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爲財務理論評析

學識都 人氣:4.63K
行爲財務理論評析
一、行爲財務產生的背景  財務理論要解決兩個:①通過最優決策模型解釋什麼是最優決策;②通過描述性決策模型探討投資者的實際決策過程。傳統財務理論很好地解決了第一個題目,但在第二個題目上,它一直視投資者的實際決策過程爲一“黑箱”。爲更好地解釋和猜測投資者的實際決策過程以及市場的實際運行狀況,理論界了行爲財務這一新的範式。  行爲財務是在對“有效市場假說”(EMH)的質疑中提出來的。EMH宣稱,金融資產的價格能夠全面反映市場上可獲得的相關信息,投資者無法利用相關信息獲取逾額回報。但進進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現了大量與EMH相矛盾的市場異象,比較典型的有:①規模效應。Banz(1982)發現,未來股票價格的變化與股票所代表的公司規模有密切關係。小公司的股票較至公司的股票更易獲得較高的收益率。公司規模是市場上衆人皆知的信息,按照EMH,藉此信息應無法獲取逾額回報。因此,這一發現極大地衝擊着EMH.②期間效應。French(1980)、Gibbons和Hess(1981)的研究顯示,股票在星期一的收益率通常爲負值,而在星期五的收益率則明顯高於一週內的其他交易日,於是可以得出在某些特定時間進行股票交易即可獲取逾額回報。這顯然與EMH不符。③反向投資策略。學家發現,一隻股票受關注的程度(用股票市值與其賬面價值的比率來衡量,比率越高,表示越受關注)也到股票價格的變化。受關注的股票往往只有較低的收益率,而較不受關注的股票往往能獲取較高的投資回報,因此投資者可以採取一種“反向投資”的策略來獲取逾額回報。一隻股票受關注的程度是市場上的公共信息,顯然EMH難以解釋這一策略。  對EMH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對其理論基礎的衝擊。EMH以投資者理性爲基礎,但大量心和行爲學研究顯示,投資者並非都是理性的,他們在決策時呈現出如下心理特徵:①損失迴避。相同大小的利得和損失,後者造成的影響大概是前者的2.5倍,所以投資者更注重損失帶來的不利影響。②過度自信。投資者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都表現出過分自信。③傾向於確認偏差。投資者往往只是重視條件概率,而忽視先驗概率。由於存在這些心理特點,投資者的實際決策往往會系統性地偏離傳統財務理論所設定的最優決策模式,這種偏離通過影響投資者對金融資產的選擇終極反映到金融資產定價上。  二、行爲財務理論的基本  (一)行爲資產定價理論與行爲投資組公道論  資產定價和投資組合是財務理論的核心。基於投資者並非完全理性,Shefrin和Statman提出了行爲資產定價理論(BAPT)和行爲投資組公道論(BPT)。  BAPT指出,金融市場上除了嚴格按照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進行資產組合的信息交易者外,還有並不按CAPM行事的噪聲交易者,他們信息不充分,易犯各種認知錯誤。金融資產的價格由這兩類投資者共同決定:當前者在市場上起主導作用時,市場是有效率的;反之,市場是無效率的。在BAPT中,金融資產的預期收益率是由“行爲β”決定的,β是均值方差有效組合的切線斜率。這裏,均值方差有效組合因受到噪聲交易者的'影響而不同於CAPM中的投資組合。  BPT以爲,投資者很難確定不同金融資產之間的相關性,他們的投資組合是一種基於對不同資產風險程度的識別和不同投資目的所形成的金字塔狀的投資組合,位於金字塔各層的投資與投資者特定的偏好相聯繫,資產間的相關性則被忽略了。Shefrin和Statman給出了一個兩層的投資組合模型,每一層代表不同的風險偏好:低層代表避免貧窮和破產,規避風險;高層代表暴富,追逐風險。  (二)行爲財務理論的基本模型  模型,解釋了噪聲對金融資產定價的影響及噪聲交易者爲什麼能賺取更高的收益。噪聲是指市場中傳播的虛假信息或導致投資者誤判的信息。該模型指出,市場中存在理性套利者和噪聲交易者兩類交易者,後者的行爲具有隨機性和不可猜測性,由此產生的風險降低了理性套利者進行套利的積極性,導致金融資產的價格明顯偏離其價值。而且噪聲交易者會扭曲金融資產的價格,但他們可能因承擔自己創造的風險而獲得比理性套利者更高的回報。  模型,解釋了金融資產的價格如何偏離EMH.該模型以爲,投資者在決策時存在兩種心理偏差:選擇性偏差和守舊性偏差。由於收益變化是隨機的,上述兩種偏差使投資者會做出兩種錯誤的判定:判定1和判定2.根據判定1,投資者以爲收益變化是一種暫時現象,未能及時調整自身對未來收益的預期,即反應不足;根據判定2,投資者以爲近期股票價格的同方向變化反映公司收益的變化是趨勢性的,並對這一趨勢外推,導致反應過度。反應不足和反應過度都會導致金融資產的價格偏離EMH.  模型,解釋了股票回報的短期連續性和長期回調。該模型以爲,市場中的投資者分無信息和有信息兩類,前者不存在判定偏差,後者表現出過度自信和自我偏愛兩種判定偏差。過度自信導致投資者誇大在股票價值判定中私人信息的正確性;自我偏愛導致對私人信息的反應過度和對公共信息的反應不足。因此,股票價格短期內會保持連續性,但從長期來看,當投資者的私人信息與公共信息不一致時,股票價格會因前期的過度反應而回調。  模型,解釋了反應不足和反應過度。與BSV和DHS模型不同,HS模型把市場中的投資者分爲消息觀察者和動量交易者兩類。在對股票價格進行猜測時,消息觀察者完全不考慮當前或過往的價格,而是根據其獲得的關於股票未來價值的信息進行交易;動量交易者則把他們的猜測建立在一個基於過往價格的簡單函數上。同時該模型假設,私人信息在消息觀察中是逐步擴散的。HS模型以爲,最初消息觀察者對私人信息反應不足,動量交易者試圖利用這一點進行套利,但結果恰恰導致股價的過度反應。  5.羊羣行爲模型,解釋了投資者在市場中的羣體行爲及其後果。羊羣行爲是指投資者出於受其他投資者採取某種投資策略的而採取相同的策略;假如其他投資者不採取這樣的策略,則他有可能不會採取這種策略。影響較大的解釋羊羣行爲的模型包括:Scharftstein(1990)提出的聲譽羊羣行爲模型,指出基金經理們基於聲譽和報酬的動機而模仿其他基金經理進行決策;Bikhchandanietal(1992)提出的信息流模型,指出投資者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不完全依據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據對其他投資者行爲的判定來進行決策,導致羊羣行爲的發生。此外,Banerjee(1992)提出的序列型模型也對羊羣行爲進行了探討。這些模型普遍以爲,由於羊羣行爲涉及多個投資主體的相關性行爲,因此會影響市場的穩定性和效率,導致資產的價格偏離其基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