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說課稿《風箏》

學識都 人氣:7.91K

 一、說教材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風箏》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風箏》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魯迅,體裁爲散文詩。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爲主題,是繼“人生”“自然”“科學”主題之後爲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設的單元。在本單元所選的五篇課文中,《風箏》是意蘊最豐富的一篇,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好教材。《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

課文特點:

《風箏》一文富有真情實感,很切合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通過對風箏事件的敘述,似乎於兄弟間發生的誤解衝突中展現濃濃的親情,表達主題。細讀作品,作者的立意遠不止於此。從作者事隔多年後仍悔恨交加,悲憂交集看,作品還揭示了封建陳腐思想對兒童自由、活潑天性的扼殺,深刻地闡述了“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一科學道理。全文情詞真切,思想深刻,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嚴肅的自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響、無端壓制子弟的父兄,表達了對冷酷現實的極端憎惡和對春日溫和的熱烈憧憬。全文情詞真切,思想深刻,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說學生

七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是,對於本文這樣意蘊深厚的文章,則容易出現: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所以要考慮讓學生多讀,要保證學生思考的時間,要多讓學生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學習,要重視引導、多給學生鼓勵。引導幫助學生認真品味文中思想、情感,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喚起他們對生活的關注和感受,拓展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文化品味,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引導他們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從而領悟到寫出真情實感是寫好文章的關鍵。

 三、說目標

從“知識和技能”“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確定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讀描寫“誤解和衝突”的語句,進行語言積累,積累文學常識。

(2)圈劃文中表示“誤解和衝突”的內容,體會賞析散文的基本方法; 提出疑問,合作探究,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主動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

(3)梳理文章層次,繼續鞏固記敘文的有關知識,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閱讀能力。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感悟“誤解和衝突”中的情感,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2)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閱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過程和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題。

 4、寫作指導:學習本文在敘述中飽含深情的寫法。

 四、重難點

根據七年級學生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及敘事散文閱讀的基礎,結合本文的特點,預設本文的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閱讀整體感知全文,感受兄弟手足之情,梳理文章層次,理解文章內容和主題,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教學難點:結合個人人生經驗及閱讀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說教法

本文的教學以一箇中心問題導引梳理文章內容層次,感知主旨。

1、採用情景法激發學習興趣;速讀了解文章內容;

2、以問引讀,合作探究,重點理解我對小兄弟的.虐殺和悔意,及得不到原諒的悲哀根源;

3、以圈畫重要詞句並賞析品讀來落實重點,理解主題;

4、通過自主質疑、合作探究來啓迪思考。

力求在教學中體現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體現課堂民主、師生平等對話和發揮雙方主動性與創造性的教學理念。

 六、教具:小孩嬉戲圖片、小兄弟癡迷圖、遊戲音樂及視頻、多媒體展示

 七、說學法

要求學生按照明確的目標進行課前預習,自學生字詞,查閱資料,梳理文學常識,初讀了解文章大意;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啓發、討論、探究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梳理層次;在閱讀思考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寫作技巧,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八、說流程

1、情境導入,初步感知

設計意圖:出示圖片,形象直觀的創設情景,導入文本研讀。

(1)配兒歌展示兒童嬉戲圖片或視頻,感受幸福童年。

(2)導入新課:我們的童年是幸福、快樂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幸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4課《風箏》,瞭解在舊中國,封建教育觀和家長制下的兒童生活吧。

(3)我們欣賞欣賞優秀的文學作品,就是在和文學大師進行意味深長的對話。欣賞的過程,應該成爲對話的過程。如何開展閱讀對話呢?我們可以嘗試從這幾條途徑入手: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生活對話;拓展實踐。

 2、對話文本,落實重難點

輕鬆的心情利於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而朗讀全文,既積累了詞語,又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我讓四名學生來讀課文,利用古箏曲《高山流水》做背景音樂、渲染氣氛,讓學生邊聽邊思考:

(1)我們瞭解了本文是一篇回憶體、記敘性散文。文章1、2自然段寫眼前北京的冬季放風箏情景。這令作者想起了對一件往事,那是一件什麼事?哪些段講述了這件事?

(2)這件事過去了二十多年後,作者心裏不能釋懷,他有什麼願望?是什麼使他有了這樣的想法?作者得到弟弟的原諒了嗎,爲什麼?哪些段寫了他思想轉變,想補過卻不能,內心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