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思想政治課概念教學的理念分析論文

學識都 人氣:2.59W

概念是構成科學理論知識體系的基本單位,是最基本的科學理論知識。學生要學習和掌握任何科學理論,必須重視對其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思想政治課這類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更需要學生能夠精準的掌握學科中的基本概念,從而理解所闡述的理論思想。因此,在思想政治課中,基本概念的教學尤爲重要。但現實中,一些政治課教師對概念的教學並不重視,在教學中採取“掃描式”地講解,然後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樣,雖然學生能夠背出概念的內容,但並不能深刻的理解其中的知識原理和解決問題。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對書中的概念特點和教學方法不瞭解,不重視。

淺談思想政治課概念教學的理念分析論文

首先,概念是對知識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是人們通過實踐從對象的許多屬性中抽出特有屬性概括出來的,因此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感知,才能更好的認知和掌握。因此老師在上課講解概念前,先要對相關的知識或歷史背景給予介紹,讓學生熟悉要掌握的內容。例如,在講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這個概念時,我就先給學生介紹了有關的知識背景,尤其是我國解放初期的一些經濟生產狀況,使學生們對這一矛盾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同。

其次,概念形成過程是人們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過程,是一個獨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在講解概念的內容時,一定要系統、完整,讓學生能夠掌握概念的全面性和邏輯性,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在講解“可持續發展”這個概念時,我就着重給學生強調這個概念的整體性,不能分割的看。書本告訴我們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我們往往在講這個知識時,更多的強調了後部分的內容而忽略前部分,所以這個概念就是不完整的。

概念是由內涵和外延兩個部分組成的,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繫的,因此我們在教給學生概念時,先要引導學生認真的分析概念的內涵,把握內涵的每一層含義。教師要仔細的幫助學生剖析,一層層的講解,使學生有立體性的認知。概念的外延雖然由內涵決定,但它會有一定的變化,有些甚至是具有迷惑性和欺騙性,很容易和其它概念混淆。因此,教師在講解概念時一定要讓學生分清楚不同概念的區別。當學生有了這樣的認識和區分時,就不容易糊塗了。當然,關鍵之處還是要把握概念的內涵,這是概念的特質。有些概念敘述的比較長,而且包含的內容比較多,那我們在掌握概念內涵時就可以一層層的講解和分析。比如,“按勞分配 ”這個概念,我在講解時就給其劃分三層,一是分什麼,二是根據什麼分,三是如何分。學生以這種思路學習,就很快掌握了要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普遍聯繫原理告訴我們:物質世界是錯綜複雜、普遍聯繫的,事物的聯繫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圍的其他事物相聯繫。思想政治課中的概念也遵循了這一原理。 在同一理論知識框架中,概念是相互聯繫的,因此我們在區分它們的不同時,也要掌握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並不是說語言相似,或是意思相近,而是要掌握同一單元內的知識框架,知識間的相互關聯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講解知識點,也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概念。因此教師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對概念的學習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政治課中與“法律”相關的內容可以組成一個知識框架,在這個框架中有依法治國、道德、紀律、秩序等幾個知識點,在教師講解過程中,這些知識概念可以相互對比,找出關聯的部分,學生掌握起來就容易了。

思想政治課中的概念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必須與實際聯繫,如果只是以理論來闡述理論,學生很難做到真正的理解,而且這種理論也是空洞的,學生不會信服。只有把概念和實際相結合,尤其是在現實中找到與概念相吻合的事物特點時,學生們才能真正的體會其中的.含義。在講到民族精神的內涵時,我就結合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蹟,與民族精神概念做例比,學生們就能夠很好的接受了。

當然在講解概念時也應當藉助一些輔助的手段和設備,這樣也有利於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理解。比如在講解概念時可以準備一些圖片,以形象的視覺刺激來增加學生的印象,也可以利用課件或是幻燈片的方式來呈現給學生所要講解的概念知識,使學生能夠通過感官刺激來體會概念的內容。

以上幾點只是本人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體會和總結,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對課本中的概念性知識的講解要求教師掌握方式方法,一味的灌輸並不能讓學生真正的掌握其中的道理,而且還容易產生反感,只有適應新形勢要求,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課概念教學,才能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文宇.思想政治課概念教學之我見[C].甘肅教育,2011(13).

[2]談高中思想政治課概念教學方法.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4).

[3]魏存珍,淺談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概念教學,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09(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