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海燕》

學識都 人氣:3.04W

一、說教材:

初中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海燕》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海燕》是語文版八年級(下)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文章。在七年級上學期,已經打仗和學習過敘事、記人和寫景等三種範例的記敘文,八年級(下)第一單位的四篇文章均屬於狀物類記敘文,與八年級(上)學習過的另三種範例的記敘文配合組成比力完備的記敘文體系。《海燕》在本單位中被擺設在第2課。我小我私家以爲,《海燕》在形貌上比《石榴》更細緻,在情緒表達上比《白鵝》更深刻,在寫法上比《鶴羣》更“範例”,因此可以說,《海燕》是本單位意蘊最富厚的一篇文章,是造就門生探究性閱讀本領的好課本,是一篇值得細緻閱讀、咀嚼和鑑戒的佳構文章。

2、課本的配景和重要內容《海燕》寫於1927年。其時百姓黨反動派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迫害進步人士。作者鄭振鐸被迫遠走歐洲,於5月21日隻身乘船前往法國巴黎。途中見到海燕,引發綿綿鄉思, 寫成這篇優美的詠物寄情散文。文章就是通過對小燕子這一可愛形象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眷戀和熱愛之情。

3、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因此,結合課文內容,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1)認知目標: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義,領會作者的思鄉之情。(2)能力目標:學習本文詠物抒情(狀物)的表現手法。(3)情感目標:品味語言,通過朗讀來體會並再現文中的優美意境。需要說明的是,依據“三個維度”設計的這三個目標,並不是完全割裂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三個目標是互相融合的,只是目標的側重點不同而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根據七年級學生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散文閱讀的基礎,結合本文的特點,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難點如下: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鄉愁”的內蘊。難點:感受本文的語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二、說學情:

本人所任教班級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後,師生雙方的配合較爲融洽,學生們已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對於像本文這樣有深厚意蘊的散文,學習時則容易出現“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但大部分學生已養成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深入思考的習慣。因此在教學時要考慮讓學生多閱讀,重視引導學生多運用探究的方法去理解本文的內涵。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教學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本着啓發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對課文基本內容的理解,可採用問答法;對作者深刻感情的把握,可採用討論法、分析法;對本文語言的品味,可採用點撥法和討論法。

(2)學法: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最終還是要落到學生身上,因爲“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要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要反覆朗讀和默讀,理清作品的思路,領會文章的內涵,並對其表現手法有意識地加以學習和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採用朗讀默讀法、圈點勾畫法、討論法、仿寫法等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教材第一單元的“單元說明”中指出,在學習狀物類記敘文時,“要把握作者筆下的事物的特徵,並由此體會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時要學習作者觀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優美生動的語言。”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採取的是“整體感知——品味賞析——拓展延伸”的教學思路,安排兩課時來完成教學。

(一)第一步——整體感知。《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可以說,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幾乎是所有的課文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一個重要前提。本課的“整體感知”環節側重於理清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作者的主要感情。主要教學步驟如下

1、課前安排預習,通讀全文,疏通字詞。(設計意圖:在課堂學習之前,初步感知文本,爲課堂學習奠定基礎;而字詞的掌握和積累則爲文本的學習掃除基本障礙。)

2、簡介寫作背景和作者。(設計意圖: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時間以及作者的基本情況,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推測作者的寫作意圖。)

3、聽讀課文,明確文中描寫的對象,找出表現其活動背景以及表現它們各自的外形、飛翔和憩息狀態的詞句。(設計意圖:這是“整體感知”部分的重要環節,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事物的特徵,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4、討論概括兩種小燕子的異同點,理解作者把海上小燕子“誤認”是故鄉小燕子的原因。(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聯想的基礎是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深入理解文中小燕子的形象意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即“鄉愁”——完成教學目標一併突破重點。)

(二)第二步——品味賞析。《海燕》是一篇散文,對於這類文學作品,《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只有整體的感知,還不足以體味文章所特有的內涵和意蘊。本課的“品味賞析”環節側重於文章中對小燕子的生動、細膩、傳神的刻畫,並簡單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主要教學步驟如下:

1、分別默讀前後兩部分,深入探討這兩部分在描寫對象的特徵、活動背景以及作者情感的抒發等方面的具體寫法。(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狀物應該抓住事物的特徵來寫,並把所寫事物的特點與自己的思想感情聯繫起來,爲以後的寫作實踐打好基礎。)

2、討論文章前後兩部分的寫法特點。(設計意圖:這一內容重在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弄清故鄉的小燕子、海上的小燕子與作者的“鄉愁”之間的聯繫,幫助學生掌握解讀這類文章的一般方法——完成教學目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