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書筆記(集合15篇)

學識都 人氣:1.9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字經》讀書筆記(集合15篇)

《三字經》讀書筆記1

我讀了《三字經》,讓我收益不淺的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是,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講的是;如果不嚴格教育孩子,即使再好的品質也會逐漸改變。教導子女的關鍵,在於要求他們專心致志,持之以恆。

我還從書本中唐伯虎拜師學藝的故事中知道了父母爲什麼嚴格要求我,只有嚴格的要求,不斷的學習,不斷努力,學而不厭。才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因爲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所以我要向唐伯虎學習,在以後的學習中,上課認真聽講,仔細完成作業,多看課外書,爭取更上一層樓。

《三字經》讀書筆記2

中華民族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千百年來積累的精華在國學之中蘊含。古時垂髫小兒皆從《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規》開始入門,故而,攜子共讀《三字經》成爲小兒學習國學的開端。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所以教育要趁早,家長在一言一行之中,教他明事理、辨是非、知善惡,教他作一個勇敢的人、積極向上的人、充滿愛心的人。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教育子女的準則,讓小兒在健康成長過程中養成優良的品質,它包括:善良淳樸、百折不撓、知書達理、尊師重道、孝敬父母。如果爲人父母者都能以次爲準則教育子女,那麼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充滿愛和和諧的,而少了許多欺騙和不信任。讓我們共同努力吧,未來我們孩子的未來!

《三字經》讀書筆記3

星期六,我做完作業,覺得實在很無聊。就拿起媽媽剛給我買的《三字經》,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啓蒙讀物。它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就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把家遷到鬧市,他便模仿商人吆喝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學堂附近,他就到學堂學習知識和文化禮儀。由此可見環境對人的成長多麼的重要啊!

雖然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是如果自己不刻苦學習,那也是沒用的。這讓我想起《三字經》中的“子不學,斷機杼”。這句話講的就是孟子有一次不好好學習,孟母很生氣的割斷了正在織布的紗線,以此來告誡孟子不要自棄其功,半途而廢。只有堅持不懈,經年累月,不懈努力,纔能有進步,有成就。

由此,我又想起了宋代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在小時候,他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可以稱得上是個天才,四五歲的時候他就能寫詩。他的父親認爲這樣有利可圖,就不讓方仲永學習,整天遊逛自誇,自以爲是。從此方仲永也就由一個非常有天賦的天才變成了一個平常的凡人。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我們從這本書上能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我爲中華民族能流傳下這樣的書而自豪!

《三字經》讀書筆記4

隨着錢文忠教授在《百家講壇》節目中講解《三字經》,學習國學的熱潮也悄悄興起。於是,我對照講解,開始認真閱讀起《三字經》這本古老卻經典的著作。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啓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爲流傳,實際上成爲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被尊稱爲“經”。三字經植根於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爲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學習《三字經》對於我們來說同樣有着重要的意義,即學知識之前必先學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學習中,成績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經》採用敘事和論理並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典故,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也啓發了我們,當今家庭都只有一個獨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出現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嚴而造成的,《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等都說明了爲人父母爲人師的責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的重要性。另外,現在的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爲中心,而《三字經》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說“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現在好多家長只看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教導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們能從小好好學習《三字經》,那麼我們是否能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

讀了《三字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進行中國經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覺得讀《三字經》、習《三字經》,把《三字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課堂中是非常有意義的,它既是民族知識的傳承、又是民族精神的發揚。

《三字經》讀書筆記5

每次讀到這裏,我的眼眶都是溼潤的,因爲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也想到了我對爸爸媽媽的一點一滴。爲了我,爸爸媽媽總是絞盡腦汁換着花樣給我做好吃的;爲了我,爸爸媽媽總是無論下雨下雪都等在學校門口接我回家;爲了我,爸爸媽媽總是上了一天班還不知疲倦地陪我學習陪我玩耍……我小時候很黏人,一離開媽媽的懷抱就哭鬧,媽媽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困極了,就坐在那裏睡覺!一次我高燒近40度,爸爸一會兒一會兒地給我擦酒精,幫我降溫,竟一夜沒有閤眼!一次突然下大雪,我因爲值日,走出教室的時候天都黑了,但是媽媽一直在校門口等。看着雪人一樣的媽媽,捂着媽媽冷得哆嗦的手,我忍不住眼淚啪啪直掉!爸爸媽媽就是這樣很愛很愛我,而我,卻不知道關心爸爸媽媽。好吃的東西我總是搶着吃,很少主動幫爸爸媽媽幹家務活,學習累了還好發脾氣,媽媽總是給我洗腳而我從沒給媽媽洗過一次……想到這些,想到黃香,我覺得好慚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學習、去思考、去努力做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讀《三字經》,讓我懂得了什麼是自然,什麼是善惡,什麼是學習,什麼是愛!我愛這本書,喜歡書裏的智慧和精神。我更會在享受愛的時候,像黃香那樣,真摯地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每一個人!讓《三字經》伴我成長,讓愛與我同行!

