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讀後感合集15篇

學識都 人氣:1.77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人與海讀後感合集15篇

老人與海讀後感1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一個以捕魚爲生的老漁夫桑地雅哥的故事。他出海八十四天卻一無所獲,被其他漁夫視爲倒黴的人,但他並未絕望,最終釣上了一條大魚。他和大魚在海上搏鬥了整整三天,纔將魚殺死,並將其綁在小船的一側。歸程中大魚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回港時只剩下脊骨和尾巴。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筆下的一篇傑作。人際關係只在岸上,存在老人與男孩之間。但是海上的關係卻在人獸之間。至於大海,可敵可友,亦敵亦友,對於漁夫來說,大海提供了獵場提供了各種魚類和灣流,但是灣流也潛藏了兇猛的鯊魚羣,令人防不勝防。老人雖獨立勇捕了十八英尺長的大魚,卻無力驅趕爭食的鯊羣。他敗了,但是帶回去的大魚殘骸,向衆多漁夫見證了他捕獲的戰利品並非誇大,而是真正的光榮。故事結束時,老人不甘放棄,仍然和男孩準備再跨海出征。

細細品讀後,永不服輸,百折不撓是對主人公最深刻的評價。而我們不也應該頑強,不屈不撓向生活之中的困難磨難作鬥爭嗎?

我們總在小小的挫折和困難前亂了陣腳,總認爲自己是註定失敗了,但在《老人與海》中,主人公與鯊魚搏鬥,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就把短刀綁在木漿上。短刀斷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丟了,他就用船舵上扭下的船柄。雖然他失敗了,但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敬重。這種永不言敗,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所缺少的嗎?

愛迪生,衆所周知的偉大發明家,他發明了電燈。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發現電燈的蹤跡,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那種艱辛的實驗過程。他先後用過銅絲、白金絲等1600多種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做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鐘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終於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正是他這種鍥而不捨,永不言敗的精神才鑄就他現在的成就和輝煌。

人的一生之路很長,也充滿着各種磨難和坎坷,只要堅持到底,永不退縮,用心去迎接挑戰,做一個不可戰勝,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讀後感2

《老人與海》這部名著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

這部小說講的是古巴的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人出海捕魚。在一無所獲得四十八天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一條老人從未見過的比他的船還長2英尺的一條大魚。馬林魚拖着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最終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作者海明威爲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屈服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爲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的體現了。曾經爲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的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纔是勝利者。可是,從理想的角度來看,老漁夫是勝利者,因爲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爲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向限度挑戰,超越他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

人生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有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讀後感3

讀了《老人與海》,我便被主人公樂觀,勇敢與執着的硬漢形象所深深吸引。

主人公桑迪亞哥是位“背運”的老人,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第85天出海,經過兩天三夜的搏鬥,最後捕獲一條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歸航途中,多次遭遇鯊魚襲擊,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在這期間,老人以非凡的勇氣,驚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飢餓,疲勞和傷痛,一次次地超越人類的極限。但我們從中沒有看見一滴失敗者的眼淚,卻分明看到強者失敗時高傲的微笑,他是一個硬漢,是一個雖敗猶榮的英雄。

這是一場孤獨的歷程,一個人划着一條小船緩緩地駛向遠海,被大魚拖着在漫無方向,複雜的洋流中四處飄蕩,那種令人恐慌的迷失感,就像一個人在黑夜森林中尋找出路一樣,老人只能和自我對話,和魚對話,和大海對話。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能夠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外在的肉體能夠理解折磨,內在的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被打敗的能夠是肉體,但絕不能是我們的意志。的敵人永遠都是自我,當一個人的意志堅不可摧時,那麼便沒有任何事物會再讓你畏懼。

所謂的“背運”,從未在老人心裏起過一絲漣漪,他在大海上時刻面臨着生與死的挑戰,卻始終沒有產生退縮的心理。而反思我們此刻所定義的挫折,磨難,難以跨越的荊棘,是何等的膚淺。或許,應對這些,老人的臉上只有淡淡的不屑。

