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觀後感9篇

學識都 人氣:4.62K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鏡子》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鏡子》觀後感9篇

《鏡子》觀後感1

看過這部“大片”人大附中校長一語驚人:有些家長沒有資格當家長

《鏡子》的主創團隊分別於4月1日、5日和11日開啓了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首都師範大學和河北省石家莊二中的校園放映活動,在此期間,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長等話題引發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熱烈討論。4月1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和高中部的部分班級停課半天。三百多名學生列隊進入學校大禮堂,同時,還有一百多名學生家長,他們將在這裏觀看一部還沒有公映的紀錄片。在整整九十分鐘的放映過程中,每一幀畫面、每一段對白都牽動着學生、家長和老師的情緒。

覺醒,一場盛大的成人禮

20__年4月11日下午4點,在鋼琴的伴奏下,河北省石家莊第二中學九百名高三年級的學生和九百名學生家長坐滿了主樓前的噴泉廣場。高三學子將在這裏與父母互換家書,宣讀成人誓詞,這是屬於他們的成人禮。在父母爲孩子們帶上領花和領帶的時候,他們給彼此一個深情的擁抱,這是一個家庭最溫馨的時刻。而就在兩個小時前,中國首部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鏡子》剛在廣場邊的報告廳播映完畢,國內知名實戰派心理諮詢專家張久祥的一句話仍然餘音繞樑。

《鏡子》觀後感2

看完了《鏡子》這部紀錄片,引發的是更長時間的思考,沒有思考的片子,不是好片子。片子更適合父母觀看看,討論的就是家庭教育問題。一些平時生活裏的非常常見的家教觀念、方法、習慣,在一些孩子身上發生了那麼嚴重的後果,日積月累,最後成了父母和孩子的互相絕望。鏡頭記錄了這一個個就在我們身邊,活生生的家庭樣本。那種鬱悶、迷茫、掙扎、絕望,讓觀看片子的也身爲父母的人,產生內心共鳴,去思考。

把片子作爲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面對這面“鏡子”,自問“我身爲父母,也有這樣的問題嗎?”

思考1:“最該進培訓營的是我爸媽,不是我!”

思考2:“孩子要去做揹包客,換了你,你說你可能同意嗎?”

思考3:“我們家孩子是留守兒童,出了問題,沒啥說的;可他們家可不是啊,都是天天能陪着孩子的家庭,父母都有文化,居然也出這麼嚴重的問題,這怎麼說?”

思考4:“我小時候家裏窮,我奮鬥打拼,我有今天不容易,我一時一刻不敢懈怠,我希望孩子和我一樣,我錯了嗎?”

思考5:都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連石頭都能被打動,爲什麼不被孩子理解接受?

《鏡子》觀後感3

《鏡子》,是由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天網》欄目推出的特別節目。紀錄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鐘,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花了10年策劃、兩年攝製。

紀錄片講述了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啓蒙教育。

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這究竟是爲什麼?“問題孩子”的背後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爲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等情感問題。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紀錄片在充分呈現社會生態複雜性的基礎上,給觀衆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心靈回家!讓愛不再變成傷害。

《鏡子》觀後感4

4月19日晚,央視紀錄片《鏡子》首播,給了中國家庭教育當頭一棒。

這是一部關於心靈回家的故事,一部經過十年策劃、兩年攝製的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

紀錄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鐘,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花了20xx年策劃、兩年攝製。內容很簡單,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武漢一所教育機構接受“改造”。

但故事反映的問題卻不簡單。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個“問題家庭”,父母也意外接受了一次啓蒙教育。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俞敏洪看完紀錄片後說。

雖然不能把所有的鍋都甩給父母,但父母的確是影響孩子最深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網絡首映後,網友思考發言:這是靈魂的共鳴。

《鏡子》觀後感5

昨天晚上看了央視教育紀錄片《鏡子》,看後一聲長嘆,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是家長卻不一定是好家長。今天看完學生的日記,再次印證我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純真、善良,但家長卻不見得。