《三字經》讀書筆記6

放暑假,爸爸讓我背三字經,我同意了,於是我的三字經旅途就開始了。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黃香九歲就知道孝順父母,我十歲了,還讓父母操心。“蔡文姬,能辯琴,謝道韞,能詠吟。”蔡文姬從小喜歡聽琴,久而久之,她能從琴中聽出彈奏者抒發的心聲。東晉宰相謝安的侄女謝道韞從小喜愛讀書,很小的時候就能吟詩了。她們不過是兩名弱女子,但卻如此聰明過人比我聰明上一百倍。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勤奮學習纔能有所成就,凡是勤學鑽研的人,纔能有所成就。懶惰嬉戲的人,不僅無益反倒有害。所以我要好好學習,自勉自勵成爲一個有學問的人。

《三字經》讀書筆記7

寒假裏,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三字經》一共一千多字,每三句爲一句,四句爲一組,讀起來像兒歌一樣朗朗上口。書的內容包括了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歷史、天文、地理、道德和民間傳說,也是古代兒童的識字課本。

書裏雖然有很多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句子,可是我一邊讀一邊看譯文,漸漸的就懂得了其中蘊含的深刻的道理。

《三字經》裏有這樣兩句話: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意思是說:人小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年齡大的時候就不會有所作爲。剛剛開採出來的一塊玉石,如果不經過雕琢和打磨,就不可能稱爲精美的玉器。一個人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不學習,就不會懂得做人的道理。

從中,我懂得了,只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以後才能稱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字經》讀書筆記8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經典的語句蘊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勝者爲王,敗者爲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爲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於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爲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

時光流逝,有些東西會被遺忘,但有些東西卻被傳承下來,《三字經》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保留了下來。她是中國古代文明中的精華,也爲中國古代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這壇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彌香,在新時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將永遠地散發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本好書就是一個良師益友”,讓我們靜下心來,捧起書,在淡淡的的墨香中與哲人會面,與良友交談,增識長慧,開悟人生。朋友,讓我們一起來愛書,讀書吧!

《三字經》讀書筆記9

我讀過很多書,有天文書,有歷史書,有童話書,有漫畫書等等。這些書使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得到了很多啓示,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經》這本書。它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師。每一次讀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讓我受益匪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是《三字經》的第一句,雖然很簡短,卻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下來都是很好的,沒好好學習才變得和別人不一樣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更是教育我們: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一無所知,能有什麼用呢?“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說的是古人在艱苦的環境裏仍堅持讀書,爲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還有“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等通俗易懂的哲理,還有孟母三遷、五子登科、孔融讓梨這些經典故事,甚至還有天文、地理、氣候等自然方面的知識……《三字經》真是知識的寶庫、思想的寶庫!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它講的是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人,九歲的時候就非常懂得孝順,每當夏天,總是先把枕蓆扇涼了、蚊子趕跑了再請父母歇息。冬天,則自己先躺下,用體溫幫父母把被窩暖熱!這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啊!爸爸告訴我,這個故事講得不僅僅是孝順,更是愛!是親人之間至真至純的愛!而這個愛,就是關心,就是體貼,就是相互的照顧和無私的奉獻!

