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際經濟學課程教學的調查分析與思考論文

學識都 人氣:1.69W

摘 要:爲全面瞭解國際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了學生對該課程的總體評價、學習態度、理解能力、對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的期望等方面。在此基礎上,提出要分級分專業教學,彌補教材的不足,推動互動式教學,以及要積極備戰雙語教學,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關鍵詞:國際經濟學;教學效果;教學方法;雙語教學;調查分析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部分高等院校開設了國際經濟學課程,隨後,該課程在全國迅速普遍,目前已經成爲經濟學類專業的一門主幹課程。國際經濟學是涉及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西方經濟學等的綜合性交叉學科,他主要運用微觀、宏觀經濟分析中的一些分析工具和模型,來研究世界範圍內的資源配置和利用問題。在經濟國際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經濟學課程越來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視。

淺談國際經濟學課程教學的調查分析與思考論文

目前,國際經濟學的課程教學還存在着不少問題,筆者做了一次國際經濟學課程教學調查,利用調查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並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提出了改進該課程教學的建議與方法。

一、樣本與數據說明

本次調查以河北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和現代科技學院的經濟類專業的本科學生爲調查對象,主要涉及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和市場營銷3個專業。爲了數據真實有效,問卷採用匿名填寫,共發放200 份問卷,收回198份均爲有效問卷,回收率爲99%, 有效率爲100%。本次調查內容較爲詳實,樣本涉及不同學院、不同專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二、國際經濟學教學現狀分析

爲了全面瞭解國際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 ①收稿日期:2009—04—15 作者簡介:劉 妍(1981—),女,河北保定人,碩士,助教,主要從事國際經濟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第11卷第2期 2009年6月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Agriculture & Forestry Education)本次調查主要從學生對該課的總體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理解能力、對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的期望等幾個方面展開。

(一)總體評價調查顯示,有107名學生對國際經濟學表示很感興趣,佔總回答人數的54·04%;38·38%的學生持有一般興趣;另有7·58%的學生不感興趣。可見,大多數學生都比較喜歡學習國際經濟學,這表明該課程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這與國際經濟學本身具有的現實指導意義有一定關係。不過,學生普遍反映該課有點偏難。調查中有 8·08%的學生認爲它是最難的課程之一,39·39%的學生感覺比較有難度,另有46·47%的學生認爲難易程度一般,僅有6·06%的學生覺得比較容易。在學習的困難方面,38·46%的學生認爲圖形解釋難度最大,29·23%的學生認爲難以把握經濟學思想, 16·92%的學生認爲數學基礎薄弱是學習的障礙,另有15·39%的學生認爲該課知識量太大,無法全面掌握。

可見,該課程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前面表明,仍有多數學生對其很感興趣,並沒有因爲其難而失去學習的信心。一方面,這表明學生能夠認識到國際經濟學的有用性,挑戰難度也是對自身能力的一個考驗;另一方面,作爲教師,更應該透徹掌握該課程的精髓,抓住教學任務的重點,努力爲學生排疑解難,以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學習態度對學生聽課態度的調查顯示,7·07%的學生能夠非常認真的聽課, 43·94%的學生都很認真,有 47·47%的學生有時會無法集中精力,另有1·52%的學生非常不認真。可見,絕大多數學生的`課堂學習態度都還不錯。爲了深入瞭解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何差別,按專業進行了分類分析。結果表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聽課認真的學生最多,佔本專業的58·67%;其次是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佔本專業的47。95%;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所佔比例最少。見表1所示。表1 不同專業學生對國際經濟學的聽課態度聽課態度經濟學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市場營銷專業人數比例/%人數比例/%人數比例/% 非常認真6 8。22 4 5。33 4 8。00 認真29 39。73 40 53。34 18 36。00 有時不認真36 49。31 30 40。00 28 56。00 非常不認真2 2。74 1 1。33 0 0。00 這表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對國際經濟學的重視程度比其他兩個專業的要高。

這可能由於, 學生認爲國際經濟學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聯繫更加緊密,是該專業的重點基礎學科,所以國貿專業的學生就會比較主動去學習。而其他專業,尤其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則認爲與其專業沒有太直接的關係,所以學習勁頭較差。這是學生的認識誤區,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向學生強調該課作爲經濟類基礎學科的重要性,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對於課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的調查顯示,只有 8·58%的學生能做到定期複習、預習,有72·73%的學生只是偶爾複習、預習,其餘學生從不復習、預習或僅限於完成作業。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普遍較差。這點與大學學生的學習習慣有關,與中學相比,大學的學習壓力較小,大學的生活多姿多彩,使許多學生不再埋頭苦讀,若是將精力用到提高實踐能力方面,也是對理論學習的一種幫助。所以,教師應當在教學中適當引入日常案例,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課下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

(三)理解能力一方面,對學生課堂理解程度的調查顯示,有一半以上的學生能夠理解大部分授課內容,僅有 3·54%的學生能完全理解。這種課堂效果並不太令人滿意。這與課程本身的理論難度有一定關係,國際經濟學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微、宏觀經濟學基礎、數學基礎、圖形抽象能力等,由於學生的各方面基礎參差不齊,使教師難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全面照顧到所有學生的掌握狀況。這就要求教師要預先了解學生相關理論的掌握程度,然後有針對性的選擇適當的內容傳授給學生,並不一定將所有理論模型都一一講到,在學生能夠理解掌握的範圍內去抓重點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