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四篇

學識都 人氣:2.47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四篇

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 篇1

一、說活動背景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家長們總是儘自己的一切能力,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努力使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多的快樂。可越來越多的孩子脾氣急躁、自私自利、經不起挫折,找不到快樂。

《快樂口袋》是篇格調歡快、充滿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故事裏的裝滿小動物快樂的“神奇口袋”不但讓小動物們充滿友愛、快樂,還能幫助小動物們克服困難、重新找回快樂,它生動、有趣、充滿愛心的情感主題,既讓幼兒在聽賞中着迷,又留給了幼兒較大的解決問題、思考問題的空間,還能讓幼兒很直觀地明白快樂是什麼,快樂究竟在哪兒?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把目標定爲:

1、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並體驗故事中小動物們的快樂。

2、積極參與討論,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3、能發現快樂、分享快樂,培養積極面對生活的良好個性品質。

三、說活動教學法

教法和學法既是矛盾的統一體,又可以相互轉化。根據本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我設定的教學法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的內容,爲幼兒創設情境,就彷彿讓幼兒置身於實際的環境中。

2、交流討論法:我將改變以往的提問模式爲開放式提問。如:小朋友們, 森林裏住着一羣可愛的小動物,他們都是誰呢?小猴子發現的這隻神奇的口袋只能裝什麼呢?等這些問題來啓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的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說的空間。

四、說活動過程

本節課,我將活動過程分別爲四個步奏進行,分別是:

激發興趣---體驗作品經驗---鞏固作品經驗---遷移作品經驗

第一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出示自制口袋,先引起幼兒的注意力,然後再提出問題“小朋友們,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神奇的東西是什麼呀?”這樣可以引發幼兒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的關注和興趣。

第二步:根據幼兒好奇、求知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幼兒欣賞故事,我們爲幼兒提供故事錄音,供幼兒欣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着、支持者、合作者,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氛圍中與老師、同伴說說各自看到的是什麼。

第三步:由於大班幼兒都是具備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們都是提出問題,如 森林裏住着一羣可愛的小動物,他們都是誰呢?小猴子發現的這隻神奇的口袋只能裝什麼呢?等一系列的問題,讓幼兒自己去思考、去說一說。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着、支持者、合作者,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氛圍中與老師、同伴說說自己的想法。

第四步:“遊戲是幼兒的天性”,作爲教師,應創設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故事情景,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學習,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讓他們充分表現自我和大膽的說話。

活動延伸:和家長一起製作一個快樂口袋

五、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遵循《綱要》指導精神,最大化發揮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利用家園互動的平臺對活動進行延伸,這樣可以培養幼兒能發現快樂、分享快樂,並積極面對生活的良好個性品質。

本節課還有一些環節尚待改進:

1、讓幼兒自己分配角色表演故事,利於加深對故事的體會和理解。

2、結束部分應播放快樂的背景音樂,讓幼兒與老師分享自己的快樂。

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彩色的雨》是一首優美動聽、充滿童真童趣的散文,它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了娃娃心中彩色的雨。散文中形象的把小雨點比喻成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那黃色的、藍色的雨衣,象一片片彩色的雲,那綠色的、紫色的傘兒象一朵朵彩色的花,那一雙雙紅雨鞋象一艘艘小紅船,這些生動的比喻構成了一組組排比句,增添了散文的韻律美。同時,散文中把構成彩色的雨的雨衣、傘兒、紅雨鞋在雨中的動態都描繪的有聲有色,作品不僅畫面感強,想象豐富,而且語言凝練,韻律和諧,有較強的音樂性,即樂意躺幼兒欣賞彩色的雨的美麗景色,又可以讓幼兒欣賞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在這同時又能激發幼兒動手製作彩色的雨的強烈願望,因此這篇《彩色的雨》適合大班幼兒進行教學。