陳雪媛的媽媽長期在國外,由爸爸帶着。

劉雨荷的日記寫的非常感人,媽媽的留言也是愛意濃濃。

江謝語哭得最傷心,從她的日記中可以看出,她完全看懂了《愛心樹》中的那棵樹就是一直在付出的媽媽。

姜淏月的日記讓我一陣唏噓。他說每次考試沒考好,媽媽都打他,但是他一直默默忍受,即使如此,他依舊愛媽媽。多好的孩子啊,可是家長面對孩子純真的愛,又是怎樣的呢?我想,姜媽媽看到這封信,一定會有所觸動。

看完《鏡子》後,結合同學們的日記,我覺得我不能把孩子們逼在讀書這條路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成功地人生設置了唯一的終點,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老祖宗告訴我們,各行各業都有成才之人。這次讀書,不僅孩子們成長了,我也成長了。孩子和父母本是親密無間的關係,自從進入學校,自從有了考試,多少傷痛和眼淚都是圍繞成績而來,我不能改變目前的教育形式,但能最大限度地保護這種親密的親子關係。

《鏡子》觀後感6

《鏡子》是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由導演盧釗凱、範永東拍攝。

影片講述了一個關於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啓蒙教育。

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這究竟是爲什麼?“問題孩子”的背後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爲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等情感問題。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紀錄片在充分呈現社會生態複雜性的基礎上,給觀衆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心靈回家!讓愛不再變成傷害。

《鏡子》觀後感7

看了電影《魔鏡子奇緣3》後,我覺得誠信是非常重要的寶貴品質。

《魔鏡子奇緣3》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羅拉公主和布萊爾的故事。羅拉是白雪王的女兒,布萊爾是熔岩魔的兒子。熔岩魔有一面魔鏡,魔鏡裏面住着一個魔鬼,魔鬼想要做國王,於是欺騙熔岩魔說白雪王國將要進攻熔岩王國,熔岩王國會被消滅,如果不想被消滅的話就要主動出擊,消滅白雪王國。熔岩魔相信了魔鬼的話,謊言迷惑了熔岩魔。

魔鏡想出了一個狠毒的辦法,讓熔岩魔派自己的兒子布萊爾化成人去暗殺羅拉。布萊爾來到了白雪王國,認識了善良的羅拉,被羅拉的善良打動了。布萊爾沒有殺害羅拉,兩人還成了好朋友。

魔鏡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要求布萊爾把羅拉帶到雪山。羅拉在雪山中經歷萬難,在布萊爾的幫助下取得至寶,最終識破魔鏡的陰謀。誠信讓羅拉和布萊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羅拉返回白雪王國城堡,成功勸退了熔岩魔的進攻,化解了誤會。從此兩個王國相安無事,和諧相處。

誠信是一種寶貴的品質,讓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如果一個人撒謊了,將要用更多的謊言來彌蓋,會造成越來越多的欺騙和傷害。我們學會以誠信對人,才能獲得長久的友誼。

《鏡子》觀後感8

“我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我們是如此的相似。”這是一位孩子對自己的父母說出的話。央視10年打造紀錄片《鏡子》,給中國家庭教育當頭一棒!

作爲一名資深教師,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接觸過很多的家長和孩子。很多的家長在和我溝通的時候都會和我說一些關於孩子的教育或是學習上面的一些問題,我發現很多的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上面的問題的時候是無力的。家長認爲是對孩子的好的事情但是孩子卻偏偏不會向着家長所規劃的方向去走,當孩子出現問題了,幾乎沒有家長反思過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確,而是一味的去責怪孩子。其實家長不知道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問題家庭,孩子是家庭的鏡子,而家庭則是社會的鏡子。

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其實我們的家長並不欠缺教育,但是欠缺愛的認知。很多的家長的愛就是控制,將這份愛物化了,導致我們愛已經扭曲了,滿滿的愛最後變成了慢慢的傷害。爲了幫助各位家長解答這方面的疑惑,今天我就和各位家長分享一部央視紀錄片《鏡子》在這部紀錄片裏面我相信家長們一定能有所啓發。

《鏡子》觀後感9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由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的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鏡子》,通過客觀冷靜的真實紀錄,呈現3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讓人重新審視當今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係等情感問題,給觀衆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

影片講述的是3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啓蒙教育。“問題孩子”的背後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評委、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同道說,“現在我們的很多紀錄片提供的是巧克力,而《鏡子》是一味中藥,給人們提供鏡鑑、給生命提供力量,讓社會更加和諧,這是紀錄片本身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