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的識別與預防對策

學識都 人氣:4.56K

內部控制審計就是審計人員審查組織內部這五個要素,對內部控制五要素設計及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下面是小編蒐集的一篇相關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的識別與預防對策

 一、相關概念

在社會商業化日新月異,企業資本極度膨脹的今天,"內部控制"似乎成了一個時髦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衆的視野.要想解決本文重點...內部控制審計,就必須先將"內部控制"認識清楚.國外方面,在經歷了幾個世紀的發展後,美國職業會計師協會中的AICPA(審計程序委員會)首次對內部控制進行了定義:內部控制包括組織設計及在資產保護,檢驗會計數據真實可靠等方面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但如此定義讓很多的審計人員比較疑惑,甚至到了20世紀末審計人員對於內部控制的認識仍 然比較混 亂.直至美 國COSO分別在1992年和2004年發佈《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和《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兩個框架對內部控制進行了詳細界定,它們提出: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管理層以及其他員工爲獲得高效的經營活動、可靠的財務數據、遵循相關法規三個主要目標而實施的企業活動和保障過程.隨後,我國財政部聯合內控委員會在2008年6月頒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該《規範》全面概括了內部控制的定義,在整合coso委員會八要素內容的基礎上將其歸納爲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措施、信息與溝通以及內部監督五要素的框架.而本文結合高校案例着重於對內部控制審計進行敘述,所以引用《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中內部控制的解釋:本指南所稱內部控制是指爲了實現教育事業發展目標,保證資金、資產、資源安全、完整,並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準確,保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貫徹實施而制定與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保證措施和業務程序.本文中出現的內部控制即可以等同於指南中對高校內部控制的解釋.那麼內部控制審計是什麼?

通俗的講,內部控制審計就是審計人員審查組織內部這五個要素,對內部控制五要素設計及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其實,在《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中將高校內部控制審計解釋爲內部審計機構爲了促進完善內部控制,保證其有效執行而對本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全性、有效性所進行的瞭解、測試和評價活動.此處總結出內部控制審計"頂天"、"立地"兩個不同層面的解釋,爲下文的開展打好基礎.

二、內部控制審計風險

在開始着手本文的寫作時,本人曾遇到過疑惑: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的防範中,內部控制風險是重點,還是單純的審計風險是重點?作者想在此進行嘗試,力求解決審計風險中囫圇吞棗的問題,尋求創新.首先,必須針對內部控制風險做出解釋,才能更好的找到答案.內部控制風險是阻礙內部控制功能發揮、影響目標實現最終導致內部控制失敗的所有不確定因素的總和.這樣的因素很多,總體來講可以從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以及監督五大內部控制構成要素進行分析.內部環境方面:包括董事會和監事會的設置、企業管理層的管理理念和經營風格、員工職業道德操守和工作能力;風險評估:包括管理層能否準確識別和分析風險的影響因素,合理評估風險發生頻率與破壞性;控制活動:包括內部不相容職務職責權限的劃分、人力資源制度的運行;信息與溝通:包括有無暢通的溝通平臺和渠道使上下互通信息;監督:包括內部控制程序和措施是否恰當、有無嚴格有效地監控、考覈評價與監督體系等.一個企業要發揮內部控制功效,就必須從控制和防範內部控制風險開始.其次,我們來分析審計風險.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審計人員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根據秦榮生(2007)的解釋.審計風險在系統導向審計時期被列爲下面的等式:

1.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他在文獻中將固有風險解釋爲假設不存在任何內部控制活動時,財務數據產生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可理解爲約束性風險.控制風險是指內部控制未能發現錯報的可能性,可理解爲酌量性風險.檢查風險區別於上述的兩項風險,約束性風險和酌量性風險在內部控制測試環節觸發,而檢查風險在實質性程序中觸發,它是指財務數據產生錯報而未被實質性程序發現的可能性.審計風險在經營風險導向審計階段,審計風險被表達成下列等式:

2.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是指財務數據在實施進一步實質性程序前就已經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檢查風險的定義與上文一致.在總結了上面一大段的概念,本文將在之前研究的基礎上對內部控制審計風險做出新的定義.從前文的邏輯來看,假定每個組織內部都有設計與運行內部控制制度,那麼系統導向審計階段的審計風險就可以換算爲:審計風險=內部控制風險*檢查風險;而此時經營風險導向階段等式中的重大錯報風險也可以等同於內部控制風險,因爲良好內部控制制度的運行理論上可以防止重大錯報風險的`發生.因此可以列出下列等式:

3.審計風險=內部控制風險*檢查風險有了這個等式,就可以回答前文的疑問.可見,審計風險包括了內部控制風險,審計風險不只是單純的審計風險,也包括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風險.

三、內部控制審計風險識別

根據我國發布的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將內部控制審計歸納爲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託,對特定基準日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指引中明確指出,對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測試,要同時實現下列目標:

1.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支持其在內部控制審計中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發表的意見.2.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支持其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對控制風險的評估結果.不難看出,以上兩點對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要求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與此同時,一些客觀存在並影響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的因素也會導致最後的審計結果.因此,在此基礎之上,我將內部控制審計風險歸納爲主觀風險和客觀風險.

