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觀後感5篇

學識都 人氣:1.05W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鏡子》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鏡子》觀後感5篇

《鏡子》觀後感1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整個家庭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做的不足。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味地強加,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讓他們對家長對學習都產生了較大的牴觸,到最後出現基本無法正常溝通的局面。這個時候只能忍痛把孩子送進某些機構進行“特訓”。面對圖中的場景,家長心裏肯定也是非常難受,他們也知道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

而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孩子過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齡的孩子更強。當孩子渴望得到家長關心的時候,你們往往表現的是不耐煩?孩子對於家長的表現是最爲在意的,你們的一些行爲,一些語言都會對成長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孩子的未來,更不應該去剝奪和干預孩子自主的選擇權力。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重視和鼓勵孩子的獨立判斷和選擇,在他們無力的時候推一把,在他們跌倒的時候給予鼓勵,相信他們自己成長的潛力,給它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去創造和實現自我的價值。

我們應該努力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生命自我的意義和存在價值。父母是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榜樣,只有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會受益。事實上,很多的家長不是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少而是太多,孩子幼小的心靈上承受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擔憂和太多的恐懼,這份厚重的“愛”壓得他們透不過氣,其實這都是家長缺乏自我價值的表現。

知子花爲您提供一對一心智輔導,幫您自我提升,解決婚姻關係,爲您困惑、焦慮、憤怒等情緒提供支持和疏導,改善家庭模式,緩解教育壓力。讓您和孩子良好的親子關係和愛的連接滋養彼此的生命。

生活的過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過程,我們隨時隨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現,爲孩子示範我們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的品質和言行。如果說父母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複印件,家長朋友們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孩子真實的幸福。

張馨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心理醫院實習經歷,在校期間豐富的心理諮詢與教育,團體輔導經驗。擅長青少年成長,親子溝通等心理健康問題的諮詢與輔導。

《鏡子》觀後感2

內容很簡單: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啓蒙教育。簡單的內容卻反映了不簡單的問題。

片子的第一集展現了孩子被強制入學的過程,第二集講述孩子與父母分別上課的情況,第三集交代了課程結束後,父母和孩子回家後的表現及近況。

紀錄片的最後一集中我們可以看到,相對孩子而言,每位父母發生的變化更加明顯:張釗父親試着與孩子溝通,放寬了自己的原則但沒有完全迎合張釗的要求;家明父親首先給家明買了一條狗,還將自己需要改變的地方寫在紙上貼到了牆上,來時刻告誡自己;澤清母親也表示,孩子回來之後沒有和他們紅過臉。

片子的最後,向我們交代了三個孩子的近況:出營後,張釗參加了高考,被長春某高校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錄取,張釗放棄,選擇在河北安平縣中學復讀,繼續參加20xx年高考,目前已與女友分手;家明在父親資助下開了一家網吧,兩個月後關閉,在其滿18週歲時,他做揹包客去了張家界,開始了人生第一次遠行;澤清希望換個環境,他讓父母買了一套新房,目前依然沒有去上學,繼續在網上下軍旗,20xx年3月5日,澤清父母來到中央電視臺向《心理訪談》欄目繼續求助。

心理學專家張久祥老師在對這部片子進行解讀時,說道:孩子生下來就是一顆人性的種子,但是這顆種子是在父母,在家庭這個環境裏慢慢成長出來的,鏡子的切入點是什麼?當一棵樹長歪時,鏡子就切入進來了。所以,它是時代的鏡子,夏陽也好,澤清也好,張釗也好,家明也好,他們都不叫主人公的名字,他們叫這個時代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不叫他們的父母,他們叫這個時代的父母。

現在看來,關注《鏡子》這部紀錄片的人數並沒有想象中的多,就像俞敏洪觀看此片發表的感受所講的一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似乎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過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機會進入到訓練營,感受到自己教育方式上的錯誤。這部紀錄片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反思自己,因爲我們都是孩子,並且已經成爲或者未來某一天將會爲人父母。

《鏡子》觀後感3

最近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鏡子》在央視CCTV-12頻道《天網》欄目上映,該紀錄片分三集講述了各種“問題”孩子被強制帶入訓練營的事情,讓人感受頗多。筆者並非心理專家、也非教育相關職業,所以本文僅僅是帶大家瞭解一下這是一部什麼樣的紀錄片,以下內容爲業餘觀點。

看完前兩集,筆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家長本身就存在“問題”?這些“問題”難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個“問題”孩子背後,沒有一個“問題”家庭?究竟孩子爲什麼會這樣,家長的責任真的能推卸掉麼?難道這些孩子不想做一個陽光少年?爲什麼我的童年和別人不一樣?

