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一體化公共文化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2.34W

1城鄉一體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路徑

城鄉一體化公共文化的論文

1.1注重凸顯地方特色成都市創建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成都大廟會等極具地方特色、深受百姓歡迎、具有公益性質的品牌文化活動。同時,成都市依託城鄉文化空間,依據市、縣、鄉、村四級機制的不同需求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文化空間支撐體系,爲城鄉一體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推進和發展提供可靠的空間保障。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統籌建設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過程中,首先務必結合實際,瞭解公民的文化權利訴求;其次也要因地制宜,創辦凸顯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動。樹立地區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文化創意設計平臺,發展特色精品文化產業,並以品牌的影響力、輻射力、凝聚力帶動和促進城鄉居民參與文化活動。未能滿足客體需求的文化服務體系再“高大上”也只能作爲形象工程曇花一現。地方文化特色一旦形成,就會造成一種牢固的“特色佔有”,成爲最穩定的知識產權。特色文化具有厚重的歷史底蘊和不可複製的獨特性,應當作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基礎資源,站在長遠的角度對其進行有效開發與利用。

1.2提升設施建設,加強科學管理首先,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規劃並且建設一批必備的、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公共文化設施。成都市即以城鄉“兩館一站一室一點”即文化館、圖書館、鄉鎮和街道的綜合文化站、村和社區的綜合文化活動室以及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建設作爲基本主線,作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強力支撐。文化流動服務網絡建設的城鄉全域覆蓋,數字圖書館城鄉聯網,文化綜合執法數字監管平臺建設,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以及藝術團專車配備,都爲文化下鄉提供了基礎設施與交通工具保障。同時要縮小文化事業經費投入的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進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務經費投入力度,特別是保障城市農民工羣體的基本文化權益,加強對農村和老少邊窮地區的投入,將農民工的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另外要看到鄉鎮等基層地區由於各自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情況等原因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也存在不平衡,因此加強對農村和老少邊窮地區的投入有助於對農村基層和老少邊窮地區文化設施落後,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水平等問題的解決。其次,對公共文化服務進行科學管理以及機制創新。

一是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層次化建設、個性化建設,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服務形式及載體方面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管理”網絡體系建設,整合全市文化、文物數字資源,建成城鄉數字文化文物信息平臺公衆導航系統;二是建立包括市民學習、民生服務、圖書管理、資源共享、監督考覈及信息互動等六大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管理平臺,形成省、市、社區三級數字聯動的管理結構;三是以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爲平臺,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圈;四是要加強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的全方位培訓,建立培訓機制,保障培訓經費,加強對高知識人才的引進,爲城鄉基礎文化單位充新鮮血液,激發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勃勃生機;五是公共文化服務要根據服務對象的特點及需求按需定製,特別是針對農民工、殘疾人、老人、兒童等特殊人羣的需要爲其單獨制定公共文化服務的模式與內容,提供符合羣衆需要的、適合各羣體特點的公共文化服務。六是要積極運用多項宣傳方式,建立系統的城鄉一體公共文化宣傳機制,搭建公共文化短信平臺,同時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條件設立官方微博等現代化手段以擴大公共文化的宣傳力度。另外,在構建城鄉一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模式方面,公共文化產業的發展應與工業、農業、服務業等產業相協調,形成立體發展模式,更應當加強同交通、能源、環境、信息等基礎設施條件的結合,形成完善的產業配套,加快城鄉一體化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保障以及管理,構建立體式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模式,縮小城鄉文化差距,創建城鄉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協調發展,爲公共文化服務產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2結語

總之,由成都市對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經驗可以看到,要始終把統籌城鄉一體化前提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作爲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始終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爲民生工作的重要內容,做到真正提高文化聚合力、吸引力和影響力,增強文化創新能力,拓展文化發展空間,進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養,繁榮並且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真正維護好人民羣衆的基本文化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