《三字經》讀書筆記10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啓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爲流傳,實際上成爲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被尊稱爲“經”。

三字經植根於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爲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把《三字經》列入了《世界兒童道德叢書》,那都說明《三字經》的文化地位是何等重要。

《三字經》採用敘事和論理並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典故,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廣泛深動而又言簡賅。

《三字經》的內容分爲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箇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爲有用之材;從“爲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瞭;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份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諸子的著作;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爲,“上致君,下澤民”。

《三字經》中還例舉了許多意義匪淺的故事,如孟母三遷、孟母斷機、五子登科、黃香溫席、孔融讓梨等,其中蘇洵二十七方纔學習的故事讓我受到一些啓發,說的是北宋著名散文家蘇洵在妻子程氏的勸告下,27歲纔開始發奮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

嘉祐元年,攜子蘇軾、蘇轍到汴京,以22篇文章謁見歐陽修,受其賞識,由此名聲大振。後人因其二子蘇軾、蘇轍均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爲“老蘇”,將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爲“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爲文見解精闢,語言鋒利,縱橫捭闔,很有戰國縱橫家的風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蘇洵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是現代的我們所缺乏的,由此我們更應向他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被任何困難所屈服。

再如孟母教子的一些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學了許多喪家哭泣的言語動作。孟母就把家遷到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旁,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孟子正是因爲受到了母親的教育,從此以後,專心致志一心向學,後來成爲了一代亞聖,成爲中國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這是父母對我們的良苦用心,爲了我們的健康成長及以後能成爲有用的人,父母爲我們不辭勞苦地奔波卻沒絲毫怨言,所以懂事後的我們更該爲父母着想,孝敬父母,努力學習,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爲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

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

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讀了《三字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穫是提高自我的修養,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

《三字經》讀書筆記11

初會《三字經》,是剛入小學時的事。那時的我只是一個懵懂無知,踏入校園不久的孩童,哪裏懂得那些文字後蘊藏的深厚哲理,不過是面對學校佈置下的經典誦讀的任務,不得已而爲之。所以,雖是記得個滾瓜爛熟,卻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含義,能博得老師的一兩句表揚也就滿足了。

再讀《三字經》,依然是不得已而爲之。開始本以爲只要會背就行,心中還暗自雀躍了一番,默默感謝了荷花池小學的啓蒙教育,幫我省卻了再次背誦的時間。可老師接下來需要理解的要求讓我長嘆一聲,不得不無奈的又拾起這部當初讓自己頭痛至極的奇文怪字。可是,畢竟是年長了七歲,隨着時間的流淌,我的人生閱歷已早已大大超越了七年前的自己,對古文字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再加之是在假期,時間上更爲充裕,重拾這部著作,不必如同當年那般囫圇吞棗。細細品味後,我開始漸漸明白當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領略到那些三字短句的魅力所在,徹底顛覆了我原有的對《三字經》所下的定義。這看似一個個短小精煉的語句,卻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博古通今,字字含義深刻,句句深入人心,凝聚了古人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各個領域的思想精髓,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可謂“半部論語治天下”!

開學之後,在博通古文的胡老師的指引下又讀《三字經》,更是有了不一樣的驚喜,不一樣的收穫。讀《三字經》,方知孔孟之練達睿智,歷史之廣博豐富,中華文化之深奧精微。“中不偏,庸不易”,“不爲拘泥,不爲偏激,尋求適度、適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上帝賦予了我們每個人成爲璞玉的機會,可是,爲何人與人之間竟會存在這麼大的差別,是社會不公嗎?是先天註定的嗎?不,我想這些都不足以構成我們墮落、頹廢的理由。要想得到更多,就必須得學會付出努力。像播種一般,只有灑下汗水,辛勤付出,才能迎來收穫成功的果實。如果今天的你不把握大好時光,不努力學習,卻整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爲自己的懶惰尋理由,整日怨天尤人,那麼將來你註定一事無成。如果你願意刻苦磨練自己,願意爲自己的明天努力付出,那你一定會苦盡甘來,上帝定會賜予你變爲璞玉的機會。我們的明天就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信今天的你定不會錯失成爲美玉的機會。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我們從小就應該學會孝敬父母,感恩父母,這是作爲“人”所必須遵從的準則。父母給予了我們至深至純的愛,從小到大,他們爲我們操碎了心,我們一點一滴的進步都離不開父母的辛勤培育,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深深牽絆着他們的心。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孝順父母,不心懷感恩。想想今天,有多少孩子以青春期、叛逆期作爲藉口,理直氣壯地頂撞父母,與父母鬧得不可開交。又有多少人不斷爲自己找尋藉口,想着日後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眼前人,善待爲我們無怨無悔付出的父母吧,不要等到失去了纔去流淚,錯過了才道惋惜。

都說不同的年齡段讀《三國演義》、《紅樓夢》之類的名著會有不同的感慨,我想,讀《三字經》也是如此吧。或許,再過十年,或是更久以後,我回頭再來翻閱這幼兒時期開始的啓蒙教育讀本,從中得到的感悟又會是另一番境界了......

