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陷阱大揭露

學識都 人氣:3.09W

那麼,畢業生參加企業招聘、面試時,會有哪些利益可能受到侵害?如何避免這些侵害?如果出了問題自己“應付”不來,可以向哪些機構請求幫助?爲此,本報即日起,推出“求職維權三十六計”系列報道,通過展示一系列常見的“求職陷阱”,希望引起求職者的警惕,擦亮自己的“火眼金睛”,不要輕信他人的“花言巧語”。
  無中生有的騙取匯款

求職陷阱大揭露

“聘用你爲經理助理,先匯一筆費用到公司賬號,作爲置裝費”“公司的培訓基地不在上海,其中涉及的食住費用要自理,正式入職後可以報銷”……多數求職者會發現,一旦匯款成功就再也聯繫不上這家公司。

爲此,本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專家建議,對於各種以招聘爲由收取的服裝費、報名費、培訓費等行爲,都屬違法行爲,應聘者都需要予以警惕,以確保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無中生有的招聘電話

應聘者小劉是上海某大學計算機工程專業的應屆畢業生,臨近畢業的小劉,每天忙於在各大招聘網絡上提交求職簡歷。一天,小劉接到一個女子的外地電話。這名女子告訴小劉,自己是深圳一家合資企業的人事專員,正在招聘經理助理,從網上看到了小劉的簡歷,覺得非常合適,希望小劉可以考慮參加公司的面試。

突如其來的好運讓小劉很驚喜,於是通過電話又填寫了一份簡歷。幾天後,那名女子又打來電話,告訴小劉他需要接受公司部門主管的電話面試。面試中,這位部門主管問了小劉許多與他專業相關的問題,顯得十分專業。

面試後,主管表示小劉的表現十分優異,但公司總部在深圳,因此需要先在深圳培訓一個月,然後才能在上海分公司上班。興奮的小劉當即表示沒有問題,並與主管約定了到職的時間。

事後,小劉突然想起自己似乎沒向這家公司投過簡歷,於是立即通過網絡搜索到這家公司的聯繫方式,並按照搜索到的電話諮詢了該公司。接線人員表示,該公司對於應屆畢業生的招聘還未啓動。而經過與該公司人事部門的溝通,證實該公司並沒有使用小劉提供的.手機號碼的員工。

小劉這才得知自己是被騙了。在氣憤之餘,小劉也不由得慶幸自己的謹慎,沒有鑄成大錯。

無中生有的培訓通知

30歲的求職者小王是一名失業青年,只有中專學歷的他在求職中屢次受挫,於是,焦急的小王通過網上的廣告找到了一家職業中介所,希望可以在這裏得到一份工作。接待小王的中介所員工詳細詢問了他的學習工作經歷以及求職意向後,協助他填寫了一份代理求職證明,收取了200元的代理服務費,並向小王保證,在一個月內爲他找到滿意的工作。

2個星期後,小王接到了職業中介的電話,電話中中介所員工表示爲他找到了某公司的職位,並希望他儘快到公司面試。第二天,小王便興沖沖地來到了面試地點。面試結束後,面試官陳女士表示十分欣賞小王的個人素質,但由於學歷和技能的缺乏,需要小王先參加一個專項技能的短期培訓。培訓費用爲2000元,需要小王先墊付,培訓結束後可以到公司的財務部報銷。求職心切的小王沒有多想,便交付了培訓費。

一個月後,當小王按約定來到公司培訓時,卻發現原來的公司已是人去樓空,而介紹小王來面試的職業介紹所也聯繫不到了。2000多元錢和幾個月的精力都打了水漂。

無中生有的工作經歷

如果說,小王是誤中“無中生有”的陷阱,那麼,對於求職心切的林小姐來說則是自掘了“無中生有”的墳墓。據悉,林小姐是某化妝品公司的銷售助理,即將要通過試用期的她,卻突然被告知勞動合同被公司單方面解除,理由爲林小姐在應聘簡歷上有作假行爲,不符合錄用條件。

原來,林小姐曾在一家化妝品公司擔任了5年辦公室助理的職位,在公司裁員後,苦尋職位未果的林小姐發現了某化妝品公司招聘銷售助理的招聘啓事。廣告中言明,應聘者需有5年以上化妝品銷售經歷,以便能夠完成公司的銷售任務。

林小姐認爲自己的學歷和年齡都符合公司的要求,而在化妝品公司工作多年的她對於化妝品行業也十分了解。因此,林小姐把自己的工作經歷改成了5年化妝品銷售經驗,並從網絡上摘抄了相關的工作經驗的例子,以應付面試官的提問。結果,公司十分欣賞林小姐在面試中的表現,並最終與林小姐簽訂了化妝品銷售助理的合同。

試用期中,公司發現林小姐的業績平平,對於銷售中的各項操作也十分不熟練,由此對林小姐的能力產生了懷疑。

於是,公司對林小姐的簡歷進行了調查,發現林小姐虛構了工作經歷。公司認爲林小姐的行爲會對公司造成比較大的負面影響,遂按照合同法的條例,以不符合錄用條件爲由解除了與林小姐的合同。
 

TAGS:求職 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