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三國鼎立》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1.76W

以下是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三國鼎立》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借鑑!

七年級歷史《三國鼎立》說課稿

  《三國鼎立》說課稿

一、教學分析

A.教材分析

《三國鼎立》是《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的第一課。本課主要介紹了國家從分裂到局部統一的過渡時期的歷史,上承漢文化,下啓西晉統一全國。教材內容較爲單薄,對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繫分析不足。我利用多媒體來開發課程資源,採用地圖在課件上的直觀呈現來幫助學生理解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繫。

B.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表現欲強、思維活躍。但仍以形象思維爲主,對事物的認識常帶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課件中我主要用地圖、動畫、圖片來使抽象歷史形象化。

二、目標定位

基於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根據《新課標》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A.“魚”:

瞭解三國鼎立形成的史實。【課標內容標準】

B.“漁”:

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掌握:

1.從史實歸納出歷史論斷的方法;

2.客觀、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曹操)的技能;

C.“欲”:

1.激發學生渴望統一、熱愛和平的情感;

2.使學生形成主動了解歷史知識、研讀歷史資料的`願望,形成古爲今用運用歷史經驗的願望。

重點、難點:

其中教學重點是瞭解官渡之戰、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與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從積累歷史知識的角度出發,我將其確立爲本課的重點。突出重點的策略是看圖說史強化記憶。)

難點在於客觀、辯證地評價曹操。

(難點難在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分析和綜合能力,突破的關鍵在於牢牢把握“論從史出”的利刃。)

三、教法學法

爲了順利實現目標,突破重難點,結合學生認知規律,我選擇採用“精問啓導,情境再現”的教法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法。

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關鍵在於: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來創設情境、還原歷史,組織學習活動。這點將在教學過程三環節中一一體現。

四、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的三環節實質是:導入—新授—拓展。

(一)現實出發,設疑激趣

課前,我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來營造氛圍。上課伊始,我提問學生:你知道三國中的哪些歷史人物?學生回答後我指出:歷史上的曹操,有人認爲他是“英雄”,有人稱他爲“奸雄”,還有人喚他作“奸賊”,你怎樣評價曹操呢?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走進三國,首先去了解曹操。(歷史學習從現實開始,變學生“要我學”爲“我要學”。)

(二)感知理解,歸納建構

新授主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分四步走:初步感知——情景再現——話說曹操——梳理鞏固。

第一步:初步感知

小組合作學習,從課本中提取相關信息,完成填表競賽卡。

戰役

名稱 作戰

時間 作戰

雙方 戰役

特點 戰鬥

結果 原因

分析 意

官渡

之戰

赤壁

之戰

教師暫不評價學生的合作學習成果,讓學生隨學習深入自主校對。這樣來培養學生從史料中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實現初步感知。

第二步:情景再現

知識重點1——官渡之戰

①幻燈片定格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形勢圖》上,我提問學生:

東漢末年人們的生活環境怎樣呢?人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北方有實力的割據政權有哪些?

(讓學生通過感性瞭解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理性認識人民對和平統一的嚮往。明確袁、曹勢力,引出官渡之戰。)

②結合課件演示,學生簡述官渡之戰的概況,再結合史料交流探究——曹操爲什麼能以弱勝強打敗袁紹?

引導學生歸納:

●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 。

●經濟上,實行屯田,重視農業。

●知人善任,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

●袁紹傲慢輕敵,不能聽取正確意見。

③出示《官渡之戰後形勢圖》,引導學生認識官渡之戰的意義在於爲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那麼,下一步曹操統一南方面臨的對手是誰呢?

知識重點2——赤壁之戰

①學生結合課件演示簡述赤壁之戰的概況,再交流探究——赤壁之戰曹操以多敗少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引導學生明確:

●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慣水戰。

●曹操驕傲自滿。

●孫劉聯軍戰術正確。

●曹操還不具備統一天下的實力。(根本原因)

②在此基礎上,學生再自主校正填表競賽卡,完成對知識重點的強化積累。我引導學生繼續思考:赤壁之戰曹操的失敗會給三方帶來什麼變化?

知識點3——三國鼎立

出示《三國鼎立形勢圖》,讓學生完成填圖練習,教師再課件演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識點4——三國經濟

請三名學生分別代表三國談談本國的經濟發展情況。結合圖片我將引導學生明確以下要點:(課件展示)

新授第三步:話說曹操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曹操的故事?請同學們聯繫與曹操相關的史實,評一評你心目中的曹操。

“熟悉”了曹操,再指導學生:以史爲據評價,看主要功績,做到全面客觀、一分爲二。難點的突破迎刃而解。

新授第四步:梳理鞏固

1.梳理板書

師生共同回顧,圖文示意,梳理板書。不僅歸納了“一種局面、兩大戰役、三國鼎立、四位人物、五個時間”的知識點,還形象地展示了歷史的發展脈絡,幫助學生實現歷史知識樹的建構。

2.課堂搶答

是對學生運用歷史知識的檢測。

(三)拓展遷移,古爲今用

1.以古啓今

你最喜歡三國中的哪位人物?他的爲人品質給你哪些啓示?

2.以今尋史

有人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大陸與臺灣的分離與三國鼎立的形成有何相似之處?請同學們課外查閱相關史料進行比較歸納。

使學生形成主動了解歷史知識、運用歷史經驗的願望,讓歷史學習“從現實中來,回現實中去”。歷史與現實無縫對接。

五、優化思考

在中國古代史的教學中,我在嘗試 “以一根主軸串聯所有歷史知識、用一個問題落實所有知識點”的模式,於是本課的設計我從“評價曹操”切入;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充分利用圖片、地圖、圖表、音像等媒體來創設情境,學生便能走進歷史去理解歷史。凸顯了“信息技術爲課程服務,信息技術與課程交融整合”的理念;注重加強歷史與現實間的聯繫來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促進學生歷史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藉此機會想和專家們商榷的是:這是否完全適用於世界史的教學?

請多多指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