(二)幼兒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較好,表達事物連貫、具體、口語化,進入大班以來已學會了一些散文,如《雲彩和風兒》、《叮咚叮咚的琴聲》等,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有了一定的瞭解,學習散文有一定基礎,但由於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貧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弱,尤其對散文中的精練的語句所表達的畫面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因此讓幼兒學會用散文中的優美語句來回答問題,更好的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同時,我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在藝術方面的發展比較協調,爲突出幼兒的動手能力也書記了動手操作的內容,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會恰當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彩色的雨",展現雨中即景來符合散文優美的意境,因此我設計了這節綜合教育活動課。

(三)重點、難點

熟悉散文內容,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感受比喻、排比的生動韻律,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將雨衣、雨傘、雨鞋比喻成自然界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能力。

(四)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學習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2、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將雨衣、雨傘、雨鞋比喻爲自然界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

3、通過講講、做做的活動,會恰當的運用各種草料製作"彩色的雨",展現雨中即景,體驗同伴相互合作的快樂。

(五)教學準備

1、教具;《彩色的雨》圖片一幅,錄音機。

2、學具:油畫棒、紅豆、綠豆、黃豆、掛曆紙、皺紋紙、臘光紙、火柴棒、膠水、剪刀等。

二、 說設計

(一)教法

我採用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動手操作法來進行教學,通過直觀教學法視聽結合欣賞,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散文的內容,通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的比喻、排比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作品的意境,通過動手操作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二)學法

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我通過"晴天、雷雨"的天氣變化來到如課題;"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啓發引導--分段理解";"激發願望--大膽製作"的學法,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議議、做做,讓幼兒能輕鬆的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三)教學程序

1、導入活動:師生律動出場

(1) 教師:小朋友們,美麗的春天到了,我們一塊去郊遊吧!你們聽什麼聲音,呀,下雨了,我們趕快找個地方坐下來躲躲雨吧。(放音樂進場)

(2) 教師:外面下雨了,小朋友們你們見過雨嗎?雨是什麼樣子的?雨又是什麼顏色的?

教師總結:雨是透明的、無色的,它是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

2、請幼兒欣賞散文,初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教師:有位娃娃她眼中的雨很特別,你們想知道嗎?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娃娃眼中的雨是什麼顏色的。

幼兒欣賞散文,教師提問。

(1) 這篇散文的題目叫什麼?(《彩色的雨》)

(2) 在散文《彩色的雨》中,你都聽到了些什麼?

(讓幼兒初步感受散文的內容)

3、欣賞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意境和有趣的比喻。

(1) 教師:雨衣、雨傘、雨鞋它們象什麼呢,現在,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彩色的雨》這篇文章。

(2) 幼兒欣賞散文。

(3) 教師提問

*教師:雨衣象什麼?爲什麼說雨衣象雲?

*教師:雨傘象什麼?爲什麼說雨傘象花?

*教師:雨鞋象什麼?爲什麼說雨鞋象船?

(引導幼兒用散文中的優美的句子來回答)

*教師:雨衣、雨傘、雨鞋還象什麼呢?

(4) 教師:小朋友,你最喜歡散文中的哪句話?

(5) 再次完整的欣賞一遍散文,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教師:《彩色的雨》這篇散文很美,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散文,大家一邊聽一遍跟着錄音機朗誦。

4、幼兒動手操作,會恰當的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彩色的雨景圖,體驗合作的快樂。

(1) 教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現在用你們那靈巧、能幹的小手相互合作把彩色的雨和美麗的雨景做出來、畫出來吧。

(2)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 師生共同對作品進行評價並展示作品。

(4) 請個別幼兒紡編《彩色的雨》這篇散文。

教師:小朋友做的雨景圖真漂亮,誰願意來學着《彩色的雨》這篇散文來說說你做的美麗的雨景圖呢?

