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臨終患者護理中存在的倫理衝突問題及解決措施

學識都 人氣:2.95W

臨終關懷護理是對臨終患者和他們的家屬進行的涵蓋心理、生理、精神等各方面的全程護理,是建立在人道主義精神和倫理思想基礎上的,下面是小編整理推薦的一篇相關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社區臨終患者護理中存在的倫理衝突問題及解決措施

前言

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的人均壽命也在穩步增長,與此同時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自 2001 年我國 60 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兩位數以後就一直呈不斷上升的態勢,在 2007 年爲 11.6%,而到 2011 年又攀升到了 13.7%,而且這個趨勢將會一直持續下去。按當前的老齡化速度並結合中國社會經濟各方面的情況來估計,到 2050 年國內 60 歲以上、65 歲以上和 80 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將分別達到 4.38 億、3.32億和 1 億,老齡化問題將大大加劇。

隨着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臨終關懷護理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國內目前關於臨終患者的定義爲診斷明確且沒有辦法治癒,預期壽命在3~6 個月之間的患者。臨終關懷護理是對臨終患者和他們的家屬進行的涵蓋心理、生理、精神等各方面的全程護理,是建立在人道主義精神和倫理思想基礎上的。不過由於國內的護理人員深受我國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思想的影響,在臨終關懷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容易出現固有的內在倫理和臨終關懷倫理之間的衝突,影響臨終關懷護理的開展,對患者的生命質量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有必要對此進行研究並制定出相關的應對策略,以便保證臨終關懷護理的順利進行並取得預定的效果。本文以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臨終患者爲研究對象,對他們和臨終關懷護理相關的一些觀念進行調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012 年 4 月 ~2014 年4 月期間的 100 位臨終患者爲研究對象,均爲城區居民。性別分佈上,男40例,女60例,年齡45~87歲,平均 62.5 歲,其中 65 歲及以上的老人爲 78 例;教育程度上,高中及以上的有 25 例,初中程度的爲 43例,小學程度的有 22 例,不識字或很少的有 10 例;有配偶的 71 例,喪偶的 14 例,離異的 10 例,分居的 5 例。

1.2 方法

向這 100 例臨終患者發放調查問卷,這些患者均已經過調查,確定符合臨終關懷患者的標準,且都是自願接受問卷調查。問卷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患者病情告知的途徑;對告知的態度;對死亡的態度。問卷收回後做簡單的統計分析。

2、 結果

100 份調查問卷全部收回,現對調查情況進行彙總。 關於病情告知的態度,有 67 例患者表示一定要告知,佔了 67%,其次爲最好要告知、無所謂與不願意,所佔比例分別是 25%、7%、1%。患者病情告知途徑及對死亡的態度見表 1~2。

 3、 討論

 3.1 社區臨終關懷護理中護士所面對的倫理衝突

3.1.1 傳統死亡觀和臨終關懷的衝突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和觀念中,死亡觀總體上是比較消極和逃避的,臨終患者通常很害怕聽到有關死亡的信息和言語。而從上面我們的關於患者死亡觀的問卷調查中也明顯的反映出了這一點,臨終患者普遍認爲死亡是冰冷、痛苦、恐懼等,表現出他們對死亡的恐懼和牴觸。而臨終關懷護理是爲了能夠讓患者能以安詳和平靜的心態有尊嚴地走向生命的終點,這一目的的達成必然要使患者能直面死亡,坦然接受它的到來,實際上這要求死亡在患者、家屬和醫護人員之間公開,但這又和我們的傳統倫理道德相沖突。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很多護士也沒有樹立關於臨終關懷護理的正確死亡觀,她們深受我國傳統倫理道德觀念的影響,普遍對死亡表現出恐懼和牴觸的態度。劉麗華等的研究顯示,護士幾乎都認爲死亡是不吉利的,90% 有消極逃避的想法,同時普遍害怕對臨終患者進行護理,非常抗拒有患者在自己的班內死亡等。這些對死亡的消極觀念都直接影響到護士對臨終患者的.護理質量。

3.1.2 傳統醫學人道主義與生命質量觀的衝突

以往的醫學和倫理要求醫護人員必須恪守救死扶傷的宗旨,不管患者病情如何嚴重都要儘量採取各種措施延長患者的生命,即使患者在目前的醫療水平下已經不可治癒且處於臨終階段也不能放棄他們。當前國內的醫護人員普遍遵循這樣的信條。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對那些進入臨終階段的患者儘量延長他們生命的話不僅要花費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同時患者卻無法好轉,這個延長生命的過程更像是在延長患者痛苦的過程。這種新的倫理觀念是和傳統的醫學倫理觀是相沖突的。

3.1.3 病情保密與患者知情權的衝突

傳統觀念認爲當患者進入臨終階段時如果將病情如實告訴患者會增大其心理負擔,使病情惡化的作用,不利於疾病的治療。而實際上也有一些患者在得知病情後因心理負擔過大而採取一些極端行爲的例子。