儘管老人最終並沒有將大馬林魚安全地帶回家,不是最後的勝利者。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老人難道就不是一個令人崇敬的勝利者嗎?因爲他至始至終,都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他在精神上取得了雖敗猶榮的勝利。在暗潮洶涌的海面上,殘破的小船,冷冷的海風夾雜着濃烈的血腥味,也許這纔是人真正害怕的,唯有不羈的靈魂,才能與大海對抗,與自然對抗,與命運對抗,這纔是真正的偉大,即使他不曾成功過。

老人與海讀後感4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老人與海》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位老人常年獨自在海上打魚。有一次他釣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在返回的路上碰到了成羣的鯊魚。老人使出渾身解數和鯊魚搏鬥,鯊魚把能吃的肉都吃完了。結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

在生活中,我們碰到了困難,也許會迎難而上;但也會畏難止步。比如說張海迪阿姨,她小時候雙腳就已經殘廢,但是她並沒有向挫折屈服,而是以積極、樂觀、自信的態度去挑戰挫折。她天天把詞語貼在牀頭、牆壁上、廚房……經過張海迪阿姨的不懈努力,她終於戰勝了挫折,而且還獲得了榮譽,爲祖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命運,用自信的勇氣來應付自己的不幸。”是啊!當我們碰到厄運和不幸時,與其埋怨命運的不公,還不如鼓起勇氣,振作精神,以剛毅的態度與厄運抗爭。

老人不也是這樣的嗎?老人沒有被任何困難壓倒,他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鬥爭。老人也說過醫生令我最難忘的話:“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當你碰到困難時,你一定不要被挫折壓倒啊!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沒有失敗,但我們假如能夠從失敗中獲取有益的經驗,發現成功的曙光,把失敗看成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那纔是從失敗中獲取的最大的收穫。曾任美國總統的林肯一生遭到無數次失敗和打擊。然而,他英勇卓絕。他失業後,他經過了13次競選,然而有12次的競選是失敗的。他在最後一次,林肯終於當選爲美國總統,他終於成功了,這是一件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他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

我們碰到挫折時,應該要勇敢面對,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我們有了這種奮不顧身、不怕困難的勇氣,就有了征服困難的精神力量。正如歌德所說的:“你若失去了金錢——你只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失掉了許多;你若失去了勇氣——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

現在我們努力起來,讓老人、讓他們永不言棄的精神感動並激勵着我們每一個人吧!

老人與海讀後感5

是什麼感動了我,是什麼扣動了我的心絃,是什麼帶給了我頑強的信念。

聖地亞哥是你的'執着,你那驚人的毅力,給了我無限的感慨。曾經的我是那麼多迷茫,是那麼多幼稚,那麼多不懂事。是你給了我支持,給了我目標,給了我動力。曾經的我沒有一顆恆心做什麼是都是三分鐘熱度,是你用那84天的堅持,讓我懂得了無論做什麼,只要有恆心就一定有收穫。

“老人”一個很是平常的名詞中,有的只是黃昏,只是瘦弱。但聖地亞哥你用行動告訴了我,老人並不是歲月可以打倒的,你有一顆永不被打倒的心。在學習中是那麼多勞累,總是抱怨,總是怨天尤人。但你用行動告訴了我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打倒。瞭解了你,我也擁有了一顆永不被困境打倒的心,高三我知道我一定不會很輕鬆,但我準備好了,爲了心中的夢想,去努力,去拼搏。我不會再爲苦難所曲折,我不會再抱怨,不會再被打倒。

如今一個多變的社會中,人們爲了利益忙碌着,多少人爲了金錢無奈,奔波。老人你用你的執着告訴了我們不能隨波逐流。當人們在能釣到魚的地方掉着小魚時,你卻在無人之地執着着,或許在別人看來是不可理喻,但最終你的執着得到了最好的證明。這個道理告訴了我們: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只要你覺的是正確的,只要你覺得是值得的,那麼你就一直堅持下去,往往隨波逐流的並不一定是好的,執着的並不一定是不好的。

