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物流地產的發展方向

學識都 人氣:2.31W

當代物流地產的規劃重點是在最短時間觸及到消費市場,降低物流作業成本;其次,從普洛斯自身分析,它在掌握客戶需求與產業趨勢上有優勢;同時,增強物流中心存在的價值,需要在距離上做出合理規劃。

當代物流地產的發展方向

當代物流地產的發展

物流地產業其本質屬於建築不動產的建設、買賣、租賃,只是其標的物不是一般消費性住宅,而是提供給工廠、物流中心、貨運業所需的營運場地。以往企業或許會選擇購地自建營運場地,但是企業的經營是隨市場波動的,購地自建不僅風險較大,也容易限制企業本身的擴張速度,因此最快、也最保險的方法,就是租賃適合的營運場所,並視市場狀況調整租賃空間。

以現在最熱門的跨境電商爲例,商品一旦離開本國,就需要有暫時的倉儲、轉運、加工場所,這大大促進了物流地產業在近幾年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在1995年以前,物流中心多是爲特定客戶量身訂做,十多年過去,這些舊式物流中心可能要花許多成本改造,才能符合現代物流對於防颱、抗震、作業動線的需求。

例如,以往因爲貨物種類少、數量多,物流中心一樓需要儘量高大以利堆高機裝卸,但是現在商品種類多,這樣的物流中心可能浪費儲位空間;以往的物流中心可能以倉儲爲主要目的,因此貨車停靠碼頭不需要太多,而當代的物流強調快速轉運、越庫,因此會需要多車輛同時停靠,這些因素,造成新式物流中心的需求大量增加,也使得物流地產業蓬勃發展。

過去的物流地產,自動化程度可能很低,也沒有什麼先進的倉儲管理系統,各地區型物流中心多以人力管理爲主,彼此間訊息交換的程度較低,因此庫存水平高、缺貨率高。

如今,隨着廠商對市場的掌握度增加,以及對於統一管理的需求增加,需要有一箇中央級的物流中心,除了指揮各分區物流中心的庫存調度,也可導入自動化儲運設備以及倉儲管理系統(WMS),使得物流中心的處理訊息可以與客戶相關的信息系統對接。

同時隨着物流的需求增加,地產業必須有能力開發整體的物流園區,提供物流中心所需要的'周邊服務,例如基本的餐飲設施、警消單位、廢棄物和廢水處理中心、變電站、加油站、車輛和堆高機維修中心,甚至有簡易的公園綠地,以及太陽能、風力集電設施等。

功能齊全的物流中心,或許單位租金較高,但是因爲周邊設施齊全,對物流營運廠商而言反而能降低整體成本。然而,要開發物流園區,需要有政府的公權力介入,以及完整的配套法規。

不管是單一的物流中心,或是功能齊全的物流園區,規劃面積多大,樓地板空間有多少,其實不再是現代物流地產的規劃重點。重要的是,客戶進駐之後,能透過此點在最短時間內觸及到那些消費市場,並且降低物流作業成本。

掌握客戶需求與產業趨勢

目前全球最大的物流地產開發商之一普洛斯集團,在全球20多個國家都建設有現代化物流中心,除此之外普洛斯集團還有相當完整的物流智庫,幾乎各國的基礎設施、人口結構、稅制、建築法規,普洛斯集團均做了很深入的分析,因此只要客戶有需求,普洛斯可以很快幫客戶蓋出適合的物流中心。

不過,不見得世界級的物流地產開發商就一定無往不利。以印度爲例,最大的地產開發商是IndoSpace;在歐洲,最大的地產開發商是Goodman嘉民,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產業特性以及法規稅制,要成爲物流地產界龍頭,掌握客戶需求與產業趨勢,依然是關鍵成功因素。

先進的物流地產規劃會吸引大量資金與人才,因此理論上,政府應該協助甚至主導物流地產開發,才能使物流地產與城市配套發展,帶動整體經濟。物流地產在規劃上,必須要能與國際接軌,例如樓地板荷重、樑柱間距、碼頭高度、進出門口寬度等,甚至要有合理、公開的租金結構,並由政府當房東。如果一個國家的物流地產大部分都是以民間私有爲主,用戶與個別業主談判,將會拖長整體進駐時間。

