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論文

學識都 人氣:1.45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論文

摘要:教育學是極爲重要的基礎學科,重點面向教育及其發展規律進行研究和探討,其主旨在於把握教育學的內涵,通過教育實踐活動提升教育學學科的科學化水平。爲此,要分析教育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繼承和創新的視角研究教育學的發展,更好地優化教育學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教育學;發展;繼承;創新;

教育學旨在揭示教育規律,併爲教育實踐提供一般性的理論說明和依據,是根植教育、服務教育的知識,表現出教育知識的實體化、整體化和統一化,具有特定的理論取向和體系取向,是具有一定邏輯體系的理論知識,有其相對嚴格而精確的學術語言,各知識要素之間的關係也是緊密且有邏輯順序的。同時,教育學還體現出人文取向和價值取向,是具有價值性的科學知識,所有關於“培養人”的問題都是教育學中最爲前提性和核心的內容,並引導學習者更好地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叩問人生存在價值。

一、教育學基本理論研究現狀

(一)對人的關注、實踐關注和學科關注

一是教育活動中對“人”的關注。首先是對學生髮展的關注,具體表現在面向實踐的立項課題研究,並總結和歸納滲透性探究學習和獨立性探究學習兩種模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是還對教師發展的關注,可以通過研究性實踐、校本課程開發活動、合作研究、課例研究、專題學習等方式,提升教師個人反思和實踐的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二是對教育實踐變革的關注。這主要是對學校課堂教學和班級建設方面的探索性研究,並逐漸加強課堂教學、班級建設、教師發展、學校管理與評價等方面的更新性研究。三是對教育學學科發展的關注。這主要是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中國教育學科建設問題進行研究,包括本土化教育學、中國特色教育學、原創教育學等,以更好地研究和推進教育學學科建設和發展。

(二)以轉型爲主題的教育學學科研究基調

在教育學發展的繼承與創新的過程中,轉型是教育學學科研究的主旋律和基調,形成了全方位、多層面的轉型討論和分析趨勢,引發了社會關於教育觀念、教育問題的具體研究,也引發了不同學科領域的特殊問題的研究,由此也可以看到教育學科在社會轉型中的利益、矛盾與衝突。

二、教育學發展中的繼承

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對教育發展變化的認識不斷加深的過程,逐漸地由現象到本質、量變到質變,體現出對教育思想和理論的繼承。如師徒授受關係就是人類教育文明史中極其普遍的成果,並且隨着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這種師徒授受關係的繼承也出現了新的變化,主要在於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的增強,由之前的被動接受轉變爲主動的學習。教育學發展中的繼承還包括對其他教育學相關學科成果的繼承,是在哲學思想及其方法的引領而不斷髮展的。在教育學的發展過程中,它體現出對既有哲學的主動選擇和繼承,以其作爲教育學研究的認知論和方法論的思想基礎。在對既往哲學繼承的過程中,不僅是哲學研究者單方面的過程,也不僅是教育學研究者的研究過程,而應當是具有認知活動的人對既往哲學的繼承,表現出領域劃分的特點,並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體現出對既往哲學繼承的多樣化特點,形成了相對獨立的教育學分支學科。

三、教育學發展的創新

(一)教育學概念體系的轉型與創新

一是教育內涵和外延的變化。當今的教育涵蓋極其寬泛,它不僅包括各種私立和民辦的學校,而且還納入了研究機構內容;另外,還出現了新的ICT技術生成的各種網絡教育、在線遠程教育等。二是教師的專業化轉型。在基礎教育學改革創新的過程中,尤其是課程和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的改革,使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和轉型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包括對教師地位和身份的重構的研究,要求教師向更高層次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和轉型。三是教育活動得到了極大的拓展。當終身教育、學習型社會不斷涌入的時代下,教育活動的理論和實踐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原有的教育結構、類型、層次都有了新的變化,教育機構、教學方式、教育評價標準也不斷更新。以課程爲例,它不僅僅侷限於紙質課本,還涌現出各種不同形式的電子媒介文本和對話,如:電子學習、網絡學校、學校組織再造、團體學習、“願景”等,推動了教育活動的創新發展和進步。