老人是一爲貧苦的家境不好的老者。他站在歲月的巔峯,你並未爲之震顫,你堅強的屹立在這,用不屈的身姿與狂風,冰雪戰鬥。他站在漏雨的屋檐下,與孤獨奮鬥,與死神博弈。他用這平凡的行爲來詮釋着自己,他拼盡一切來努力維持着他的生分和尊嚴。他的每一個行爲都是那麼的普通,那麼多平凡,但他卻鼓舞了周圍的人,並使他們的靈魂昇華。我便是他們的一分子。

老人聖地亞哥,我們所尊敬的老人。他堅強,寬厚,仁愛,充滿愛心。他即使在人生之路上被命運女神所“眷戀”,但他的精神是那樣的不屈,那樣的偉大。他不斷與命運搏鬥,不斷倒下站起。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傳誦,他的毅力值得我們學習,他的恆心是我們成功的關鍵,他的不世同流合污是我們開啓成功之門的鑰匙。老人,你的精神永駐我心房。

老人與海讀後感6

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題記

他,一位老人,一位不相信命運的老人。他不懼失敗,不怕未來,樂觀地面對生活,他——聖地亞哥,一個平凡的漁夫。

《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老人——聖地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但他在第八十五天時,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兩天兩夜。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而且左手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經過努力,老人終於殺死大魚,把它拴在了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大馬林魚的魚腥味引來了鯊魚,老人不願魚被鯊魚吃掉,用刀、用短棍、甚至用船舵趕跑了鯊魚。但是,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在這個艱辛的過程中,老人不僅戰勝了馬林魚,戰勝了鯊魚,其實更是戰勝了自己!

其實,老人也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有些事,你已經努力了八十四次,卻在八十五次放棄,那麼你之前的努力白費了;如果你堅持下去,那成功還會遠嗎?雖然知道堅持的重要,但很多時候都會產生自我懷疑而不能堅持,在最後關頭放棄。而老人不向大海屈服,更是不向自己低頭。

生活中,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記得去年夏天剛學游泳時,憑着自己的滿腔熱血以及對游泳的熱愛,興致很濃,每天都會勤加練習。可久而久之,在重複的動作中,我慢慢變得厭倦,甚至有點牴觸。但是一想到兒子在看着我,就告訴我自己:“堅持就是勝利,我要加油!”於是又開始一遍又一遍的練習,此時的堅持只是因爲相信,只有努力纔會成功!事實證明,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進步不小,終於學會了游泳。

第八十五天,代表了希望,也代表了失敗。但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能承受失敗的勇氣,那麼也就失去了獲得成功的可能!最重要的是要把這種信念根植於心中,在前進的道路上纔不會迷失。

老人與海讀後感7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經典之作,他用生動的語言、感人的故事,春風化雨般地滋潤着讀者的心田。讓我來說一說這一本書吧!

這一篇小說主要內容是,老漁夫聖地亞哥已經有八十四天沒有打到魚了,在他第八十五天出海打魚時,他釣到一條大馬林魚,他與魚搏鬥了三天,魚才死去。老人把魚綁在船邊,在迴歸漁港的過程中,他受到了鯊魚羣的攻擊。老人一路擊退了鯊魚的攻擊。等老人回到漁港時,大馬林魚只剩下了白色的骨骼。

當我讀到“老人已經有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時,我的心裏好像有一點不知名的情緒,有些像傷心,有些像惋惜,還有些像同情。作爲漁夫,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了,這個老人是走了黴運嗎?這麼長時間都沒有捕到魚,是他捕魚的本領有問題,還是大海不給力?爲什麼沒有魚咬鉤呢?我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上天能賜予老人好運。

我繼續往下讀,當我讀到“老人捕到了一隻大馬林魚,與魚搏鬥了三天,才把魚弄死”,我感受到了老人不畏懼困難的精神。你看,那麼大的一條馬林魚,比老漁民的船都還要長兩英尺。這麼大的魚,有幾個漁夫能獨自一人把它捕起?而這一位老人呢,只有他自己一個人在海上奔忙着,只有他自己一個人在海上戰鬥着。這是多麼強大的勇氣啊!