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現實中大部分護理人員也採取了隱瞞臨終患者病情的措施,而只是將其告訴了患者家屬,並和家屬一起對患者隱瞞病情。這點我們從臨終患者的病情來源調查中也可以看出來,作爲和臨終患者相伴最久的護士,僅有 22% 的臨終患者是從她們那裏得到自己的病情信息的。而從倫理的角度來看,醫護人員不應當向患者隱瞞病情,即使他們是臨終患者也要像對其他患者一樣保障他們的知情權。告訴他們病情的話有利於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死亡觀教育,同時也可以提升他們的生存質量。

 3.2 護士應對倫理衝突的對策

3.2.1 改變傳統的死亡觀念,加強死亡觀教育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規律,是永遠無法避免的,它們都是生命的一個環節和過程。因此,死亡是完整的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死亡教育也應當是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死亡教育不但可以讓人懂得如何活得有價值和無痛苦,還可以讓人懂得如何活得有尊嚴。就目前的情況看,死亡教育在西方國家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提倡,現在已經非常普及了,在我國的港澳臺地區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在這些地區建立有比較完善的培訓機制,所有從事臨終關懷護理的醫護人員在上崗之前都要經過死亡觀教育的培訓。而在大陸地區,死亡觀教育普遍被忽視,幾乎沒有這方面的課程培訓。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醫護人員的死亡觀念還沒改變過來,對死亡仍然普遍排斥。因此,我們必須採取措施對醫護人員加強死亡觀的教育,讓護士們懂得死亡教育的核心其實是對生命的尊重,它可以有效幫助臨終患者樹立自然的歸宿觀念,讓他們積極面對死亡。因此,從這一點來說,發展臨終關懷事業,死亡觀的教育必須引起重視並得到落實。

3.2.2 改變傳統的醫學人道主義,尊重生命質量

傳統的不顧一切延長患者生命醫學人道主義觀正經受着越來越多的批評,他們認爲採取這些措施的醫護人員已經違背了倫理道德,沒有站在患者的角度爲他們着想。臨終關懷的醫學人道主義強調對待臨終患者也要和對待其他的患者一樣,尊重他們的人格,儘量採取措施減輕他們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這樣纔是真正對患者的關愛。生命質量觀認爲那些處於極度痛苦或意識完全喪失狀態的人,他們已經談不上什麼生命質量了,幾乎都需要依靠科技手段來勉強維持生命,除了延長其痛苦外,已經沒有多大的現實意義了。熱愛生命並不意味着拒絕死亡。臨終關懷尊重死亡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我們不可以採取措施對它的自然進程進行干預。尊重生命質量意味着要在必要的時候學會放棄一些不必要的救治,這無關治與不治和醫德問題,而是關於什麼是最適宜的治療的問題。當對臨終患者的治療幾乎無效或身體條件不允許時,尊重他們的自然發展,放棄某些已經明顯不必要的治療其實是符合倫理道德的,當然必須在法律、道德和醫學科學允許的範圍內。醫護人員在保證這一前提的基礎上應以減輕臨終患者的身心痛苦爲宗旨,而不要強求延長他們的生命。

3.2.3 滿足患者知情同意權

隨着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後更能採取積極態度配合醫護人員與病魔作鬥爭,越來越多的的人們認識到告知患者病情的重要性。他們認爲患者有權瞭解自己所患的疾病和參與制定治療方案,而且通過對病情信息的掌握患者才能夠積極配合進行相關的治療。反之,從現實情況看,隱瞞患者的病情很容易引起醫患糾紛,對醫患雙方都不利。

總之,在進行臨終關懷護理方面護士往往面臨着比較激烈的倫理衝突,她們有在傳統文化中形成的死亡觀,有傳統醫學培養模式下出現的醫學人道主義。而臨終關懷由於是西方社會形成並傳到國內的,它雖然代表着醫學護理的先進方向,但同時也有着濃厚的西方文化背景,因此在護士進行臨終關懷護理時必然會出現倫理衝突。要想有效解決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倫理衝突,就得將國外相對成熟的臨終關懷理論和實踐經驗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緊密結合起來,合理解決臨終關懷護理中引起護士倫理衝突的問題,提高她們進行臨終關懷護理的積極性,使臨終患者的生命質量得到有效保障,讓他們在心靈的安寧中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

 參考文獻:

[1] 鄔紹剛,張曉昆 . 長春市社會福利院:着力打造臨終關懷服務 [J]. 社會福利,2010(9):51-52.

[2] 李春立 . 人口老齡化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J]. 理論觀察,2009(7):38.

[3] 趙錦秀,趙秀梅,羅羽 . 惡性腫瘤病人對臨終關懷認識及需求的調查分析 [J]. 西南國防醫藥,2009,19(1):156-157.

[4] 劉超,郭永玉 . 死亡意識:意義感在臨終關懷中的作用 [J]. 心理研究,2010,3(1):9-15.

[5] 蘇永剛,馬娉,陳曉陽,等 . 英國臨終關懷現狀分析及對中國的啓示 [J]. 山東社會科學,2012(2):123-125.

[6] 閆安 . 中國臨終關懷:現狀及其發展探索 [J]. 科學經濟社會,2010(3):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