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中的教與學

學識都 人氣:2.44W

常常與培訓界的同行談到培訓的設計、實施與評估話題,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中國的企業培訓市場很不成熟,不僅僅指講師不成熟,客戶也極不成熟。一個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大家都覺得憂心忡忡,客戶擔心花了錢啥也沒學到,講師擔心用了心學員不認賬。問題在哪兒裏呢?從底層而言,可能在於大家對培訓的基本認知是存在偏差的。

培訓中的教與學


  培訓的成果需要努力的講師加用心的學員,培訓這種學習是個雙向的互動過程,它不同於去電影院看大片,你只管看,看後只管罵。學習需要講師與學員圍繞學習的主題,在設定的學習方法中去互相配合,去用行動加思考完成學習的任務。注意,學習任務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員,如果學員僅僅去“聽課”,那就壞了。當然,這也需要講師不僅僅去“講課”。培訓這種學習活動是需要設計的,設計的重點可能不是內容,而是實施的方式,即如何完成一次共同的學習行動。


  看看下面這兩句我們常聽到的話:


  第一,學習活動不發生在培訓師的舌頭上,而發生在學員的大腦中。


  第二,學員對培訓內容的知道不等於做到,改變行動才能提升組織績效。


  你有何感想?


  學習活動是雙向的,講師需要評估,學員同樣需要評估。這此過程中,培訓機構與客戶其實並不是甲乙關係,不是合同關係,而是合作關係。未來的培訓將更體現出培訓機構與客戶間的深度合作,這種合作不是給你請個講師,給你設計個所謂的課程體系,而是從專業角度參與客戶的某個專題的`一攬子學習行動解決方案。爲此,培訓機構的能力需要不斷提升,同時,客戶的認知與能力同樣需要提升。


  目前國內的培訓界,大多所謂成功的授課仍集中於講師的個人能力,說白了就是講師的舌頭是否有水平。滿意度高的培訓,學員們往往沉浸在大師的教誨之中,爲講師的認識、能力、視野、甚至是牛逼勁所折服。好的課程就相當於好的老師,好的老師就相當於好的講課,好的講課就相當於精彩的口才。其實,這些都與學習沒太大的關係,充其量算是一種開拓思路的一堂啓示課。只要學員從頭聽到尾,沒做什麼事兒,只是聽,那就基本不是學習。因爲學習重點在於行動,而這種行動的重點不是聽,而是做。


  要做到行動學習,需要從培訓設計、講師成長、培訓過程、學員要求、課程評估、課後行動等多個環節入手,這也算是個系統工程吧。


  這裏簡單說個引子,具體的還得針對不同的情況去“設計”,由誰設計呢?當然是你和你的合作伙伴。


  培訓設計怎麼做呢?從工作中來,圍繞焦點問題、發展目標、成長階段、任務導向等來提出,設計中要注意與實際的結合,注意面向問題、面向成長。儘管培訓主題在某種程度上會受制於培訓提供方,但自己要清楚哪些內容在哪些環節需要達成哪些目標。


  講師成長怎麼做呢?現在都在講TTT課程,大量的想進入講師隊伍的人都去聽TTT,無論是企業內部講師,還是市場獨立講師。這東西真的有用嗎?當然有用,但是需要學以致用,要神學而非形學。講師主重要的兩點是:事業心和專業性,事業心重要性不講也明白,專業性不僅僅指學科能力,還指學習的方式。如果你對所講的內容沒讀過幾本書,沒認真做過研究,那就是混。如果對學習的基本形式與方法沒認真去思考,那也只能是混。前日,還被人拉去聽課,感嘆於講師自我成長的不足。學了TTT,連PPT放映中電腦的黑屏功能不清楚,這算是學了TTT嗎?不是沒記住或沒聽到,而是沒有認真去思考如何讓學習過程更聯貫。當有朋友好意去提示講師語速過快時,講師不是致謝而是解釋自己想讓學員多聽些內容,這是典型的反抗型溝通,這種自我的修煉又怎麼能在教學中去引導學員去自我反思呢。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講師向教練與引導師轉變的過程中,要走的路還非常長。


  培訓過程怎麼做呢?你這個課程讓哪些人來聽,怎麼聽,課上都做些什麼,怎麼分段進行,等等。別以爲請一大師來,所有的人包括食堂洗碗刷鍋的都來聽個熱鬧,那就錯了。培訓既然是設計的,對象應是明確的。更重要的是課上要做什麼,爲什麼,怎麼做。這是培訓設計的價值核心,由此來讓學習活動真的行動起來,而非去“聽學員要求怎麼做呢?學員還有要求嗎?當然,課前需要做什麼,課上需要怎麼做,課後需要怎麼辦,這都是考覈的角度,不然,僅僅讓學員課後填寫一張授課評估表,基本上沒用。


  課程評估怎麼做呢?一般就想到那張評估表,但這張表有幾個問題,一是一般僅僅針對講師的,二是針對的講師教學過程是通用的問題,三是仍在評估感受,而非行動。其實真正的學習活動,對講師的要求或評估是從行動角度展開的。不是講師的水平是不是很牛逼,而是講師是否在教學過程中按培訓設計的思路去引導學員去行動。有時,學員比講師水平還高更等於學習有效果,因爲學員更瞭解企業的情況,針對性的問題討論當然更應有深度。老師在於引導,而不於高人一等。如果你評估的角度都錯了,就別指望這種培訓的專業性了。


  課後行動怎麼做呢?行動學習現在可能被叫爛了,什麼都是行動學習,什麼都不是行動學習。培訓機構就善於用概念,用形式,直到按客戶搞迷糊,什麼課前的學員拓展訓練呀、素質測評呀、筆試呀、面試、分組活動呀,等等,反正能想出的名堂統統用上,但認真去究一究,沒有幾個是科學的,儘管大思路對,但方法基本是錯的,這涉及專業的能力,比如如何統計分析等。課後的行動學習不在於什麼學理,而僅僅一個基本要求:圍繞工作改善進行行動。你首先需要動,這種動不是爲了考覈而行動,不是爲了行動而行動,而是爲了改善工作。


  總之,企業要搞好培訓要走的路還非常長,這其中重要的挑戰可能不是能力,而是認知。


  我們的培訓行業是該從內到外的認真總結與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