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讀後感(集合15篇)

學識都 人氣:2.05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老人與海》讀後感(集合15篇)

《老人與海》讀後感1

前幾個星期,我們的班主任吳老師推薦我們讀一本好書,名叫《老人與海》,這本書的作者是海明威。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最傑出的一部作品。故事的情節很簡單:一位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任何一條魚的情況下,他告別了和他一起捕魚的那個孩子,一個人獨自出海,在遠離陸地的大海上面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他跟那條大馬林魚在海上面周旋,經過三天三夜的的較量,在他的手受傷、抽筋的情況下,通過他自己的努力、耐力與毅力戰勝了那條巨大的馬林魚,聖地亞哥最後用魚叉殺死了那條大馬林魚。可是在他返航的途中,卻遭到了一羣羣的鯊魚的襲擊,他跟鯊魚們進行了搏鬥,當他終於回到港口時,那條大馬林魚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光禿禿的脊骨,大馬林魚的肉全部被鯊魚們搶吃掉了。

讀了這本書我很感動,我覺得雖然老人並不是最終的勝利者,儘管他開始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最終還是讓鯊魚給吃了,他僅僅只是帶着魚頭、魚尾和一條光禿禿的脊骨回來,但是他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向鯊魚妥協,其實他是一個敢於挑戰自己、很能堅持、很能吃苦的人,他的堅強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我們的人生就像海洋一樣,很寬、很廣、也有危險,海洋時而波濤洶涌,時而風平浪靜。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要有老人的那種“硬漢精神”。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打敗。

《老人與海》讀後感2

《老人與海》是一本名著,曾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一本小說,雖說只有60頁之少,但是每一頁都是那麼精彩。

《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老人釣魚的經歷,那個老人住着一間簡陋的房子,有一個孩子,他從5歲時就和這個老人釣魚,那個孩子還清楚的記着,在從前在一次捕魚84天都沒有捕到一條魚呢!

在馬上太陽就快落下的時候,老人帶着魚餌和漁具去海上釣魚了。

老人釣魚是很有經驗的,他能靠星星辨別方向,也能靠遠處的燈光辨別自己離岸邊有多遠……

老人看到鳥兒在天空上徘徊者,他就知道有鯕鰍出現了,他本想逮到他,可是鯕鰍去溜走了。他只好等其他的魚上鉤,沒等幾分鐘,魚線就使勁的往下拉,他便看出來那是一條大魚,但是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他開始溜這條大魚,他說:“小寶貝,上來吧,我會讓你享福的,快點。”魚聽不懂老人說的話,就使勁的搖尾巴,“撲通”一聲魚從海面上蹦了起了來,老人就把魚叉插進了魚的心臟裏,他把魚拉上來才發現魚竟然比他的船都大。在回家的路上他又遭到鯊魚的襲擊,他又把魚叉又插進了鯊魚的心臟。

在回到家的時候,他已經筋疲力盡了,他往牀上一爬就睡着了。

醒來之後,他又開始了捕魚。

《老人與海》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幹什麼事情都要敬業,哪怕是付出生命!

《老人與海》讀後感3

暑假裏,我讀了《老人與海》這本書,深受感動。

桑迪亞哥一連八十四天沒有捕到一條魚了,他們全家都餓得前胸貼後背了,但桑迪亞哥毫不恢心,在第八十五天時,他依舊出海捕魚。這次,他居然捕到了一條巨型馬林魚,他奮力地與馬林魚搏鬥,終於用了兩天時間,征服了這條大魚,並殺死了它。這時,桑迪亞哥心裏高興得實在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了。桑迪亞哥把馬林魚掛在船頭,然而這卻引來了大羣的鯊魚,桑迪亞哥欣然地接受了鯊魚的考驗。可是鯊魚有一大羣,而桑迪亞哥只有一個人,任憑桑迪亞哥怎麼“衝殺”,可還是無濟於事。最終,他用心血得來的馬林魚被鯊魚給吃了,只剩下魚頭和魚尾了。

桑迪亞哥雖然戰敗了,但我卻認爲他已經成功了。因爲他戰鬥前毫不畏懼的表現,戰鬥時英勇無畏的特點,戰鬥後不灰心的性格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可是我就是做不到,在我學習奧數時,遇到很長的題目時,常常會被表面現象嚇倒,從而選擇放棄。有一句話說得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所以任何的事情都是一樣,不能被困難嚇倒。

我們要學習桑迪亞哥的不畏困難的精神,我們一定要滿懷信心地去接受挑戰,這樣成功永遠屬於我們自己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4

“一位平凡的漁民老人,一位真正的硬漢,以及他對命運不屈服勇敢抗爭的故事。或許,這不僅僅是個勇敢硬漢的故事,他帶給我們的,更不止這些!”

