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牀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與護理措施

學識都 人氣:2.16W

醫學心理學是心理學的組成部分,護理心理學是醫學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臨牀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問題探究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查看

臨牀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與護理措施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部分的人對於精神上的需求也大大升高,因此醫學社會學、心身醫學、醫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學科也逐步得到人們的重視。心理疾病往往無法直接通過藥物治療來得到康復,優秀的心理護理措施能夠有效緩解和改善心理疾病對患者的損害。此外,心理護理屬於一項特殊的技能,它不僅需要心理護士具有豐富的醫學理論知識,而且還要具有強大的心理學技能以及良好的個人素養。精神科護士需要熟悉患者的心理特徵與標準的護理方法,從而促進精神疾病患者的全面康復,最大限度的減輕社會功能缺損程度,幫助患者獲得最適宜的身心狀態是心理護理的最終目標。

1臨牀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

1.1病恥感

病恥感是患者對所患疾病的羞恥感和社會公衆對他們採取的歧視和排斥態度[1]。患有精神疾病或被送入精神病醫院住院治療的患者即相當於被貼上了歧視的標籤。病恥感會嚴重影響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復和生活質量,使患者康復的主要阻礙之一[2]。

1.2自殺

經過系統臨牀治療後,患者的自知力部分或全部恢復,首先會對自己發病時的想法或行爲產生愧疚,尤其當患者做出違反社會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後,患者常由於受不了內心的愧疚和譴責而自殺;其次,社會大衆普遍對患者存在歧視,使得患者很難融入社會,患者常因無法忍受來自疾病和生活的雙重壓迫而自殺。

1.3焦慮、抑鬱

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時間相對較長,而醫院環境限制較多,所以患者常常會出現度日如年的感受。一方面,如果患者的精神症狀得到改善或情緒恢復穩定,他們往往會希望能夠儘早出院與家屬共同生活,重新步入社會;另一方面,社會的歧視、疾病使身體變得虛弱等因素,亦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影響。

1.4精神衛生知識缺乏

精神疾病具有高複發率和致殘率,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差是重要原因之一[3]。有研究表明,患者服藥依從性差常與精神衛生知識缺乏有關,部分患者出院後即不在服藥,導致疾病復發,多次復發常會造成精神殘疾,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均會帶來較大的負擔。

 2心理護理措施

2.1心理測查

對症處理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常存在多種心理問題,因此,對其進行心理測評,不僅可以掌握他們的情緒波動,也可以對其開展詳細具體的心理疏導工作,防止出現情緒惡化的現象,支持、鼓勵患者,讓患者用最佳的心態來抵禦疾病,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康復率。

2.2傾聽患者

精神科護士要尊重、理解患者,保持良好的態度和耐心來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避免出現與患者爭論的現象。

同時,要學會傾聽患者內心的想法,不能夠在患者傾訴過程中打斷患者的敘述,根據實際情況向患者表明自己立場,增強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護士要對患者的心理情況和情緒變化做好記錄,以供護理方案設計使用。

2.3以患者爲中心

考慮患者的心理需求護理人員要堅持“以患者爲中心”的原則,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爲患者建設良好的.心理護理環境。通過增加與患者的交流溝通次數,明確患者的心理情況,採用友善、熱情的態度來傾聽患者的傾訴,協助患者改善自己的心理壓力與不良反應,積極鼓勵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態度,提高患者對生活、社會、家屬的信任,從而推動患者社會獨立能力的發展。

2.4健康宣教

由於大多數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屬缺少醫學、心理疾病等相關方面知識的瞭解,因此醫院要加大開展健康宣教的工作力度。一些患者在患病時,會用較偏激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家人,患者恢復後常因此感到愧疚,家屬亦十分傷心。因此,醫護人員要適時的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宣傳教育,消除患者的愧疚情緒,同時糾正家屬的錯誤觀念,使患者與家屬能樹立正確的觀念和知識。此外,家屬要主動與患者溝通情感、關心患者。通過對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屬進行疾病知識的宣教,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降低疾病的復發,從而有利於疾病的長遠康復。

參考文獻:

[1]陳燁,嶽英.精神病患者家屬病恥感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醫學,2009,12(3):153-154.

[2]劉玉蓮,王悅婷.首發精神疾病患者家屬病恥感的質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誌,2012,12(4):234-236.

[3]田梅,劉潔,李俊花.健康宣教對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6,27(11):1407-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