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幾個要素論文

學識都 人氣:1.72W

【摘要】:在教學中教師要以需要掌握哪些基礎知識,培養何種能力,提高什麼樣的思想覺悟爲目的來進行教學,要求地理教師合理組織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探索富有趣味性、實效性、針對性、科學性的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的放矢。只有如此,才能在素質教育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育人目標。

談談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幾個要素論文

【關鍵詞】:熟能生巧勤能補拙以質取勝活學活用

中學地理內容繁多,涉及面廣,學生往往不知從何着手,教學難度大,尤其是在高考複習中,更需要教師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那麼,如何組織好考前複習,達到預期目標呢?根據自己近年來組織高考地理複習的一些經驗,結合中考地理命題情況的分析,就如何組織考前複習談幾點拙見,僅供同行參考。

一、熟,即熟能生巧

“水有源,樹有根”,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高中地理教學也不例外。無論高考地理命題多麼千變萬化,也無論對知識、能力的考察方式怎樣新穎奇特,但有一點就是“萬變不離其宗”。通觀歷年高考地理命題的走向,其內容和形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考察的側重點已從知識發展到能力。相信隨着時代的變化,還會不斷完善,但無論如何,絕不會是“天方夜譚”。它雖然高於教材,但絕不脫離教材,肯定是以書本知識爲基礎。因此,在考前複習中,必須立足教材,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只有如此,才能在素質教育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育人目標。當然,熟悉教材只是考前複習的基礎環節,要想達到預定目標,還必須正確處理好基礎知識的掌握與能力提高之間的關係,否則,頭重腳輕,捨本逐末,只能事倍功半。

二、勤,即勤能補拙

做成一件事情,要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必須勤。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爲什麼多讀便見“真謗”呢?這就是發揮了勤的作用。只有勤,才能發現問題,也只有“勤”,才能解決問題。在課前準備中,我們必須對教學內容瞭如指掌,爲此必須多看多記多理解,甚至要查閱資料,以求最終解決問題:而這一切,歸根到底也是“勤”。試想,如果教師一知半解,淺嘗輒止,敷衍了事,怎麼提高學生的素質,怎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呢?

三、長,即教學相長

教學本身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活動。需要指出的是,“教”只能是方式、是手段,“學”纔是目的。因此,我們必須藉助“教”這個手段,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吸收,並在此基礎上培養能力。

我們的地理教學,理應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推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一句話,就是要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根據教學相長的原則,促進高質量的“教”與高標準的“學”的有機統一。 四、質,即以質取勝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必須講求質量,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國家才能興旺發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更需要“以質取勝”。質,即人的素質,它包括專業技術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跨國語言溝通能力等等,而在地理教學上,則表現爲對地理事物、地理規律的記憶、理解、評價、理論分析、辯證分析的能力,以史爲鑑,指導自己的人生,推動社會發展的思想覺悟等等,爲此,地理教學更應以質取勝,這首先應該是教師全面把握,深入理解地理知識,裝滿“一桶水”,努力克服因知識貧乏而造成的對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瓶頸制約作用,同時走出傳統觀念的誤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具備一絲不苟的治學精神和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

五、活,即活學活用

素質教育,並不侷限於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它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的培養,爲此,地理教師應帶頭走出“象牙之塔”,多方涉獵,全面提高自己,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學以致用,從而更好地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真正做到靈活多樣,活學活用。立足書本,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實際需要,有選擇地加以突破,不在書山題海中徘徊。利用知識與問題的結合點,使知識爲問題服務,做到準確無誤。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知識素養,培養敏捷的思維能力。

六、的,即有的放矢

地理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地理事物、地理事件、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等。教學形式多樣,常用講述法、問卷法、啓發式教學法、提綱契領法等。無論內容多麼繁雜,形式如何變化,其目的都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覺悟。在教學中以需要掌握哪些基礎知識,培養何種能力,提高什樣的思想覺悟爲目的來進行教學,就要求理教師合理組織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探索富有趣味性、實效性、針對性、科學性的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的放矢。

七、開放性較強型(也稱爲辯論研討型),這類題在下冊課本中出現並不多。要解決這類題,要做好相關資料準備,並要求學生平時多積累課外知識。而題目的本身答案靈活性也較大,—般都沒有詳細的、準確的參考答案。因此,這類題的處理,教師要指導學生應如何在課外時間積累材料,該找哪些相關方面的資料,並要求學生能充分利用現代媒體,上網查找資料。把查得的材料在課堂上說明、講解,然後試讓學生根據自己材料,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評論,提出見解並說明這樣理解的原因。這類題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感知到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課後時間去收集有關的信息、材料的能力。同時也有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學生能力的培養需要老師,也只有作爲老師的我們有這方面的意識,並且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持之以恆才能完成。這樣不僅極大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而且教會了學生終身獲取知識的那裏,是學生終身收益,完成教育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