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不等於實行高中義務教育

學識都 人氣:2.85W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那麼,又如何理解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呢?我們邀請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袁振國進行解讀。

教育專家: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不等於實行高中義務教育

1、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任重道遠

2002年國務院有關文件首次提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概念,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把促進均衡發展作爲義務教育首要的、戰略性任務,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採取三大措施縮小了城鄉、區域和校際之間的差距。一是制定義務教育標準,推進了學校標準化建設;二是增加教育經費,“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投入了將近1200億元用於改造學校危房、建設中西部農村校舍和改造薄弱學校;三是進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以評估促進改革,以評估促進發展,目前已有918個縣通過了均衡發展國家認定。但是2020年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任重道遠,在2800多個縣中還有近三分之二的縣沒有實現均衡發展,55人以上的“大班額”全國小學還有12.2%,初中還有21.7%,在一些地方尤爲突出,甚至“一人一套課桌板凳”還未實現,全國尚有上萬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大部分在中西部農村。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絲毫不能鬆懈,“十三五”期間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與全國脫貧戰略緊密結合系統解決,優先解決。

2、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不等同於實行高中義務教育

在我國9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6.5%的形勢下,提出普及高中教育可謂適逢其時,適逢所需。對於怎樣理解普及高中教育自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討論。爲了說明這個問題,我想從三組相關概念入手。

第一組概念:普及教育、免費教育、義務教育,這三個概念既緊密相連又截然有別。

普及教育是教育事業的發展目標,也是教育發展過程中層次不斷提高的歷史要求。新中國建國初期,我國提出普及初等小學教育(三年到四年)的目標,後來提出普及小學教育的目標,大躍進的時候曾經提出普及初中甚至高中教育的目標。一時間村村辦小學,隊隊辦初中,社社辦高中,甚至小學都沒有畢業的老師教起了初中和高中,熱情代替了科學,數量淹沒了質量,後來花了很大的力氣進行收縮和消化。所以普及什麼層次教育、普及到什麼程度是要依據歷史條件決定的。

免費教育是一種政策措施,也是民生的一項重要福利。1985年我國提出實施9年義務教育,1986年制定了義務教育法,但到2008年我國才真正實現了城鄉義務教育全免費。

義務教育則是一種制度安排,是具有強制性的法律規定。義務教育有兩個基本特點:免費和強迫,免除學費是實施義務教育的基本保障。沒有免費的教育就難以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也就難以普及到每一個兒童。中央和地方政府免除學費、雜費以及補助困難家庭子女順利完成學業,是義務教育得以全面實現的保證;同時,義務教育具有強迫性,所有家長都有義務送子女上學。因此,我們說:義務教育一定是免費的、普及的教育,反之則不然。

第二組概念: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是高中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

普及高中教育是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簡寫,高中階段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和中等技術教育。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才結構調整的要求,也爲了不斷提高青年就業水平,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出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大體相當的目標。同時不斷增加職業教育經費,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高職業教育質量,職業教育吸引力不斷增強。

第三組概念: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都對高中教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高中教育的普及並不等於公辦教育的普及,調動全社會資源促進民辦高中的發展,滿足不同人羣接受高中教育的願望,同樣是普及高中教育的重要內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強調:“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級政府要把發展民辦教育作爲重要工作職責,鼓勵出資、捐資辦學,促進社會力量以獨立舉辦、共同舉辦等多種形式興辦教育。”事實上,民辦教育在我國高中普及進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作出了重要貢獻。不斷改善民辦教育環境,加大對民辦教育的支持力度和加強對民辦教育的管理,也是普及高中教育的內在要求。

3、高中階段教育應當更具選擇性和多樣化

教育普及既是一個目標,更是一個從低到高、從少到多不斷推進的歷史進程。以我國普及義務教育的歷程爲例,我國的9年義務教育普及第一步是到2000年實現了基本普及,入學率達到了85%,第二階段是到2010年前後,實現了全覆蓋。85%通常被認爲是教育基本普及的指標,全面普及可以是100%,但並不強制,“想學即學”“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可以看成是全面普及的最好解釋。

2013年我國高中階段的普及程度已經達到86%,可以說已經實現了基本普及,目前我國高中教育正處於從基本普及向全面普及邁進的階段。但是更值得重視的是,我國高中發展水平很不平衡,比如普及率最高的北京已接近100%,而最低的貴州還不到70%,高中階段的“大班額”高達40%。目前我國有大約20%的困難家庭,主要在西部,在農村,其中5%是屬於特別困難家庭。普及高中的重點難點在西部,在農村,幫助經濟困難家庭孩子能夠上得起學。

數量上的普及不易,質量上的提升更難。高中階段的普及不應重演義務教育普及的`艱難過程。2010年以後,我國啓動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戰略,教育差距明顯縮小,具有歷史補課的性質,即便如此,很多地方的義務教育基礎依然不鞏固,特別是農村師資隊伍下得去、留得住、有發展的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

今天,我們實施普及高中教育戰略,必須要有國際視野、較高起點、發展空間。第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實現高中教育普及。經常聽到實行高中義務教育的聲音,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存在着降低高中質量的極大風險。目前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70多個已經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免費義務教育,2008年世界義務教育年限平均爲9.24年,超過9年的國家佔40%,9年的國家佔21%,低於9年的國家佔39%,我國處於中間水平。即使像意大利、匈牙利、瑞士這些發達國家實行的也還都是9年義務教育,日本、新加坡這些國家也是最近幾年纔將義務教育延長到10年。我國目前尚不具備高中免費教育的條件,吸納全社會的經費是辦好高中教育的必要保證。

第二,更新高中辦學標準,特別是經費標準、師資標準、課程標準、班額標準、成效標準,保證高中教育質量。面對知識經濟逐漸成爲主導經濟,經濟全球化進程深入推進,網絡化日益普及的形勢,人才培養規格、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特別是綜合性、創新型、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要求日益突出,對我國既有的高中標準提出了新的挑戰,特別是師資標準,無論是數量、結構,還是學歷、素養,甚至培養培訓,都需要有新的要求和新的思路,只有這樣,高中教育才能更具選擇性和更加多樣化。

第三,從西到東,從農村到城市,採取反向支持策略,把高中辦成促進社會公平、阻止貧困代際傳遞的社會力量。合理有效的辦法是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其他相關政策,比如教師支持計劃、互聯網帶動計劃等,加快中西部和農村高中教育的發展,通過縮小教育差距,縮小社會差距,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