(教師請個別幼兒紡編散文《彩色的雨》)

5、活動結束

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 篇3

設計意圖:

新《綱要》指出“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這天剛下過雨,出了太陽就出現了彩虹,所以我馬上聯想到故事,《七彩蝦》我因時因地靈活地運用了這天然的教育素材。更好的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感受該故事所包含的情感。這一內容的選擇,遵照新綱要有關條例我認爲(一)即合適幼兒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二)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雖然故事中只是說小青魚幫蝦公公實現了一個心願,其實,已在潛移默化地教育幼兒從小就應該愛父母尊敬老人。(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彩虹幼兒都知道,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對彩虹的形成定有很強的好奇心,所以在該活動之中,我可以適時的引導幼兒區域活動中來畫畫、做做彩虹,讓他們初步地瞭解色彩是來源於光的

作用,這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說教學目標:

我的教學目標有2點

(一)理解故事情節,感受小青魚尊敬老人的情感。

(二)能大膽地運用動作、語言進行表現故事內容。

幼兒在理解內容之後自然而然地會聯繫生活現實。小青魚因爲幫助了別人而得到了快樂。同樣,在社會生活中老人是需要更多的關愛的人羣,通過該活動可以讓幼兒在心靈深處透出象七彩蝦一樣的美麗,用自

己的力量去愛老人、幫助老人。也符合了綱要的《要求》指出:提供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通過動作、語言地表現形式他們能更大膽地表達情感、理解和想象。

新《綱要》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讓幼兒感受情感是本活動的重點。用身體動作進行表現則是難點。

說準備:

我的準備有圖片、配合故事、繪畫紙和油畫棒人手一份,主要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下來理解故事,體驗故事所表達的主題,通過塗塗畫畫感受彩虹的美麗七

彩光的美麗,知道我們身邊處處都有七彩顏色有了七彩顏色畫畫更美麗,打扮東西更漂亮。

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步驟分四步,第一猜謎語,通過猜謎語這種形式,讓幼兒從生活中瞭解彩虹的七彩和拱形的特點。第二,小青魚和蝦公公主要讓幼兒熟悉作品的內容,瞭解他們的生活,這裏我採用

1、直觀的教學法,比如活動一開始當幼兒猜出謎語後我就通過觀察圖片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彩虹的特點,這是滿足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需要。

2、分析欣賞法,首先讓幼兒欣賞前半部分後,設置懸念“你猜猜看小青魚看到蝦公公傷心的樣子會怎麼做?”既給他們想象的空間,又培養幼兒對他人、社會的親近態度,“如果你是小青魚的話除了它的辦法你會怎樣做呢?”第三,學學小青魚和蝦公公,用大膽地動作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實現自己的'價值,體現自己對他人的作用,知道哪怕是一聲體貼的問候,都會給人帶去快樂。第四,延伸活動,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塗塗畫畫彩虹,再一次感受其的美麗。

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故事內容分析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生動、優美的語言,吸引着幼兒,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從而培養愛憎分明的情感,並把學到的好思想見諸於行動。故事能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

而我選擇的《漂流屋》這個故事中一開頭就描寫了青蛙看到一座神奇的小屋子,調動了幼兒的興趣“房子是誰的呢”?接着描寫青蛙並沒有想把它佔爲己有,而是去尋找屋子的主人,但沒有找到主人,他就想到了請螃蟹和自己一起分享這座房子,並邀請了小鳥和烏龜來跟他們一起玩。最後,故事又承前啓後地回到了開頭的疑問:漂流屋飄到了它的小主人跟前,小兄妹並不想將自己製作的小屋子留着自己玩,而是希望它找到自己的主人。