(一)客觀風險

產生內部控制風險的因素很多,之前的研究一般從內部控制,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五大要素進行分析.而我們在關注這五個要素的同時,也關注控制主體、執行主體以及大環境的影響因素,具體來說這些客觀因素包括:

1.管理層經營水平與員工素質

管理層經營能力與員工素質決定着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與執行情況,兩者分別屬於頂層設計與底層基礎.在管理層方面應重點了解單位領導人在相關行業的工作經驗和學歷,對於內部控制的態度以及是否曾經涉嫌違反財經法規、是否有凌駕於內部控制制度之上的可能等.也可以適當瞭解以前年度與管理層溝通中遇到的問題和障礙,作爲對管理層經營水平了解的切入點,全面的深入企業內部.員工方面,他們是制度執行的直接參與者,直接決定內部控制執行效果,因此,對於員工在內部控制制度運行情況審查過程中的行爲與心理應該加以重視.例如在工程竣工結算審計中,往往會出現工程量變化或者施工方案變化,但是各單位分管領導沒有辦理工程簽證單,導致最後財務無法支付相關工程款的情況.同樣的在財務審計過程中,報銷環節出現的應報未報、虛假報銷,不在報銷範圍反而得以報銷的情況數不勝數.這些無不反映了工作人員工作水平欠缺以及管理人員經驗不足的現狀.2.行業背景與相關政策法規。

作爲審計工作初步業務活動後的進一步程序,審計人員應該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設計及運行有效性情況進行全面瞭解,這也是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一個重要前提.瞭解重點包括:被審計單位的行業現狀和發展前景,經營理念及其目標等.只有做好了內部審計工作的第一步才能保證整個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另外,國家針對相關行業發佈的政策法規也應該是審計人員關注的重點,主要是測試企業有沒有完成社會要求的能力,有沒有抵禦不確定外部因素、外部風險的內部控制制度設計.隨着"依法治校"的提出,各個高校單位設立章程,通過後方能擁有更自由的發展空間.這些是大的背景,往小的方面深入,例如我校要求工程合同金額大於3萬元就必須經過審計,職稱評審費不得報銷等類似的各項規定,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該詳細瞭解.

(二)主觀風險

審計風險由風險評估和控制活動兩個關鍵要素組成,主要集中在企業內部控制活動實施過程中.風險評估是確認和分析實現企業營業目標過程中的相關風險,企業要完成目標就要積極地識別、分析相關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採取下一步的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有助於實現企業目標,它是指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採取必要措施,包括一系列控制活動,如預算控制、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授權審批控制等.根據這些表述,我們可以將主觀風險歸納爲:

1.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

內部控制風險主要在於風險評估和控制活動兩個環節,評估主體是審計人員,控制活動設計主體也是審計人員,因此我將內部控制風險歸納爲主觀風險,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頒佈的《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11號...通過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評估準則中對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作了相關規定,要求審計人員應當瞭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以此識別相關風險並實施進一步的實質性程序.而除了規範性的步驟,審計人員在一些關鍵環節作出的專業判斷才能體現出註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這些職業判斷包括考慮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是否恰當、評價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確定重要性水平、確定實施實質性程序等.這些職業能力需要一方面說明了解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及其控制環境是一個貫穿於整個審計過程始終的動態過程,具有連續性;另外一方面說明,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決定着審計目標的完成.這種風險不同於其他風險,主要是源於它取決於審計人員在獨立判斷的基礎上設計的審計程序.2.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

前面講到審計風險包括內部控制風險以及檢查風險,如果這兩類風險關乎到內部控制設計運行和審計人員的水平,那麼職業道德風險就屬於第三種獨立風險,它是價值觀風險.無論制度設計再完美,審計程序、實質性測試環節做的再好,只要審計人員的道德偏離正軌,那麼這次審計目標就難以完成.當然,這樣的情況在高校中鮮有發生,因爲這涉及到國家公務人員編制問題,編制一方面是優越之處,同時也是一種約束.

 四、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的防範

(一)強化內部控制設計與執行

任何企事業單位都已經過了肆意增長的時代,當務之急是要加強內部控制,實現由粗放增長向節約增長轉變.要想實現這樣的精細增長就必須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堅決執行,抵禦內外部的風險衝擊.而這一切的基礎在於人治,首先要提高管理層經營水平,從頂層框架入手,進行制度設計;其次,加強員工能力培養,增強價值認同感,打牢基礎.由此,才能讓內部控制制度"設計有方,執行有力,協同提升".結合到高校情況,高校應該強化內部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制定培訓計劃,出臺考覈標準,鼓勵參加證書考試,定期組織校際專業崗位人員交流等.

(二)強化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與職業道德建設

社會經濟在發展,不斷出現新的常態,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在執業過程中不斷進步,是自己具備新常態下的專業勝任能力.首先要具備懷疑能力,也就是風險意識.其次要能夠將豐富的專業知識運用到風險評估、控制活動等的重要控制環節,能夠合理地確認重要性水平,實施進一步的審計程序以及實質性程序.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職業道德,保持專業性與獨立性,讓精神和靈魂超越眼前的利益與誘惑,確保審計質量.另外,不斷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也應該納入年度計劃,例如我校審計處就在加強審計人員專業能力與職業道德建設方面做了嘗試,在工作年度之初制定全處學習計劃,由領導制定起草學習內容,分章節交由每一個審計工作人員,安排在每個星期的學習會上進行講授,分享學習心得.內部控制審計就像是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但目前狀況來看,這個緊箍咒遠未達到預期的效果,鑑於美國已將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上升到立法層次,我國已然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參考文獻:

[1]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S].

[2]秦榮生.內部控制與審計[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3]楊有紅,王宏.內部控制審計實證研究與案例分析[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4]閻達五,楊有紅.內部控制框架的構建[J].會計研究,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