這位老人是一個普通的漁民,他似乎有點兒喪氣,都八十多天沒收穫了,就連和他一起的小男孩,也因其父母嫌棄他喪氣,離開了他。

老人在第八十五天時終於釣到了魚,且還是一條不小,且價值不菲的魚。在老人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一個不速之客,猛得打斷了老人的致富之夢。它尋大魚之血而來,當然,肯定是來和老人搶肉的。老人哪肯讓步,勇敢地抄起魚叉與之對抗,一番周折,總算解決燃眉之急。可命運偏和他過不去,這眉毛火剛滅,又迎頭在他頭頂,潑上一桶汽油——他的魚,被一羣聞血而來的鯊魚,瓜分至渣,儘管,老人已經勇敢地拼盡了全力抵抗……

次日,人們望着老人船邊那巨大的魚殘骸,不由發出讚歎,離開的小男孩,也回到了老人身邊。老人卻因太累,睡去了,準備迎接新的一天……

雖然歲月久遠,但海明威刻畫的一個又一個硬漢形象,依然在激勵着我們。書中老人抄起武器,全力以赴,對抗命運的硬漢形象,也是刻在讀者心間。面對鯊魚的血盆大口,老人依舊不依不饒,遇到命運對他開的玩笑,他依然勇敢的向前。

我們已逐步褪去幼稚,步入了機遇重重的青春,但是,我們遇到命運給我們的重重難關時,能否像這位老人,擁有這般勇氣?不管命運如何刁難,玩弄你,始終保持一顆勇敢的心,堅持下去。儘管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但這個過程,一定會爲你的人生,留下永恆的價值!

《老人與海》讀後感5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真正的大師都是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表達最深刻的道理。讀完美國著名文學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與海》之後,我深有感觸,受益匪淺。

《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老漁夫桑迪亞哥的故事。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打到魚,旁人譏笑他的情況下,老人毅然出海捕魚。經過重重困難坎坷,一條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上鉤了,老人與大魚激烈爭鬥,最終老人制服了大魚。可就在老人返航過程中,大馬林魚鮮美的肉數次遭遇鯊魚的掠奪。最後,武器用盡,精疲力竭的老人帶着一副魚骨架回來了。

小說中,最後老人並沒有成功帶回大魚的肉,看上去,在這場博弈中他輸得一無所有,然而,他真的失敗了嗎?我覺得並沒有。你看,面對困境淡然樂觀的他,不正是個精神上的強者麼?即使大魚被吃乾淨,面對不可逆轉的命運,他並沒有自怨自艾,自暴自棄,仍是從容面對,這不更能體現他強大的精神力量嗎?從這一點看,更是讓我們敬佩。他的堅強,還有他的寬厚,仁慈,樂觀等等精神品質也在感染着我,啓發着我。

我們在生活中,不也一樣會遇到許多困難嗎?當生活的重擔壓迫着我們時,我們有沒有像老人一樣保持一顆勇敢堅強的心呢?面對困難,我們要冷靜鎮定,積極樂觀地面對,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尋找克服困難的方法。

人生,就好比大海一樣,有起有落,不會一帆風順。在人生之海中,我們就好像漁夫,乘風破浪,追尋着像大馬林魚一樣的美好的理想,但也要小心像成羣的鯊魚一樣的種種噩運。我們也要做個像桑迪亞哥一樣的“硬漢子”,堅持與強大勢力搏鬥。不論結果如何,我想,只要去挑戰了,就不算是敗者。

“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內在的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是桑迪亞哥的生活信念,我想,這也應是我們該去追求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6

