: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錯例;

數學新課標指出:應關注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創新精神及實踐意識[1]。這也對教師的授課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面對錯例時,應摒棄直接講授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一、展開類比學習

一年級數學教學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典型錯例,其原因多是由於學生的理解不透、粗心大意、知識點混淆等原因造成的[2]。在以往的教學中,當教師發現學生的計算錯例,便會以"指出錯誤—糾正錯誤—輔助練習"的方式進行講解。長此以往,便會導致學生一直處於被動學習的位置,逐漸喪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形成了思維惰性。並且,定式教學也會使一部分學生對數學形成乏味、無趣的學習印象。為此,教師應改變授課方式,引入類比學習,培養學生初步知識遷移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好的習慣將使學生受益一生。

例如:在部編版《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教學中,雖然已經有了舊知識積累,但在進位的過程中,還是有學生經常出現忘記進位的問題,導致結果"越加越少"。教師可進行聯繫教學,在9+4的計算中,將4進行分解,可先算9+1,再算10+3,以類比教學,使學生掌握"湊十法",從而降低計算難度,使學生更加靈活的解決、思考數學問題。並提醒其應具有計算後要檢查的習慣,儘可能的避免粗心錯誤。

二、注重師生互動

在典型錯例的教學中,教師一概而論的灌輸式教學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所需。故此,教師應充分掌握班級學情,瞭解學生的興趣點,可結合數學知識的學習特點,將其與學生的心理髮育水平、學習特點相結合,為學生構建生動課堂,促進師生間的有效互動。

例如:在《認識鐘錶》的學習中,學生對於數字標註清晰地鐘錶識讀比較順利,對於沒有標註數字、或只標註4個數字的鐘表容易出現認讀錯誤。為此,教師可以情境教學,引導學生對錶盤中"十"字方向中四個時間刻度的認識,當出現沒有數字標註的鐘表時,除了依次標註1-12,還可結合"十"字表盤的固定時間,從就近方向數,使其能夠快速、準確的識讀。

再例如:在《認識人民幣》的學習中,學生對人民幣並不陌生,但對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卻經常混淆。教師應避免對學生的苛責,而是讓其應用人民幣進行購物體驗,使其在真實感受中掌握人民幣的面值知識,強化其記憶,當再次出現相應的'問題時,能夠通過回顧互動學習場景,做出正確的解答。

三、推進小組合作

新課改的全面實施,更注重對學生獨立、協作、探究能力的培養[3]。在低年級數學學習中,教師可隱身為課堂的合作者與組織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具有自行糾錯的空間,充分發揮同伴互助作用,提升數學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認識圖形(一)》教學中,有的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不到位,甚至不能正確説出相應圖形的名稱。為此,教師可將4—6人分為一組,並注重對成員間的合理分工。讓學生在合作搭建圖形中,進行交流和互動,不斷提高其動手及觀察能力,發展其空間意識。教師則可對學生的合作情況進行巡視,給予其及時的輔導和點撥。為了檢驗學生的成果,教師還可挑選學生最易出現錯誤的圖形,展開小組比拼賽,以強化學生記憶,幫助其破解理解、認知障礙。

四、引導自我反思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提高其應用能力,教師還注重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針對典型錯例,給予學生自主反思的機會。從而,使其認識到錯誤產生的原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100以內的加減法》的口算學習中,有的學生因基礎不牢,其總是在運算中出錯。針對學生存在的典型錯例,教師可將其列出,並發動大家説一説自己的運算方法,使學生意識到數學運算是嚴謹的,但計算的方式並不是唯一。應認真計算,並且可以加減法的相互推導,檢驗自己的計算結果是否準確。以開闊學生的數學思路,使其進行學習反思。此外,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度不同,教師還可設計多套鞏固習題,針對典型錯例,將其轉化為應用問題,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提升錯例教學的有效性。

五、結語

總而言之,雖一年級數學主要為基本的概念及運算知識,但對於仍以具象認知為主的低齡段學生來説,其在解決問題中出現錯例也是在所難免。這便需要教師立足於學生的認識角度創新授課,充分發揮自身的"嚮導"作用。

六、參考文獻

[1]陳鴻.錯中有思,思之則明-小學數學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17(4).

[2]劉兆棟.小學數學"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6(24).

[3]李向峯.小學數學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誌(學生版),20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