《三字經》讀書筆記12

說起三字經,那可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瑰寶。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小時候,通俗地把它理解爲: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大,可是,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差別會越來越大。

在這本書中,我懂得了對於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專”而受到老師的教誨,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爲什麼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爲什麼不用心一點兒呢?

也懂得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

這就是三字經,是一本歷史悠久的書;引領我們走向真確方向的書。

《三字經》讀書筆記13

這些天,我在讀一本書——《三字經》,雖然讀得還不怎麼多,但其中的一些內容和故事使我獲得了一些新知,體會到了一些爲人處世的真諦,特別是其中 “孟母三遷”的故事更令我感觸極深。

“孟母三遷”的原文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它講述的是孟子小時候喪父,爲了給父親守節,他家住在墳地附近。孟母生怕影響兒子的學習,就搬到了地方上的集市。可他們的鄰居是個屠夫,令孟子耳濡目染,學起了買賣。孟母又爲兒子搬到了一所學堂邊。誰知,孟子覺得學習十分乏味,竟逃學回家。孟母十分生氣,織布中的她一氣之下剪斷了織布機上的線。她讓孟子明白學習要踏實,不能半途而廢。孟子懂得這個道理後,每日勤學苦練,終於成爲了一名儒學大家。

古有孟母,今有“王母”。我的母親也與孟母一樣,爲我付出了很多,放棄了不少。記得有一次,母親要參加一個“教育會計培訓考試,而我正好在那個時間要上笛子課。我心想:真好!——這次母親肯定會讓我在家休息了。於是,我就試探着問母親:“媽媽,今天我應該沒事勞駕您。您去考試吧!”“不,你的笛子課不能落下的!”母親十分堅定地說,“不去的話,你會跟不上的!”母親看看手錶,眉頭一皺,繼而大聲催促道:“快,準備好東西,我們馬上下去!”我倆心急火燎地下樓,坐車,母親把我送到了培訓地點,正好趕上上課時間,可她考試肯定要遲到了(母親考試時間與我上課時間同時的)。我上好課,走在樓梯上,心想:今天母親肯定不會按時接我了,該耐心地等一等了。誰知,母親居然早到了,還是那個車位,還是那個熟悉的身影。我快速上了車。我上了車。見母親依然如春風般的笑容滿面,我竟然沒問母親的考試情況,傻傻地說:“怎麼這麼早?”母親答道:“嗯,我考好後查三遍就交卷了。一通過,我馬上就過來了。我可想在你的印像中保持良好記錄哦。”母親的話好似在開玩笑,可我聽起來,卻是沉甸甸的……

車子開動了,往日裏說個沒完沒了的我,此刻是那樣的安靜!可看似文靜的外表下卻涌動着一股難以平靜的思潮:是呀,可憐天下父母心。我的母親與孟子的母親是一樣,她們都是那樣的爲兒女着想,都是那樣的無私,都是那樣的教子有方!當時的我,在心裏不停地呼喊着:謝謝您——我的“王母”,我親愛的母親!……

《三字經》讀書筆記14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三字經》,這本書,一開始爸爸教我讀,看着三字經我覺得很有趣,但卻扳着臉,當我會讀三字經時,爸爸便教我理解每一句的含義,”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剛開始時,天性原本是善良的,性格脾氣也很接近……

我開始對三字經感興趣,慢慢的我開始背三字經了,一邊背一邊想它的含義,三字經教會了我很多哲理。我受益終身。

《三字經》讀書筆記15

可能看到這個題目你會問,哪本書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書?我肯定回答——《三字經》。因爲它蘊含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教會了我們分辨好與壞、善與惡。因此流傳至今。

《三字經》是祖先智慧的結晶,向我們講述了祖先優良的傳統美德。這本書不僅孩子們愛不釋手,大人也很喜歡。因爲從故事中我們體會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們明白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其實對我們兒童有很大影響的不僅是老師,更多的是父母。正如《三字經》裏所說“子不教,父之過”,天下的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建議家長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閱讀這本好書。時時處處能成爲自己孩子的榜樣。

《三字經》這是一本多好的書啊!它值得我們關注、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