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中學數學教學的思考論文

學識都 人氣:3W

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各項教學教改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教學教研的新成果不斷涌現,有些成果甚至成爲新課程改革中的一支奇葩,成爲指導教學、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法寶”。因此,讓我們不得不歎服課改的巨大魅力,也不得不感慨新課改的全面實施給民族進步、社會發展帶來的強大生機與希望。可是,在成績與欣喜的背後,我們又不得不正視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中學數學教學基礎學科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中仍存在的偏差和不足。

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中學數學教學的思考論文

一、教學觀念上存在着偏差

由於受到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的衝擊,數學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着實更新了不少,也提高了許多,比如在人才觀、質量觀、教育教學觀等較傳統的認識上有所突破。但這仍只算得上是涉及了“皮毛”,並沒有波及“骨肉”。想想看,如今大小的分開課、示範課、研究課等,哪節課仍不是由教師“主導”,學生“被導”地接收一切?瞧瞧看,哪節課又不是教師課得累,而學生聽得困?於是,教師累出了白髮,學生練成了“機器人兒”,教師的一桶水教師隊伍傾完了,學生卻捧不出一杯水來。問問看,課堂上有哪個教師敢一個問題都不提,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地學,真正地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結合實踐,筆者以爲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存在着以下偏差:

1.重於數學學科知識的傳授,輕視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

在當今實踐新課程的進程中,我們教師完全可以把所謂的“數學正規課”搬到戶外上成“數學活動課”,大膽地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課堂45分鐘固有的時空,實實在在地讓學生去親身感受諸如測量學校旗杆、度量護坡傾角大小等實踐活動。我想只有這樣教學才能使學生的學習得到實效,因爲這不僅僅可以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讓學生獲得學科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2.重於數學知識、重點、難點的反覆訓練提高,輕視情感目標的挖掘以及思想方法的滲透。

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時常以一節課的.重點是否突出了,難點是否突破了,知識點是否完成了等評判標準,很少顧及數學情感目標的挖掘和思想方法的滲透。我們教師完全有理由通過完整的課堂教學去訓練學生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而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3.重於“功夫不怕有心人”的作風,輕短時高效的教風。

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那種提前上課,延時講課以及要課、爭課的現象在當今仍時有存在。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教師敬業精神的可貴和學校激勵竟爭機制的功效。但在讚譽之後,我們也得正視教師在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學手段、教學技能等方面存在着與新課程改革不合拍的事實,“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精神仍只能喊成口號罷了。若長此以往,勢必會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中學教師教學水準的提升,進而影響課程改革的推進和健康發展。

二、教學信息化手段運用的滯後

在知識更新如此迅猛的今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無不對教育教學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就數學學科而言,抽象的、單調的數學概念、公式、定理以及交錯的圖形,運動變化的實際問題等給學生的學習和對知識的理解造成了障礙。可是,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的數學教學中,一方面因爲絕大部分教師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走出來的,早已習慣了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做法,總以爲這樣的教學纔是真實、簡單、有效的。同時,由於受到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普遍存在的客觀條件的限制,尤其是信息技術培訓座標的極爲短缺的現實,學校即使有現代化教學設備也沒多少教師會合理地進行使用。所以,現代信息技術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少運用,致使課堂的絕大多數時間被花在了無用的“讀、寫、想”之上。試想,單一、呆板的教學如何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何能夠減負,又如何能夠實現抽象變具體?同時,我們知道,現代教學手段的擁有以及合理選用過程是教師的一個再創造過程,是教師挖掘教學媒介所蘊含的教育觀念、思想和教學方式方法的過程。另外,有效利用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重要條件,也是對新時期教師素質提出更高要求的反映。 所以,不斷增加對教學軟件的投入,着實提升教師的現代信息技術水平,自覺、主動、合理選用教學手段是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一項必然要求。

三、教學技巧上的修修補補

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每個教師在追求個人的教學藝術和形成教學風格上邁出了一步。但就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中學數學教學而言,那種突出“以生爲本”的理念,真正視學生爲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主動有效地獲取知識、培養能力、豐富情感的意識和能力顯得不夠。應清醒認識到,單憑教師抑揚頓挫的講解、津津樂道的說教是替代不了學生對知識能動地選擇、批判、加工和改造的過程。“教師要少講一點,少包辦一點”的呼聲在如今是愈來愈強烈。新劉標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其主要職責是保證學生能動地學習,獨立地思考,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學會的內容,能夠獨自探索到的結論,教師最好不要再講了。教師應在啓導上下功夫,在指導上花氣力,導學生之所想,解學生之所困。

四、教研教改的力度不大

1.教研專題不專。

就目前來說,“數學讀寫與創新”,“初中數學探究策略與實驗”,“分層教學”等教研主題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中學數學教研中均有所涉及。可是對每種專題的理論依據是什麼?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是什麼?研究的一般步驟是什麼?等等都只知表層。對於教法的突破口、關鍵以及實驗方案的制定等諸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只能終歸是問題罷了。教師們在教研教改中,只是憑一時的熱情與興趣,甚至是受形勢所逼而去做一些表面文章,沒有任何實際研究成果來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

2.進行研究活動形式單一。

無論是學校教務處,還是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五談及開展教研,無不是聽、講、評而已;至於怎樣去確定教研主題,如何穩步推進實施,怎樣進行評比驗收?等教研過程無所設計。對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的數學教師來講,能夠完成既定的教學內容,聽滿規定的公開課節數,取得差不多的教學成績就算完成了任務。

3.參與教研氛圍單薄。

“教學之聲相聞,教學方式專有”的現象仍然存在。那種爲了教法的切磋,爲了習題的巧解,爲了課題的探究,爲了手段的選取而形成的集體的教研氛圍並不濃。縱使專門的教研時空,切中時弊和要害者甚少。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肩負素質教育的重任,我們要充分正視不足,把握機遇,不斷學習,勇於實踐,努力改進存在偏差和不足,真正使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的數學教學早日跟上改革的節拍和時代步伐,爲培養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搞好這一基礎學科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