(二)教育學學科理論的反思與創新

一是要堅守學科立場。教育學研究要堅守自身的學科立場,要確定學科研究的問題域,以開放的視角重構教育學科知識體系,使之在多學科研究的語境中秉持其獨特的專業氣質和特色,恪守教育學自身的價值取向和科學性。二是推動本土創生。教育學在發展創新的進程中,明晰了本土創生的教育理論,即:教育本質論、教育功能論、教育先行論、素質教育論、教育公平論。其中,教育本質論提出了社會實踐活動說,明晰了教育的本體方位,爲教育實踐提供依據。教育功能論明確了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生態等功能。教育先行論明確教育優先發展的內涵,爲科教興國提供理論支撐。素質教育論着眼於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德育爲先,促進學生的全面、持續發展。教育公平論則主要包括教育機會公平、教育過程公平、教育結果公平,更好地促進高水平、高質量的教育。三是促進學科協同創新。要明確教育學研究成果的普適性、系統性和抽象性,確定教育學原理學科的“元層次”學科屬性和學科地位,爲解決教育實踐問題提供支撐。同時,還要擴大學科視野,注重學術品質,主要包括教育學研究的“問題意識”“本土意識”“學科意識”和“方法意識”,不斷優化和創新現有的科研評價機制、學術成果質量保障機制。另外,還要優化學術隊伍,加強學科之間協同創新,整合學科資源,共同探討和研究學科重大課題,獲取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三)合理利用教育學大綱和教材

教育學擔負着培養學生教育教學素養的任務,要通過教學大綱明晰教育學知識體系的'內容,並以教材爲主要媒介,結合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和需求進行教學設計。首先要立足基礎,突破重難點。要結合教育學課程的教學大綱,立足於教育學基礎知識概念和體系,進行教育學內容的深化和擴展,圍繞教學重難點進行學習。其次要合理簡化教材學習內容。要以教育學教材內容爲主線,明晰其知識架構,合理地進行簡化,使教育學知識內容化整爲零、化繁爲簡,更好地幫助學習者加深和鞏固教育學知識的理解和體悟。

(四)推進模塊化與動態教學機制改革創新

要樹立大教育學觀念,立足於課程教學一體化和科學知識理論,將教育學課程組建爲基本理論、教學設計、教學手段與方法、教學技能、教學智慧生成、教育教學改革、科研、教育學名人名著欣賞、名師風採等不同模塊,以核心知識團爲基礎,精心遴選教學模塊羣,根據不同課時和學習需求動態調整。在動態組合教學中,要使各模塊羣之間的知識點獨立完整且相互聯通,任課教師之間也可以動態組合,相互交流、溝通、探討、分享和研究,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教學。同時,還要採用不同的輔助教學形式,靈活組織課程教學資源,根據不同的學習要求,採用各種輔助教學策略和方法,提升學習者的教育素養和知識。

(五)增強學習的主動意識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分階段、分步驟地進行學習,在合理制定學習計劃和任務的前提下,充分運用發現學習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通過學生的發現學習獲悉教育學知識並掌握學科特有的學習方法,並通過角色模擬、案例研究、合作小組討論等方式,引領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在積極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培養學生對教育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另外,學校要加大資金投入,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和環境,教師也要積極運用多媒體信息化教學手段,利用其直觀、生動的特點,爲學生展示和呈現教育學知識內容,更好地提升教育學教學效率。

(六)教育評價模式的創新

在教育學發展的進程中,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和片面性,難以真實完整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對於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有較大的挫傷影響。爲此,要對教育評價模式和方法進行創新,將學生平時的學習表現、學習參與活動、社會實踐、考勤及作業完成情況等,全面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並進行學生學習狀態的信息反饋,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改進和完善,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白洋.初探教育學原理在教育學專業發展中的“專業哲學”使命[J].教育教學論壇,2017 (32) :228-230.

[2]辛萌,侯懷銀.教育學傳統解讀[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 ,2017 (1) :87-92,123.

[3]唐林偉.對我國職業教育學發展困境的一些思考[J].職教論壇,2017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