今年,我們班看了一本有趣的書,這本書的名字也很有趣,名字就叫作《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最傑出的一部作品。故事很簡單:一位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在遠離陸地的大海上遇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經過三天三夜耐力與毅力的較量,聖地亞哥終於殺死了那條大馬林魚。可在他返航的途中,卻遭到了鯊魚的襲擊,當他終於回到港口時,那條大馬林魚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光禿禿的脊骨。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卻唱出了一首英雄主義讚歌,雖然老人失敗了,但那只是力氣和肉體上的失敗,他的信心和希望始終未曾破滅。“人不是爲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打敗。”這句話對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這位老人聖地亞哥擁有的無盡的自信是我們必須學習的,即使許多次失敗了,但是隻要不放棄就會獲得成功,雖然成功的步履不大,但是隻要不斷得努力,終究會獲得巨大的成功。如果我能永遠看到這本書那該多好。

《老人與海》讀後感7

名著《老人與海》主要講述的是一位飽經風霜出海釣魚的老人划着一條破舊不堪的小船,在危機重重的大海上乘風破浪,與大馬林魚搏鬥的故事。老人出海84天了,仍然是一無所獲,被很多人嘲笑,但他沒有灰心,終於釣到了一條大魚,這是他平生捕到的最大的一條魚,而這條大魚實在太大了,根本無法釣起來,想要得到活的它,甚至可能喪命。但老人沒有喪失信心,用自己的毅力與之搏鬥,就這樣耗了幾天,大魚終於精疲力盡,最後死掉了。老人以爲自己獲得了巨大的魚獲,但並非如此,大魚死後被周圍的肉食魚慢慢吃掉了,當老人回到聖地亞哥海灣時,只剩下一副讓人驚歎的巨大的光禿禿的魚骨架。

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感悟十分深刻,老人與海,本是渺小與龐大的對比,然而老人卻從未怕過、怨過、恨過。老人的意志力和不畏艱難的精神讓我十分感慨。是啊,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做成的,要想完成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理想,都必須認真學習,用堅韌不拔的內心來挑戰困難。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擁有一顆堅強、不屈服的心來面對失敗,成功就一定會向我們走來。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我覺得人應該有自己的尊嚴和精神力量,可以被毀滅,但精神是不可以被打敗的,這就是力量的本質。

我想,每一個讀過《老人與海》的朋友,都會從中獲得很多書籍的營養,懂得什麼是堅持,什麼是頑強,也會對海明威的文學作品產生好感,努力成爲一個優秀的人,這應該就是經典名著的魅力和知識的力量吧!

《老人與海》讀後感8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書,我最愛不釋手的就是名揚中外的《老人與海》。

美國作家海明威筆下的《老人與海》描寫得生動形象:主人公桑堤亞哥,是一位貧困倒黴的老漁夫,他在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時仍沒有放棄,在第85天駕着獨木舟隻身前往深海捕魚,很幸運地捕到了一條身體比獨木舟還長的馬林魚,老人忍着飢餓和疼痛與馬林魚搏鬥了幾天幾夜,憑着頑強的意志終於捕獲了它。

然而,在返回途中,一羣嗅着血腥味而來的大鯊魚與筋疲力盡的老人展開了殊死博鬥。最後老人的命雖然保住了,但鯊魚們吃光了大馬林魚,老人拖回去的最終是一副光禿禿的骨架……

在大家看來,鯊魚是最大的勝利者。可是,在我的眼裏老漁夫也是勝利者,因爲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在磨難來臨的時候,老人有着驚人的毅力和決心,勇於接受生活的挑戰,不退縮、不放棄,正因爲老漁夫勇敢頑強地以一顆不屈服的心去迎接挑戰,不管他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但老人那種永不言敗、執着、堅持不懈的精神很值得我學習。

《老人與海》讀後感9

最近看了一部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聖地亞哥老人堅不可摧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怪它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傳播到世界各地。

這本書主要描述了老人連續84天沒有在海上抓魚,但是老人沒有放棄,他堅信自己一定能抓到大魚。果然,第85天,老人釣到了一條18英尺長、1500磅重的大馬林魚。在回來的路上,老人被鯊魚襲擊了五次。他竭盡全力與鯊魚搏鬥,並用魚叉、槳和刀子勇敢地反擊。最後,老人拖着一副魚骨架筋疲力盡地回來了。雖然老人失敗了,但他在與鯊魚的鬥爭中非凡的毅力和勇氣是如此可貴!