物流地產商還需要了解,不同國家的地區驅動物流活動的主要產業是什麼,才能開發出好的物流地產。例如,印度主要的物流活動來自汽車、紡織、製藥、水泥業;美國主要的物流驅動力來自食品、飲料與電子商務活動;而中國的主要物流活動來自鋼鐵、水泥、紡織、電子業與近來興盛的電子商務活動。

考慮周詳才能做出最佳規劃

此外,物流地產商也需要分析,不同產品從最初生產到其最終使用地點的距離,這個距離愈遠,就愈有物流中心存在的價值。以家電爲例,如果僅是國內消費用,物流中心內需有較多料架,也須規劃維修中心或是逆物流處理場所;但是如果屬於出口導向,可能就得考慮更多複雜的流通加工、改包裝、改電壓、改標籤、貨櫃堆棧等活動。

成功的地產商或許很難預測下一個承租客戶實際的使用目的,但是保持物流中心的擴充彈性或是空間變更彈性總是正確方向。

物流中心的整體土木建築或許相對消費性住宅要簡單得多,但是內部空間的規劃,以及相關的管理措施,都需要因應進駐客戶的不同而調整:

從事電子商務的物流中心,其地點當然要選在都會周邊,並且要有足夠的進出碼頭;

如果屬於儲存型的物流中心(例如銀行業、電信業的文件中心),就要有更好的防震與消防設施;

如果屬於產業支援型的零件中心(如汽車產業),物流設施規劃就需要能提供穩定的電力以及備援設備,使自動倉儲系統可順暢運作;

如果屬於存放危險品的物流中心,地產商就不該爲了營收,而忽略了危險品進駐後的安全管理與緊急應變計劃,其物流中心的區位也應與其他設施明顯區隔。不論是哪一種物流中心,基本的污水、廢棄物、噪音、空污、大型車輛迴轉、交通阻塞等問題,都應該是地產商在進行開發時就得考慮周詳。

許多人會認爲投資物流中心比蓋一般的消費性住宅報酬率高,因爲蓋物流中心多可在9~12個月內完工,建築難度相對較低,而且新物流中心的需求大於供給,因此投資報酬率比消費住宅高。因此,似乎只要有錢、有地,就可以成爲物流地產商。然而很多人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物流中心建築本身,其實只是整體物流服務的一個環節,還需要有良好的配送體系,以及適合的物流信息系統,三者才能產生綜效。物流地產業也不能僅有建設物流中心的能力,協助客戶做好物流中心的搬遷、人才招募、基本的儲位規劃,最終縮短客戶的營運啓動時間,是物流地產業要持續努力的方向。

在強調大數據的時代,物流地產業必須取得更精準的消費羣聚資料,而不能單純從城市人口數、抓比例去推估物流中心據點。因爲在信息科技的輔助下,大量計算各地址的相對距離不再困難。

以電商物流中心爲例,地產業應該與電商平臺合作,電商平臺可提供消費者、商品供應商的地址資料,地產業則可根據這二種資料,計算出最佳的物流中心區位,而且這樣的評估應該每年執行,理由很簡單:當消費者或是供應商的羣聚都已經偏離原來規劃的地理區位,如果用既有的物流中心持續營運,運輸成本一定會越來越高。

物流地產的發展會受到其先天條件的限制。柬埔寨常受洪災,菲律賓每年都至少有三個颱風直接侵襲,瑞士境內多山、也沒有海運港,不利物流運輸等等,這些都很大地限制了當地物流地產的發展。

但這也並非絕對,新加坡這個彈丸之國,既缺乏內需市場,也沒有知名的製造大廠,但是物流績效幾乎連年排在全球前五名。新加坡的成功,證明只要有良好的規劃,物流就可和世界接軌。反觀許多國家和地區,擁有絕佳的海空地理條件,也有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但是政府未把物流視爲戰略產業,一旦產生產業羣聚現象,再想到積極開發物流地產,卻早已失去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