該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人物對話簡潔明瞭,但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我們不難發現,故事的主題就是-----分享快樂。那故事中又是如何突破這個重點的呢:這則故事中再三描寫了青蛙看到房子不佔爲己有的無私精神,後又描寫了青蛙與小動物們一同分享快樂,繼而描寫了小兄妹樂於幫助別人。步步深入主題,而又在小青蛙與同伴分享住在漂流屋的快樂達到高潮。故事鮮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使幼兒受到很好的教育,生動淺顯的語言,又便於幼兒理解、記憶和模仿。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識水平在不斷提高,具體形象思維又佔優勢,因此,他們對文學作品,特別是童話故事較感興趣,也能接受和理解內容較豐富、表現手法較複雜的故事,並具有一定的傾聽和語言表達能力。上學期,我們以班級主題《童話谷》爲切入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我班的幼兒也積累了不少的童話故事知識、童話作家知識和豐富的詞彙,培養了他們活潑大方、富有觀察力、好奇心,探究慾望強,有豐富的想象力,並喜歡把自己對故事的理解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但是,由於幼兒成長環境的影響,幼兒經常出現自私、以自我爲中心的現象,導致這些行爲成爲幼兒交往中的障礙。而故事是運用兒童文學作品向幼兒進行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

基於以上兩點分析,我選擇了故事主題明確、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生動淺顯而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漂流屋》。

二、目標確定

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的目標和知道要點提示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理解故事內容,抓住故事中心,有感情地講述自己的看法或評價別人的發言;

2、感受作品中比喻手法的運用,發展幼兒想象力。

3、通過活動,體驗與同伴分享帶來的快樂。

這三個目標中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體驗與同伴分享帶來的快樂”,從第一、第四環節的逐步深入,到最後互換禮物的情感體驗,將知識進行遷移,將重點逐漸攻破。當然,培養幼兒懂得分享是需要一個漫長的累積過程的,因此,本次活動是先讓幼兒獲得情感體驗,是一個累積良好體驗的好機會,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活動將難點定在“抓住故事中心,有感情地講述自己的看法或評價別人的發言”從以下幾點來突破:1、問題設計富有啓發性,如: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你覺得他這樣做好嗎?你有不同的看法嗎?;2、集體與個別討論、回答相結合。

三、活動準備

(一)環境創設:與區域相結合。

爲了讓幼兒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而轉爲主動地吸收,我們整合了區域活動,在表演區、語言區美工區讓幼兒繼續探索。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了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以此,我們

在區域中準備了:語言區:投放青蛙、螃蟹、烏龜、小鳥和小男孩、小女孩的圖片、各種背景圖、房子背景圖;美工區:訂好的空白紙張;表演區:投放青蛙、螃蟹、烏龜、小鳥和小男孩、小女孩的頭飾和背景圖、籬笆。

(二)知識準備:

1、幼兒在常識活動中已熟悉青蛙、螃蟹、烏龜、小鳥的生活環境。

2、已認識過許多兒童文學作品,初步瞭解了擬人和比喻的概念。

(三)物質準備

首先是爲幼兒提供真實而豐富的語言運用情景,給幼兒創設可以幫助他們理解故事的情景,所以進行了以下準備了:配有故事錄音的教學課件,幼兒可通過自己的感官感受,喚起他們的想象力。而創設一個環境,讓幼兒在情感體驗中將分享遷移到生活中來,我們準備了:幼兒每人自帶一份小禮物、磁帶、錄音機。使幼兒在良好的氛圍中獲得體驗。

四、教學方法

本活動綜合主要採用了直觀形象法、語言討論法和環境體驗法。

1、本活動中有始到終貫穿的是直觀形象法:觀察是幼兒獲得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於是,我選擇了運用電化教育手段。由於,兒童缺乏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以及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對故事所蘊涵的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電化教育手段通過鮮明、生動的形象,容易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幫助兒童理解和記憶。而且,我有效地將語言與幻燈片的演示結合在一起,使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語言討論法:討論法是兒童自己教育自己、主動接受教育的方法,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活動中,我以老師首先揭示或引發討論內容,然後由幼兒進行補充或者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我多次讓幼兒討論自己對故事裏人物的看法,以“爲什麼”讓幼兒深入思考問題,並讓幼兒提出自己與別人不同看法,甚至讓幼兒反過來向老師來發問。討論法結合了《規程》的要求,爲兒童創設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以促進其發展,而不是單一的教師講解,避免了兒童因說教、指導過多而產生的膩煩、牴觸心理和行爲。