讀完這本書,寫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個老人可以如此頑強,永不放棄。我們年輕人怎麼辦?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一點點困難時,我們都會退縮和屈服。我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呢?我們只是輕易放棄,和老人差遠了!其實要從老開始學,不怕任何困難,努力克服。

聖地亞哥的老人曾經說過:人不是生來就是要被打敗的。你可以摧毀他,但你不能打敗他。也許老人的話是這本書最好的詮釋!

生活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只要我們以一顆自信的心勇敢頑強地迎接挑戰,我們就永遠是一個真正的贏家!

《老人與海》讀後感10

故事主要講的是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着出海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條魚實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綁在小船的一邊。但是這條大馬林魚的血招來了鯊魚。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到村子時,大馬林魚被鯊魚吃的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原先有一個叫馬諾林的孩子跟隨聖地亞哥一起捕魚,但是由於聖地亞哥已經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所以孩子的父母便讓馬諾林回來。這些魚就好比金錢,一個人有錢和沒錢是一樣的,不要在一個人有錢時就追隨他,沒錢時就離開他。就像這裏的馬諾林的父母一樣,老人捕到魚時就讓孩子跟着他,沒捕到魚時就離開老人。

馬諾林的父母和那些漁民認爲老人聖地亞哥倒黴到了極點,如果孩子再跟着他,便會跟着老人一起倒黴。我認爲沒有絕對的好運和絕對的倒黴。這一切都在人爲。被漁民們說是倒黴到了極點的老人最後不還是釣到魚了嗎?我相信,老人的生活會越變越好!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兩個道理:一是做什麼事沒有絕對的好運和絕對的倒黴,關鍵看你努力去做了沒有,有沒有認真去做。二是做什麼事情要堅持,順境時不要得意,逆境時不要輕易言棄,堅持到底就會成功!

《老人與海》讀後感11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一部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出版,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愛,也是海明威自己最喜歡的一部作品。

書中講述了一位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出海打魚的故事。整整84天,老人一無所獲。本來,跟隨老人同船的還有一個小男孩,名叫馬諾林,後來也被他的父母安排到別的船上去了。整整84天,一無所獲,可是,老人並沒有放棄,他堅信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有所收穫。果然,在第85天,老人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經過兩天兩夜的生死搏鬥,老人終於刺死了大馬林魚。此時此刻,老人也已經筋疲力盡。但馬林魚的血又引來了一條大鯊魚,老人不得不與大鯊魚搏鬥。在激烈的搏鬥過程中,老人展示了他的堅強與不屈,可大鯊魚也不甘示弱。最終,大馬林魚的肉還是被鯊魚吃掉了,老人只拖回了一副光禿禿的骨架。

讀完這部小說,也許有人會問,老人幹嘛不割掉魚線,放棄魚啊。你看,雖然他經過生死搏鬥,筋疲力盡,卻只拖回了一副馬林魚的骨架。最後,他還是失敗了,這不是傻嗎?

不,聖地亞哥沒有失敗,因爲他的意志沒有潰敗。我也正是被他這種“傻傻”的硬漢精神所感動。

《老人與海》讀後感12

在暑假,我花了三天時間,看了一本鼓舞人鬥志的書,是一本叫《老人與海》的中篇小說。這本書是著名的美國作家海明威寫的,這本書還摘取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

這本書塑造了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他已經八十四天一無所獲了,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出海打魚了,並且遇到了一條十八英尺長的馬林魚。老人與大魚開始了體力和耐力的對決。老人獨自奮戰了兩天兩夜,終於勝利了。

但在把魚拖回去的時候,遇到了大批的鯊魚,吃捆在船尾的馬林魚。筋疲力盡的老人與鯊魚搏鬥,但馬林魚還是被咬得只剩下一個大骨架了。最後老人把骨架拖回到岸邊。

最後老人雖然失敗了,但以他超常的毅力和勇氣他精神上勝利了。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通過描寫鯊魚的兇猛,側面體現出老人無畏的精神品質。

雖然最後老人以失敗告終,但他曾經爲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過,他就是一個勝利者。

