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儒家科技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學識都 人氣:1.43W


  論文摘要:科技思想深深植根於儒家思想的宏觀系統之中,儒家科技倫理思想中經世致用的科技觀念、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以德化知的知識理念以及天人合一的整體思想等對當代中國科技倫理體系構建、促進科技發展和和諧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試論儒家科技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論文關鍵詞:儒家;科技倫理;當代價值

儒家科技倫理思想是儒家倫理思想體系的核心內容,積澱了中華幾千年的羣體智慧,是中國傳統科技發展的主導因素,並且逐漸滲透在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儒家科技倫理思想中所蘊涵的對科技的倫理性認識爲當代中國科技倫理體系構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借鑑。

                        一

有關中國古代有無科學技術以及儒家思想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上的作用在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中備受矚目。在長期的研究和爭論中,大致形成了兩派觀點:一派學者認爲中國古代沒有科學可言,並最終把原因歸結到儒家思想的理論特質上。這一派以張岱年先生爲代表,他認爲:“儒學的中心思想,我認爲最主要的是關於人生價值的觀點。

儒家肯定人的價值,肯定生活的價值和的價值由於重視人貴於物的價值,將注意力集中於人的問題,於是對物的問題有所忽視這種貶低關於物的知識的態度,在長期的過程中,發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儒學沒有能夠爲自然科學研究提供理論基礎,更沒有爲自然科學研究提供方法論的,儒學各派都表現了這一嚴重欠缺。另一派學者認爲,儒家思想同樣有自己的科技觀,在大的儒家倫理框架下形成了自己的科技倫理思想。他們認爲我國古代科技倫理形成於先秦時期,同時科技倫理範疇、科技倫理觀念對後世科技倫理思想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雖然“中國古代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科學體系,只有一些並不系統的科學思想和知識成果,然而中國古代有相當發達的經驗層面的技術,中國古代的科技倫理主體是技術倫理”,其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爲“以道馭術”,即強調“技術行爲和技術應用要受倫理道德規範的駕馭和制約”。筆者也持這種觀點。衆所周知,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和相應的生產水平,正是先秦時期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分工的擴大等因素,爲儒家科技倫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在衆多研究科技倫理思想的學者中,他們的研究方向又各不相同。有的學者認爲,我國先秦時期的儒家先賢們,在關於自然和等諸多的科技思想之中表現出以人爲本的思想,顯示出了先進的倫理意識,注重人在科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而有的學者更注重研究科學技術、自然與人的關係,認爲在科學領域要達到人與自然的同一性,人類的科技行爲要尊重和關愛自然。這些觀點的倫理意義在於,人不是凌駕於自然之上的,而是居於自然萬物之中、並與其和諧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筆者認爲,儒家思想不但有自身完整的科技觀,而且蘊涵着豐富的科技倫理思想,並對後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

儒家思想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完備的理論體系,其中包含着極爲豐富的科技倫理思想。儒家科技倫理思想大體可以歸結爲以下幾方面。

(一)經世致用的科技觀念
  儒家講究現實性,提倡經世致用,這也體現在儒家的科技倫理思想上。在對待科學技術發展和應用問題上,儒家格外重視和強調“六府”(水、火、金、木、土、谷)、“三事”(正德、利用、厚生)。在儒家看來,“六府”、“三事”是經世致用的“正經技術”,或者說正統的技術。在這些技術之外的東西,纔是儒家抨擊的所謂的“奇技淫巧”,即那些容易使帝王“玩物喪志”、或使黎民百姓耽於享樂而不做“正事”的技藝。《尚書》中說:“不役耳目,百度惟真。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顯然,“玩物喪志”、“貴異物”的“物”不是有用之物,而是“奇技淫巧”之物。有人說,儒家學說鄙視、排斥一切科學技術,將科學技術統統稱之爲“奇技淫巧”,事實並非如此,儒家對“六府”、“三事”這樣經世致用的技術是非常重視的。孟子日:“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孟子·梁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