接着,我又讀到了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面,如此驚心動魄!老人拿着魚叉攻擊鯊魚,魚叉丟了,再用尖刀刺,從始至終,老人沒有想到過放棄。鯊魚是多麼兇猛可怕的動物啊!又有多少人敢招惹它們?可老漁夫卻不怕,儘管他年紀大了,儘管他獨自一人,儘管他遠離漁港。老人拿起了武器向鯊魚們宣戰,保護他的戰利品。老人這敢與困難做鬥爭的精神讓我敬佩!

你看,在這部小說中,馬林魚可以看作人生的目標,鯊魚不就象徵着人生中的困難與挑戰嗎?我們要向人生的目標進發,那成長的過程中,少不了困難與挫折呀!我們要像老人一樣,敢於鬥爭,敢於反抗!絕不向命運屈服!在人生的大海上揚帆遠航!

老人與海讀後感8

翻開這本書,我彷彿看見了一片汪洋大海,一隻小木舟在海邊晃動,上面是一個枯瘦的老人。這便是那古巴老漁夫桑提亞哥,我隱隱看見,他踏着舟進入了大海。

海面波瀾涌動,時光飛逝,八十四日匆匆的,又慢慢地流逝着。老人的魚桶依舊空蕩,老人的肌膚已經近乎包着骨頭。緊接着,魚來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漁夫與它搏鬥,魚竿劇烈的晃動,那上面竟閃爍着老人不屈的光輝。他奮力搏鬥,咬緊牙關,終於將魚拉上岸。可是命運如此不幸,那大馬林魚卻已經被更大的魚吃的只剩下骨頭……

我彷彿注視着那搏鬥時發着光輝的魚竿,不禁陷入了沉思:我們能像那老漁夫一樣堅強不屈的在海上戰鬥嗎? 能在最困難的時候站起來面對困難嗎?連續的考試失利便會矇蔽我們的內心,常常被學習的困難擊倒。我們真的能像老漁夫桑提亞哥一般嗎?這本書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不變的真理:人不是爲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克服困難。上帝關上一扇門時,總會開啓另一扇窗。

“那雙眼睛啊,像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老漁夫在八十四天內都未打到魚,他依舊樂觀。曾任美國總統的林肯一生遭碰到無數次失敗和打擊。.他失業後,他經過了13次競選,然而有12次的競選是失敗的。但是,他沒有放棄,他懷揣着夢想與堅持,終於站在了總統的講臺上。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堅持了,不管結果如何,只有拼搏過、奮鬥過,纔會無憾。

我們碰到挫折時,更應該要勇敢面對,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正如歌德所說的:“你若失去了金錢—你只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失掉了許多;你若失去了勇氣—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老漁夫在遇見大魚時的勇氣是多麼可貴,那我們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在勇氣與毅力之下也都不足爲懼!

人生便如老漁夫身邊的海,孤獨與失敗便是海中無魚的日子,每當機遇如大魚一般涌來,我們應不懼危險不斷前進!

老人與海讀後感9

陰沉的天空,波濤洶涌的海面,一隻小船搖搖晃晃的行駛在海面上,一位老人獨自站在船上,孤獨的目光眺望着遠方……

這是我讀了《老人與海》後久久無法忘懷的,深深的印在腦海中的場景。故事描寫的老人聖地亞哥是個倒黴的人,在84天的奮力撲捉下依然沒捕到魚,就在第85天,他驚喜地發現了一條1500磅大的馬哈魚,老人知道自己不一定能成功捉捕,還是決心試一試。他對大魚說:“我跟你奉陪到底!”,最後竟意外的成功了。在老人辛辛苦苦抓到了大魚之後,考驗依然沒有結束。魚又大又長,他將魚綁在船的一邊。回航時,大魚的血腥味引來了鯊魚一次又一次的襲擊。魚肉都被鯊魚咬去了,但並沒有摧殘他的意志。最終他的頑強意志卻沒能得到好的結果,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老人雖然身衰力竭,卻始終沒有停下行動的腳步,是一種面對苦難的奮力抵抗,是一種面對存亡和勝敗的追求,而這種追求是頑強的、不懈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誰不會經受一些挫折和失敗?此時是放棄?還是拼搏?作者給我們的啓示就是如此:困難時的進取與行動,是面對成敗的關鍵,每個人的價值和意義都體現於行動本身。而泰然自若地接受失敗,沉着勇敢地面對死亡,也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人類不應該向命運低頭,要用永不服輸、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面對失敗。

