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求職的陷阱大揭祕

學識都 人氣:2.22W

近年來,網絡求職已經成爲大學生求職擇業的新途徑。網絡招聘具有信息量大、時效性強、傳播範圍廣、成本低、無區域和時間限制等優點,因而受到了大學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青睞。但同時也存在着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網上招聘信息繁雜、真僞難辨,致使需求雙方信任度較低;缺乏完善的監管體系,一旦引發糾紛,常投訴無門;個人隱私和信息有被不法分子竊取、利用,造成名譽和經濟上損失的可能……凡此種種,都警示我們的大學生朋友要提高網絡陷阱的防範意識和分辨能力。

網絡求職的陷阱大揭祕

一、常見的網絡就業陷阱

傳統的求職、招聘形式隨着科技的發展已延伸入網絡空間,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傳統的就業陷阱在網絡世界中的移植。由於網絡與現實社會的特性差異,因此,除了詐騙財色、智力陷阱等傳統的常見就業陷阱外,還有一些依賴於網絡技術新興的網絡就業陷阱,與傳統犯罪相比,它們更具隱蔽性,手法也更加多樣。

 1.出售個人信息牟利

有些非法網站以招聘爲幌子,騙取求職者的個人信息資料,包括賬戶號、手機及宿舍電話號碼、父母工作單位、家庭背景、聯繫方式等,將其出售給特定需要的人牟利。

 2.過期信息貽誤求職佳期

網站發佈的信息具有一定有效期。有的信息未到期,但職位已招滿,由於用人單位交了錢,不甘心刪除或暫停信息,而是繼續張貼。有些用人單位職位已經招滿,仍在網上張貼招聘信息,多出於其希望藉此收集更多簡歷以建立自己的人才庫。有些網站私自轉載其他網站上的過期信息,進行修改信息發佈時間及有效期等重要信息,以增加點擊率,提高知名度,擴大收益。

3.假招聘蒐羅目標

有的不法分子搜尋其他網站的求職簡歷或通過發佈虛假招聘廣告收集個人信息,而後以面試爲名,蒐羅目標,從事犯罪活動。常見的有:對大學畢業生實施搶劫或敲詐以及對女大學生進行人身侵害。將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的個人信息及照片等張貼在色情交友網站上,騙取網民的點擊率和中介費。騙網上求職的大學生到傳銷點,限制人身自由,強迫其參加傳銷活動。

二、網絡求職“防身術”支招

網絡就業陷阱讓求職者防不勝防。網上違法活動隱蔽性很強,而且往往是跨區域作案,給偵查破案等帶來很多困難。我們的大學生也要學會自我保護,提高防範意識,規範操作,將受騙上當的風險降到最低。

 1.妥善探尋求職渠道

儘量選擇正規網站,如專業的招聘網站、教育部門門戶網站、高等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網、企業網站和大型綜合網站的人才頻道或行業網站進行瀏覽、註冊。正規的人才網站會對個人簡歷中的重要信息,如聯繫方式、電子郵箱、家庭住址等做一定程度的保密處理,只有向網站提供合法資質證明的招聘單位才能看到,但非正規的網站很難保證。

2.謹慎填寫個人簡歷

如招聘機構有需要畢業生填寫網上簡歷的情況,會選擇在本公司網站上刊登信息和鏈接,或通過知名人才招聘網站,一般不會委託不知名的網站和第三機構進行,如果遇到以知名企業的名義招聘,卻要求求職者在非以上類型的網站填寫個人信息的情況,大學生應到招聘企業網站或致電進行覈實。按照網上提供的簡歷模板將詳細情況填寫在相應的位置,不要爲增加被檢索機率等原因將重要的個人信息留在不該填寫的位置。填寫簡歷時,不要忽略個人簡歷的公開程度,儘量不要使自己的個人簡歷處於無條件公開的.狀態,以免被濫用。

另外,不要在網上填寫銀行賬號或留下家庭詳細地址、固定電話等重要信息。應確保放在招聘網站的個人簡歷要可以隨時在線修改和刪除。填寫建立後要認真設定密碼,不要忽略註冊和修改密碼。不要隨意將自己的生活照片發到網站,如有必要,可提交證件照。

3.仔細鑑別就業信息

①有些公司不止採用一種招聘方式,在網站、報紙、人才市場同時進行招聘,一般這類公司招聘的規模大,比較可信。

②虛假招聘信息一般有以下特點:招聘單位聯繫地址不詳細或根本不留;聯繫電話爲移動電話,沒有固定電話;尋找託詞拒絕出示相關資質證明。如大學生網上求職時遇到以上情況,要慎之又慎。

③如果招聘機構招聘要求寬鬆,工資待遇超常,要求高薪試用,或有其他附加條款必須提高警惕,要覈實信息的真僞。

④學會篩除垃圾信息,以免延誤求職時機。

⑤注意廣告刊登次數。同一單位在短時間內連續刊登相同的招聘廣告,說明該企業招聘的人數多且急,求職的可能性較大。若一個單位數週後再次刊登同樣的廣告,說明該單位待遇不很好,很難招到人或招到人後留不住人,應三思而行。

 4.辨明電話面試通知

對待陌生的面試通知電話和其他陌生詢問電話,尤其是自己沒投遞過簡歷的公司,不要透露過多個人信息。對於通知面試的電話,一定要對公司的地址及面試地址進行覈實,以辨別是否是“皮包公司”。另外,畢業生不要輕易相信電話裏的承諾。

 5.理性做好面試防禦

如果網上的單位將面試地點選在賓館等臨時租借來的場地,儘量避免單獨前去面試。如果要求到外地或很偏遠的地方面試,在對招聘單位沒有詳細瞭解的情況下,不要貿然行動。

 6.特別注意網上協議

填寫網上簡歷和網上信息時,不要忽略免責條款,並注意條款內容,是否有明顯侵害個人利益之處。不要僅根據網上協議就倉促決定,與用人單位的雙向選擇,應基於更具法律效力的書面合同和協議。不要僅根據網上招聘要求,便籤訂網上協議,同意提交創意、設計等智力作品,以免不法分子使用模糊條款免責,盜用智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