讀了這本書,是什麼感動了我,是什麼扣動了我的心絃,是什麼帶給了我頑強的信念,是你,桑地亞哥。曾經的我沒有一顆恆心做什麼事都是三分鐘熱度,是你用那84天的堅持,讓我懂得了無論做什麼,只要有恆心就一定有收穫。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老人的最後一句話富含哲理。只要是人,就會有缺陷。當一個人爲這個缺陷去奮鬥,去填滿這個缺陷,這樣纔是人的本性。

你只要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你將永遠會是一個勝利者。

《老人與海》讀後感13

最近我看了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這本書。海明威是美國著名小說家,9年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被譽爲“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並且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他的筆鋒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以簡潔著稱,對美國文學及2世紀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這本書給我啓發很深。

這本書的內容是:從前古巴有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他已經八十多天沒有打到魚了。這天他決定去很遠的地方打魚,於是,他還沒有等天亮就划着小船去打魚了。幸運的是他看到一條十分罕見的“怪獸”——兩米長的馬林魚。老漁夫立即拿起船上的繩子套住馬林魚,可魚大勁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最終馬林魚因疲憊不堪死了。老漁夫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然後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將馬林魚拖到船頭。正當老漁夫沾沾自喜時災難又降臨在他的頭上:一羣兇狠的鯊魚正侵略着他的“戰利品”。老漁夫立即拿起魚叉跟鯊魚做殊死搏鬥,可最終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漁夫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了。

雖然老漁夫最終還是輸,但他這種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永遠感動並激勵着我。正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我相信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就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讀後感14

當我讀《老人與海》的時候,我的思緒被牽引到老人與海的搏鬥故事中......

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人出海打漁,在一無所獲的八十四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沒見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在海上大魚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經過搏鬥老人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成羣的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老人拖回家的只是一副被鯊魚吃光的魚骨架。

從表面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骨架回到了岸上,鯊魚纔是勝利者。可是在我看來,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爲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

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人類的力量渺小的,但正是因爲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極限挑戰,這個限度纔會一次又一次擴大,一次又一次被超越。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的這種一次次向困難挑戰,永不言敗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我更加要向老漁夫學習,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上我都有墮性,怕吃苦,遇到困難就退縮,看了這篇文章以後是我受到很大的震動,我一定要向老漁夫學習,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上都要迎難而上,想辦法克服困難,解決困難,做一個上進的人。

《老人與海》讀後感15

一個古怪的老頭,釣一條魚,直到天昏地老,海枯石爛。

這就是讀《老人與海》到一半然後兩眼昏花所發出的感慨。此後,這本薄薄的書就被我扔在書架最偏僻的角落,落了一片灰灰的塵。我是一個極度缺乏毅力的女孩,若能把一件持續了半個月的事情延續到一年半載,那是奇蹟。

在今天被動的翻開這本書之前,可憐的老人與海就像雕塑一般充當一個顯示我“學富五車”的工具。我一點也不瞭解它,也不願意去了解它。

驀地,突然發現那些講述如何堅強勇敢的書籍要不就是被強制性的送給人家,要不就是賣給了撿破爛的。那些色彩斑斕的,浮若塵絲的奇書異卷反而奪得了一大片疆域。只有這本孤獨的老人與海,孤獨地在封閉的世界中不停息地自導自演一部相同的戲。翻開柔韌的紙頁,赫然見到“我要和它鬥到死。”着實讓我驚心。

縱使老人頑固不化、愚蠢木鈍,但他的堅持贏過了波塞東的囂張。

轉而想到了自己,從小學畫畫不到一年,放棄了;想當律師,不到半年,喪氣了;想當作家,不到三個月,泄氣了。曾經許下那麼多豪言壯志,就在絕壁前灰飛煙滅。畢竟是年輕。啊,好奇而善變。這是對自己的安慰。

並不是沒有堅持過,但那種枯燥與永無止境的等待是一枚細針,足以穿破一個鼓鼓的氣球。於是曾經那麼多次,承受不住堅持換來的失敗,躲在瀑布裏哭泣。

縱使老人身處險境,但他的生存信念驅走了死神的垂顧。

聽說除了教徒們,人是沒有太多信仰的。時間在句子後面劃上了一個巨大的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