他是個失敗者,但同時他又是個勝利者。

敗在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仍然沒有捕到一條有用的魚,勝在他能給在遇到困難時的用堅定的意志勇敢面對。

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一個人能夠從失敗中獲取有益的經驗,發現成功的曙光,把失敗看成是同鄉成功的必經之路,那纔是從失敗中獲取的最大的收穫。

我們雖然不可能像老人去一個蒼茫的大海,不服輸地和鯊魚搏鬥,但我們可以在跌倒後,像老人那樣,以頑強的毅志,勇敢的站起來,走向未來……

老人與海讀後感10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可就是打不敗他”這句話出自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正是這句充滿哲理的話,帶我走進了這位偉大的老人頑強的內心世界,領悟了這本著作中這個“神話”的真諦。

當我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愛不釋手。那時的我廢寢忘食,全神貫注地看。即使到了吃午飯的時間,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我仍然一心一意地看着書。直到黃昏時分,我才終於從“書的海洋”裏回到了現實。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每天都會在腦海裏出現那本書的畫面。

《老人與海》的故事是說,有一個老人名叫聖地亞哥,他住在海邊,一生以打漁爲生。有一次,聖地亞哥出海打漁,他剛到海中,海面上就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老人奮力抓住船邊,不讓自己被風吹下船。就這樣,老人和暴風雨對戰了幾個小時。最後,老人全身溼透了,漁船裏全是水。聖地亞哥已經在海上捕了84天的魚了,可是,聖地亞哥連一條魚都沒釣到,就在聖地亞哥快放棄的時候,突然,一條大馬林魚上鉤了。老人和大馬林魚打了兩天兩夜,終於在第三天,老人打敗了大馬林魚。在回家的路上,有幾條鯊魚聞到了血腥味來了……最後,老人拿回的是一副骨架……

在生活中,我們碰到困難,也許會迎難而上,但也會畏難止步。可是,聖地亞哥老漁夫在84天沒打到魚的情況下,始終堅持與絕望的處境做鬥爭。直到第85天收穫到的大馬林魚,老天卻依舊沒有眷顧我們飢寒交迫的老人,在面對強壯的鯊魚時,老人依然沒有一絲膽怯,與強大的對手展開了殊死搏鬥。我們遇到的一些困難在老人看來,只不過是小小的挫折。我們應該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它,當我們懷揣着希望,所有的絆腳石不過是成功路上美麗的小插曲。挫折過後,我們也將像老人一樣,即使帶回的只是一副骨架,但卻是我“浴血奮戰”後榮耀的象徵。

無論是與書中的那個老漁夫比,還是和生活中的強者比,我都不如他們堅強,不如他們有毅力。但從現在開始,我要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學會堅強,做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讀後感11

有誰還會記得——在那一片汪洋中,駕駛着小船的老人,是那樣的渺小,又是那樣的卑微。可卻絕不向命運低頭!即使挫折再多,即使最後的結局是那樣的途遙日暮。但是,卻不後悔,因爲努力過!