筆者記得片中有這樣的情節“我告訴你們,最好不要抓着我,你們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讓他跳,你看他敢嗎,他每次說完這句話,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孫子”,這些“狠話”都是出自幾個花季少年的口中,有的孩子甚至才上小學,爲什麼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也許,紀錄片《鏡子》能給你帶來更多思考。

正如片名《鏡子》一樣,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整個家庭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做的不足。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味地強加,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讓他們對家長對學習都產生了較大的牴觸,到最後出現基本無法正常溝通的局面。這個時候只能忍痛把孩子送進某些機構進行“特訓”。面對圖中的場景,家長心裏肯定也是非常難受,他們也知道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

而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孩子過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齡的孩子更強。當孩子渴望得到家長關心的時候,你們往往表現的是不耐煩?孩子對於家長的表現是最爲在意的,你們的一些行爲,一些語言都會對成長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家長總在用自己的思想去揣摩孩子的心理,而不是真誠的去和他去溝通,去弄懂他真正在想什麼。但是這些始終是片面的猜測。

孩子也認爲家長過於意識強加,讓自己在生活中沒有自己的`主見。自己買的東西回家就被家長丟掉,自己的想法還沒說完,就被他們否決。

其實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家長的理解,得到家長的愛,但是家長的錯愛往往造就了這些“問題”孩子。

《鏡子》觀後感4

國內知名實戰派心理諮詢專家張久祥在《鏡子》走進石家莊第二中學活動中表示,"這是我看到央視拍的、與心理有關的.節目當中最接地氣的,直入父母、還有成長中的青春期孩子心靈深處的穴位點,接觸得最近的。"以下是我個人對於《鏡子》的一些心得:

一、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啓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校每週五天的教育,老師都是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興趣等等,孩子也易於接受和成長。可是週末的兩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長的溺愛,沒有規律的學習和生活,把在學校五天培養出來的好習慣給忘掉了。只有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成長爲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爲對社會有益的棟樑之才。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受父母的影響最大。你讓孩子不亂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後卻隨手把衣服扔在沙發上,還口口聲聲地讓孩子把衣服整理好,孩子會照你說的做嗎?不讓孩子看電視、上網玩遊戲,可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卻目不轉睛的看着放大音量的電視節目或坐在電腦旁忘我地玩着各種遊戲,孩子的心裏會怎麼想,能感覺到平衡呢?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寫作業,或者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看看書,讀讀報,輕聲地做些家務,讓孩子感覺到他(她)寫作業時父母也沒有清閒,這樣孩子的心裏會有一種平衡感,也願意寫作業了。

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和溝通,哪怕再忙,家長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一起說說話,聊聊天,給孩子講講故事。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於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裏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纔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輕鬆。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並表示同情;當孩子向您訴說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該耐着性子聽,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容。這樣,孩子便樂意向您傾訴,父母也可以更多地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鏡子》觀後感5

央視十二套三集紀錄片《鏡子》所反映的是當下備受關注的家庭教育問題,描述了幾個問題孩子和問題家庭,揭示出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問題家庭,也說明通過一定的教育,問題孩子還是能夠有所好轉的,但同時也強調,家長的改變和家庭氛圍的改變是其中比較關鍵的因素。總之,這個紀錄片所涉及的問題,引人深思,發人深省,使人們對家庭教育的問題不能不認真面對和謹慎處理。

關於家庭教育,在當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爲人們已經認識到,一切的社會問題無不是根源於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說根源於完全失敗的家庭教育。這個觀點可以說已經成爲當今社會的共識!應該說,這是值得慶幸的事情,因爲人們的頭腦已經清醒了,已經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了。但是什麼是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如何實施家庭教育?有哪些真正切實可行的理論和方法?這些問題目前沒有形成共識?現狀是多數家長還在延續錯誤的觀點和方法,而且對此茫然不覺。不僅如此,有些家長還回過頭來埋怨孩子,把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說什麼自己家的孩子天生就不聽話,這就無藥可救!

在家庭教育研究方面,很多專家確實是對家庭教育有深入的理解,但是普遍的說卻沒有公認的觀點和看法,更何況很多所謂家庭教育專家和機構還夾雜着功利性,這怎麼教別人做好家庭教育呢?眼下關於家庭教育的研究和理論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讓本就迷惑的家長無所適從,往往花了錢卻受不到什麼效果。

關於家庭教育,很多專家學者開始從中國傳統教育中尋找智慧,但是真正理解中國傳統教育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帶着批判的態度看待中國傳統教育,怎麼能夠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教育呢?在我看來,現代的人是矛盾的,想用科學的方法解決社會問題,卻又無能爲力,想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又帶着懷疑和批判的態度,於是在現代科學和傳統文化中間矛盾着、徘徊着、痛苦着!

其實,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幾千年不變,在整個傳統教育中處於紮根的地位,其教育的理論、原則和方法是極爲科學有效的,這從中華民族歷朝歷代各行業都名家輩出就能夠證實。可是現代人總想發明,總想創造、總想標新立異,認識不到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魅力所在。從這個方面看,當代社會的家庭教育要想回歸正確的軌道是需要時日的,也是需要付出點代價的,若不碰個頭破血流是不會死心的,是不會老老實實的接受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的。但是總有一天會接受,我相信這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