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堂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論文

學識都 人氣:2.27W

導語: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爲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以下是小編整理新課堂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論文,以供參考。

新課堂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論文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如何讓這一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談談自己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爲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認識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更新舊觀念,樹立新意識,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要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教師應由課堂的主宰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學生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爲學生提供學生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是學生自己學習最重要的學習資源環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採用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形式就爲學生創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讓他們有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

教師應變知識的傳播者爲學生獲取知識的引導者。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更應該成爲學生自主探索並獲取知識的引導者,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爲一種啓迪,一種激勵,在學生迷路時,引導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難時,激勸他們勇於戰勝困難。

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在以往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距離無法縮短,師生之間無法進行感情交流,良好的師生關係,民主的課堂氣氛無法形成。要改變這種形式,教師應該主動由“站在講臺上”變爲“走到學生中去”,使自己成爲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中的問題,以交流、合作、商討的口氣與學生交流心得、體會,這樣學生會親其師,信其道。遇到什麼問題都願意與老師講,互相交流。

二、教學中要“活用”教材

教材不等於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於教材。教學內容的範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材料都可作爲學習內容。教師“教教科書”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科書教”纔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

充分利用教材開創自主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爲主。教師很難創造性地理解、開發教材、現在則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編入了一些讓學生猜測和想象的內容。爲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各種不同的思維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學生自由閱讀的欄目以及課題學習。我們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去詢問、調查、閱讀,豐富他們的課外知識;另外一方面也要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培養他們去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實踐的快樂,有自己學習的樂趣,而不是通過聽老師空洞的、抽象的講解而瞭解。

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

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到外的生成,而不是由外到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

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瞭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的,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法。讓他們親身體驗“學數學”的過程,比老師一味地講解,學生只管記憶效果好得多,這樣教學,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四、教學中注意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評價每一個學生

新課標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歸根到底,評價的目的是爲了每一位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謀求進一步的發展。

數學學習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做的努力,要看到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所取得的進步,全面公正地評價一個學生。

要注意評價手段的多樣性,評價形式的靈活性,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個性差異;教師要儘量鼓勵每一個學生,使其建立成功的信念,認真學習,健康成長。新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啓動,每一名教師都應該認真閱讀新課標,領會其中的精神,改變角色,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新教育,培養新世紀的學生。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讓實踐之樹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