整整3天,老人與金槍魚的搏擊再繼續,老人在奮鬥着,老人在掙扎着,老人在向命運鬥爭着!難道僅僅爲了一條金槍魚?不,還爲了那人性的高貴,人格的尊嚴,我命由我不由天!終於,老人勝利了!老人戰勝了命運!可是,天不由人願,在歸途中,老人遇到了一羣鯊魚,老人明知,只要放棄金槍魚,就可以逃脫,可是老人放棄了嗎?沒有!老人再一次向命運發起了挑戰,扞衛着自己和全人類的尊嚴,哪怕賭上性命!我可以被摧毀,但絕不能被征服!即使敵人在強大,我也要用我的一切去守護我的尊嚴,尊嚴是無價的!終於,老人拿起了魚叉,在搏擊中,魚叉丟了,可老人又拿起了刀子,刀子斷了,又拿起了棍子,棍子丟了,又拿起了船舵!老人用盡了最後的武器,可惜的是老人依舊沒有阻止鯊魚,但是,老人真的輸了嗎?老人輸給了鯊魚,輸給了命運嗎?不!老人沒有輸!老人戰勝了自我!戰勝了命運,一個雙手生有毛病的老人,一個在大海中用尊嚴與命運搏鬥的老人,是那樣的頑強而又偉大!我永遠都無法忘記老人在絕路時說的話:跟它們鬥,跟它們鬥到死!這就是一個到了絕路也不放棄的老人,此時此刻,老人的靈魂在我腦海中彷彿被沐浴着一層閃亮而又柔和的金輝,變得那樣高大!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永遠也不能磨滅!

貝多芬說過,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是啊,在那波濤滾滾的大海里,在破敗的小船裏,老人那句:我和你奉陪到底!的聲音淹沒在那滾滾汪洋中,但是,老人的精神卻與世長存,那是一種無法磨滅的,神奇的魔力。

人一定不能被打倒!

老人與海讀後感12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48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最終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終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爲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能夠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終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爲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以往爲自我的夢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我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終的勝利者,因爲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可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纔是勝利者。可是,在夢想主義者眼裏,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爲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能夠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我的限度,但正是因爲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爲,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爲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並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我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讀後感13

有一位老漁夫,他的名字叫聖地亞哥。

這裏的漁夫最喜歡到那條叫墨西哥灣的海灣打魚,因爲墨西哥灣是一條暖流,海水呈深藍色,非常適合魚類生存。

聖地亞哥是這裏的一位老漁夫,他勤勞、堅韌、善良。他一開始八十四天都沒有捕到魚。在剛開始的四十天裏,有個叫馬諾林的男孩子一直跟着聖地亞哥一起出海捕魚,可是四十天過去了,他們一條魚都沒有捕到。一天回來的時候,馬諾林請他去喝杯啤酒。岸上是忙碌的人們,一些工人正把捕捉到的大馬林魚剖開,像攤開大紙片一樣排在木板上,然後把排好的大馬林魚擡到附近的收魚站。他們在一個角落裏坐下來,想着以前他們不到大馬林魚的景象。聖地亞哥居住的窩棚是用大椰子樹的苞殼做成的。苞殼是從大椰子樹上扒下來的,被當地人叫做“海鳥糞”,這種苞殼很堅韌,也很大塊,只要把他們一塊一塊地排好,用繩索綁牢,再把它搭起來,就蓋成了一間房子。

第二天聖地亞哥決定把船駛向更遠的地方,結束這八十四天的黴運。他先捕到了一條長鰭金槍魚,當看到長鰭金槍魚差不多被拉出水面時,聖地亞哥突然一用力,把它釣上來。又上鉤了一條大馬林魚。

大魚拉着小船,保持着原來的速度向前遊。第二天他把金槍魚給吃了。第三天大魚跳出水面,一共跳了十次。大魚被他釣上來了,大魚的血引來了一條灰鯖鯊。鯊魚咬住大馬林魚的尾巴,聖地亞哥用魚叉叉進鯊魚的腦子,鯊魚沉入海里了。先是兩條鏟鼻鯊,再是一條鏟鼻鯊,然後又是兩條鯊魚,不過聖地亞哥都把他們打死了,每條鯊魚都咬了一塊肉。晚上又有一大羣鯊魚把大馬林魚吃光了。

