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外語課堂教學的三要素[論文]

學識都 人氣:2.47W

論文摘要:論外語課堂教學的三要素-

論外語課堂教學的三要素[論文]

論文關鍵詞:外語,課堂教學,三要素

什麼纔是一堂好的外語課?每位教師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甚至大相徑庭,然而下列一些因素是帶普遍性的,它們已經被大多數教師和教研工作者所接受:

1.學生對所給的語言材料掌握透徹。

2.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集中。

3.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外語。

4.學生喜歡這節課,有學習積極性。

5.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是活躍的。

6.課堂教學應當是按計劃進行的。

7.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語言總是被用來交際。

我們細心觀察不難發現,一節外語課要想上成功,必須做到以下三點:一是學生要有高度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二是教師要按計劃地使學生熟悉語言材料;三是在課堂上要進行模擬真實的語言交際行爲。這也就是所說的課堂教學三要素ESA,它分別代表Engage(激發興趣),Study(語言學習),Activate(交際運用)。

上外語課時有些人容易開小差,這是因爲他們對所學的內容不感興趣,沒有把感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如果教師能採取一種方式來激發他們,或給他們以挑戰,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大增。激發興趣的方法很多,可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客觀條件採取不同的方式。總的來說,可以通過如下方式:做遊戲、唱歌、討論、講故事、用實物或多媒體展示等。

關於語言學習,我想說的是,根據我國目前外語教學的現狀,我們不能完全摒棄傳統教學方法。語言學習所指範圍較廣,從最基本的發音、詞彙、語法規則到語言的深層含義以及語言風格等都是語言學習的內容。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讓學生進行語言知識的訓練,使他們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

外語課堂的第三個因素即交際運用,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用所學的語言儘可能多地進行自由的模擬真實交際。交際運用可以採取很多不同的方式,如角色扮演、討論、描述、做設計、做採訪、講故事、寫作等。

之所以把ESA確定爲一堂成功的外語課的三要素,我認爲有以下原因:

首先,ESA三要素吸取了當今流行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的精華,特別是聽說法

(Audio-lingualism)和交際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的精華。

聽說法的心理學理論基礎是行爲主義理論(Behaviourism),代表人物斯金納(BFSkinner)和華生(JBWaston)提出了“刺激反應”理論。這種理論認爲語言學習就是一個在特定環境下習慣養成的過程。這種說法當然有它的片面性,實際上語言的學習比習慣養成要複雜得多,所以現在建構主義理論登上了舞臺。然而,在這種理論下所進行的操練(Drilling)卻仍然被外語教師廣爲使用,且非常有效。聽說法強調語音和口語訓練,主張先聽說,後讀寫的教學順序,把課堂大部分時間用在教師的指導和控制下開展重複性的句型操練,或在對話中擔任角色,用對話來呈現新的單詞和結構,主張用模仿和重複來學習對話,要求在句型教學的基礎上講授語法知識。它主張限制口語和翻譯的運用,提倡利用直觀手段、情景和上下文,以及用英語直接釋義。對於初學者來說,它在句型結構規則的教學方面是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它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明顯進步。聽說法的另一個優點是重視外語語言內部的對比和分析,教師可以通過預見難點和嚴格控制教學內容來防止學生犯錯誤,這一點也反映在了第二個因素Study中。

ESA三因素又包含了交際法教學模式的諸多優點。交際法的語言理論基礎是社會語言學,代表人物是喬姆斯基(NoamChomsky)、費斯曼(JAFishman)。交際法主張以具體的交際功能項目,如問候、邀請、做客、看病等爲主要線索來安排內容(這一點正好與聽說法相反);並根據學生將來工作的實際需要來確定其培養的側重面,因而力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適合不同階段的各種方式進行交際活動,使學生具有創造性地組合和運用所學的外語知識來表達自己感情的能力。交際法的典型課堂活動爲pairwork或groupwork。教師在課堂中設立交際場景,發起學生間的活動,有時自己也參加進去。教學以語段爲基本單位,學生從一開始就學習聽、說、讀、寫,讓學生廣泛地接觸外語,在廣泛接觸的基礎上自然地掌握它,並強調“忘記母語”。這些做法是我們在課堂上倡導交際運用的理論來源。

當然,交際法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方法,它的有些缺陷是明顯的:

1.忽視語言的規範性和純潔性而影響交際。

2.忽視語言知識的積累,使交際活動缺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知識系統。

3.教師和教材在交際功能的選擇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

4.經濟條件、師資條件、班級過大、學習水平不齊等諸多因素都直接影響交際法的教學效果。

在ESA三要素中,可以採用一定的方式讓上述缺陷減小到最低程度。遇到這類問題時,教師可使用study或Engage中的某些方法來解決。

其次,ESA充分考慮到了教學的'實際情況,充分體現了“從實際出發”的思想。它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實用,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摒棄了“大道理”,而代之以切實可行的教學步驟。既然ESA成爲一堂好的外語課的必然因素,那麼這三者又如何合理地運用於教學中呢?對於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所說的ESA三要素至關重要,但並不意味着上每一堂課都用同一流程,而是要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及教學材料的不同而採取不同方式。

對於初學者可以採用“直線式”流程,即E→S→A方式:

激發興趣→語言學習→交際運用

ESA三要素的展現也可以採用“迂迴式”的流程:E→A→S→A

第一種“直線式”流程使得教師很清楚學生需要什麼,很自然地教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所需要的知識。而第二種“迂迴式”流程是在教師不清楚學生知識缺陷在什麼地方的情況下采取的,這種安排方式適合於複習性質或總結性質的課。當然,我們在設計教學步驟時更多的是採取“混合式”、“套用式”、“連環式”等多種方式,這要依實際需要來定。

作爲實踐在教學第一線的英語教師,我們必須認識到,不存在着一種能適應各種情況的萬能教學法,但我們決不能因此而墨守陳規。課堂上必須具備的三個因素ESA一定要在課堂上得以體現,我們應當根據自己的風格、經驗和能力,隨時準備使用各種方法中最有效的一個方面來實驗教學中的各種可變因素,如學生狀況及反應、班級大小、課時安排、教材內容等。學習外語教學法的必由之路,只能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掌握外語教學理論的基礎上摸索出適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方法,積累豐富的實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