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沿海城鎮發展及空間構想

學識都 人氣:2.79W
    【論文關鍵詞】城鎮 空間 江蘇沿海 

  【論文摘要】江蘇沿海城鎮發展有着重大的空間缺陷。針對這些缺陷,以點軸空間理論和中心地理論爲依據,結合江蘇沿海的自然、經濟、社會狀況,提出江蘇沿海城鎮的空間發展構想。在空間結構方面,以沿海高速——204國道、沿海岸線爲雙軸,構建沿海區域城鎮空間佈局結構。在空間過程方面,分別以交通最優、行政最優、市場最優三種方式,實行“組團式”發展。 
     
  江蘇沿海開發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沿海城鎮的發展。江蘇沿海城鎮佈局的調整,關係到江蘇沿海經濟帶是否能夠崛起,從而帶動整個蘇北地區的經濟發展,並直接影響到江蘇區域共同發展戰略的實施。 
   
  一、江蘇沿海城鎮發展的空間結構缺陷 
   
  1、佈局分散化,通達性水平低。江蘇沿海城鎮佈局分散化特徵明顯,表現在地域結構上,城鎮陸地通達性低,高速公路、鐵路在沿海的覆蓋密度,遠遠低於內陸。沿海各城鎮的交通方式,以二級公路爲主要方式,其次是水運。交通方式的落後影響了城鎮的通達性。以沿海13個縣(市)縣城爲對象,列出江蘇沿海城鎮“陸地通達性矩陣”,然後計算沿海地區縣城平均陸地通達性指數,通過計算,各縣城的陸地通達性指數爲:贛榆19、灌雲19、灌南29、響水19、濱海19、射陽30、大豐21、東臺16、海安16、如東28、通州20、海門20、啓東20、對於江蘇沿海13個縣(市)來說,江蘇沿海各縣城間的平均通達性指數爲21.2,遠高於13,整體通達性率(反映了區域整體通達性,以低於1.5爲良好)高達1.63,這樣的通達性水平是較差的。 
  2、等級規模體系不合理。按區域經濟學原理,城鎮等級規模體系與經濟發展的階段是對應的。在第一產業佔絕對優勢的階段,城鎮空間分佈呈現較爲均衡的格局,道路網特徵不明顯,不能形成發展軸,城鎮等級規模體系不明顯,等級規模曲線呈最低平緩傾斜特點。在農業經濟向工業化過渡的階段,城鎮空間分佈開始出現不均衡的特徵,點軸形態出現,相鄰城鎮間的規模差距明顯拉大,等級規模曲線逐漸變陡。在工業化中期階段,城鎮空間分佈不均衡的程度越來越大,點軸結構形成,城鎮等級差異明顯,等級規模曲線與橫軸的夾角達到最大。在工業化後期階段,這種不平衡的現象又趨於平緩。 
  江蘇沿海地帶的經濟發展處於農業經濟階段或農業經濟向工業化過渡的階段,城鎮的'等級規模體系不明顯,等級規模曲線基本上還比較平緩。突出的問題是城鎮等級規模體系不合理,中心城市不突出,小城鎮發展慢。 
  在地域空間上,除了表現爲均衡分佈格局、點軸特點沒有出現以外,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中心城鎮不突出,包括中心城市和縣城,其規模偏小,經濟水平相對較低,對地區經濟的帶動作用有限,從而不能形成良好的城鎮等級規模體系。以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個市區的發展爲例,與省內其他市區相比(除新設立的宿遷、泰州以外),不論是GDP水平、財政收入、居民消費,還是城市建設以及人才總量,城市發展基本上處於最低水平。 
  3、城鎮發展空間尚處於極點式階段,缺乏密切聯。城鎮之間缺乏密切的聯繫,城鎮的發展總體上還處於極點式發展的初始階段,離城鎮羣或城鎮帶的形成階段還有很長的距離。在交通線路地域形態上,表現爲“孤立徑道”發展形態向“樹狀徑道”形態的過渡。孤立徑道、樹狀徑道、迴路徑道、格狀徑道,代表了城鎮發展過程中相互之間聯繫不斷加強而依次出現的城鎮發展地域形態。江蘇沿海城鎮發展的地域形態,處於第一種形態向第二種形態的過渡階段,各城鎮在發展中由於相互之間缺乏連接軸線,要素流動少,產業聯繫少,從而呈現典型的“極點式”發展特點。 
   
  二、江蘇沿海城鎮空間構想的理論依據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

江蘇沿海城鎮發展及空間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