他回到了岸上,他躺在窩棚裏。馬諾林發現他回來了,就給他倒了一杯咖啡。

聖地亞哥睡着了。

讀了《老人與海》這本書,我學到了堅持就是勝利。

老人與海讀後感14

《老人與海》是一篇勵志文,更像一篇戰鬥的檄文。書中人物聖地亞哥的故事深深觸動了我。

老人聖地亞哥以捕魚爲生,但他卻連續60多天沒有捕到一條魚,生活迫使。出海到更遠的地方捕魚,在茫茫大海中漂泊了兩三天,他終於捕到了一條比船還要大的大馬林魚。在幾天的相持搏鬥中,聖地亞哥戰勝了大魚,回家途中,大馬林魚被鯊魚不斷攻擊,老人始終沒有放棄,上岸後,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具白骨。雖然最終他一無所獲,但我知道他收穫了拼搏的鬥志和豐富的人生。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如此。隨着年級的增高,作業越來越多,我每天寫完作業後已十分疲憊,加上一些課外作業,我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可我並不想丟下這個能滋養我心靈的愛好,所以,不論作業做到什麼時候,我都堅持讀書半小時,現在書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食糧,一日不讀書,我便覺得渾身不自在。讀書時間也不再程式化,有空則多讀,無空則少讀,讀書不再是剛開始的完成任務,卻成了一種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習慣。因爲我漸漸喜歡上讀書,讀的書也越來越多,我的作文寫起來也順暢,容易了許多。

每當我寫作業累的時候,我會捧起書來,讀着讀着,疲憊便煙消雲散;每當我委屈、苦悶時,我也會捧起書來,書猶良藥,漸漸慰藉了我的心靈;灰心、失望時,我會想到書中的聖地亞哥老人,於是我又能鼓起勇氣直面困難。

記得有一次班級舉行持久作文賽,內容是每天寫一篇500字的作文。剛開始還可以堅持,可時間一長就吃不消了。正當我想放棄時,我想起了《老人與海》中的聖地亞哥,他在捕到大魚後,被大魚拖來拖去,不也曾想放棄嗎?但他從未動搖,整整不吃不喝堅持了兩天半,與大魚相持,我有什麼理由放棄呢?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我贏得了我人生中最熱烈的掌聲。

《老人與海》讓我明白了堅持與奮鬥的意義。

老人與海讀後感15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寫的一篇中篇小說,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84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在第85天的時候發現了一條重量超過1500磅的大馬林魚,並開始了長達3天3夜的搏鬥,大魚才終於筋疲力盡浮上水面,被他殺死。在歸程中,老漁夫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大馬林魚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老漁夫聖地亞哥給我感觸最深,他有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儘管他已經八十多天沒有收穫,可他還是天天擁有着希望與自信。在釣起大馬林魚的那幾天,那條頑固的魚拉着聖地亞哥游來游去,儘管老漁夫的左手一再抽筋,可他仍然使勁的拽住魚竿;儘管他的手被魚線劃出一道道血痕,但他還是永不言敗,繼續堅持着;儘管他辛苦釣起的魚被鯊魚吃了個一乾二淨,他還是頑強地跟鯊魚們鬥智鬥勇。雖然老漁夫只帶回大馬林魚的骨架子,但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爲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我十分敬佩聖地亞哥。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堅持不懈、自信的精神。

在生活中,挫折是必不可少的歷練,這些小小的挫折不值一提。面對挫折,我們應該像老漁夫聖地亞哥一樣,在困境中迎難而上,這樣,即使失敗了,也問心無愧,因爲我們做出過嘗試。而每一次失敗,對我們而言都是一次磨練。

老漁夫在與大馬林魚搏鬥時,沒有退縮,還留有與大馬林魚拼搏的勇氣,和戰勝大馬林魚的希望。老漁夫就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敢於挑戰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

“老漁夫想:這裏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當我讀到這裏時,我十分敬佩老漁夫,他沒有滿足於一些小魚,而是把目光放在了更遠處的更大更好的魚,向着更大的目標前進。

合上這本《老人與海》,我不禁思緒萬千,這本書,給了我生活的信心和麪對生活的勇氣;老漁夫聖地亞哥使我明白了做人不應該被任何困難所屈服,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鬥爭。在現實生活中,碰到困難是難免的,最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對,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從失敗中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