3、環境體驗法:兒童因爲年齡小、知識經驗少,對一些抽象的概念往往理解很難或很片面。如果我

們只是一味地講大道理,就很難讓他們理解和接受。如:現實生活中很多幼兒是獨生子女,他們一直以自我爲中心,不能體驗到什麼是分享,分享又能帶來什麼快樂。於是,活動中採用了環境體驗法,提供了一定條件,讓幼兒通過自身的禮物交換、分享,從而感受和獲得體驗。這可以加身他們對概念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思維和認識水平,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五、教學流程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五個環環相扣的環節,整個設計突出了三個點:

1、教具直觀:語言與幻燈片的演示結合在一起,使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語言引導:以往的語言活動經常會出現是大部分能力強的幼兒纔有機會說出他們的看法,而能力一般的幼兒會因沒有機會說而很快地失去興趣。因此,這次活動,我設計了引導性強的幾個問題讓幼兒有慾望說、敢說、有機會說。3、環境體驗:讓幼兒在行動中感受某些品德的意義。主要表現如下:

(一)出示漂流房幻燈片,引導幼兒進行初步想象。

引入時,師以直觀的幻燈片,讓幼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幼兒直觀地看到了故事中漂亮的漂流屋。極好地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並融入角色當中思考問題“這是哪裏來的”“撿到它以後要怎麼辦”。該問題把幼兒帶進一個思考想象的空間,創設了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並讓幼兒初步產生拾金不昧、分享的意識,爲下面的故事做好鋪墊。

(二)聽、想結合,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分析綜合能力。

通過討論後,師的引導師幼兒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這個環節仍然給幼兒留有想象的空間,讓幼兒在剛纔的想象

基礎上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的語言美,通過頭腦中的想象故事中優美的意境“清清的小溪”、“像宮殿一樣的漂流屋”、“熱鬧而歡樂的爭吵”等。

(三)視、聽結合,發展形象思維。

此環節結合了語言和幻燈片,再次調動了幼兒的興趣,以分段講述故事爲主要形式,通過一個一個的問題,找出了故事的重點,引導幼兒不段思考、探索、層層遞進,從而達到理解和記憶故事內容的目的。而擬人、比喻手法的運用是本故事的一個亮點,爲達到形象逼真的效果,作品中再三將漂流屋比喻成“宮殿“、”大雪糕”、“搖籃”。而對幼兒來說文學中採用的表現手法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我以問題“漂流屋像什麼”的提出加深有對比喻手法的理解。

(四)深入故事主題,引出教育意義。

作品中反覆提到了“小青蛙問遍所有的人尋找屋子的主人”、“不好意思獨佔這漂亮的屋子”“小兄妹看到小動物們時高興的心情”,意在教育幼兒懂得與別人分享,但是,教育一味地講大道理幼兒是不能完全理解的,而這個活動環節中以“你喜歡故事裏的誰?爲什麼?”讓幼兒直觀形象地感知,什麼是好的,該學習、模仿的是誰。這樣,他們很快就能弄明白道理了。而且,提出了“平時還有什麼可以分享”的問題,讓幼兒將學到的道理延伸到生活中。

(五)分享小禮物,激發幼兒樂於與同伴分享的情感。

《綱要》指出:應以幼兒的情感態度的培養放在首位,本活動結合了第一、第四個環節,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的體驗中交換禮物、交朋友,感受到與同伴分享玩具的快樂心情。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多留意積極和別人分享的幼兒,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能使更多的幼兒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將活動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六)活動延伸。

活動的結束是暫時的,依據教育方式的整合,爲了讓幼兒不再被動地接受

教師傳遞的信息,而轉爲主動地吸收,我們整合了區域活動,在表演區、語言區美工區讓幼兒繼續探索。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了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