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太陽》教學反思「精選」

學識都 人氣:1.16W

《四個太陽》是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童話,講一個小孩子畫了四個不同的太陽,給人們帶去歡樂的故事,表現了孩子一顆童真的愛心。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四個太陽》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四個太陽》教學反思「精選」

《四個太陽》教學反思【1】

《四個太陽》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憑着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力,畫出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從課文裏,我們能體會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願。課文語言優美,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愜意,適合背誦。

在本節課中,我先運用各種識字方法,讓學生識字,以此爲基礎進行朗讀,並結合生活實際想象,想像是創造力的源泉。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文情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想像,同時適時啓發學生積極思考,在不知不覺中喚起學生創新的衝動,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當然,在本課中也有許多不足,如:沒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個別問題不夠明確;在學生回答問題後要及時給與總結等。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會注意這些問題並改正。

《四個太陽》教學反思【2】

《四個太陽》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8課。文中作者憑藉豐富的想像力和獨特的創造力,畫出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分別送給“夏、秋、冬、春”,表現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時時美麗。處處舒適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願。課文文字優美,語言生動有趣,每個自然段結構相近,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愜意,琅琅上口,適合背誦。

在我看過前後幾篇課文之後,我選擇了《四個太陽》,在我概念中,《四個太陽》比起〈烏鴉喝水〉、〈司馬光砸缸〉來得簡單,有趣,朗朗上口。我把這篇課文前前後後看了幾遍,開始動手寫教案時,我把課切分了七個版塊,分別是: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興趣;二、檢查預習;三、自學課文,劃出自然段;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五、學習第二自然段;六、指導背誦前兩自然段;七、指導書寫。(我把教案也放在了博客上)

我按教案上下來之後,由於種種原因造成時間來不及。下課,聽了聽課老師的指點,我一下子發現我的教案有很多缺陷,包括我上課也存在着一些大漏洞。我將自己的課總結一下,找了以下幾方面的缺陷:

第一, 重複出現多餘的環節。

例如:在第一版塊“談話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一)猜謎

師:今天蔡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幾個謎語,想猜嗎?想猜的小朋友坐端正,手放好,小耳朵豎起聽好了!

謎語:白天出現,晚上不見。又紅又圓,照亮地面。(太陽)

一個球,圓溜溜,雨天不見,晴天見。(太陽)

師:真棒!(板書“太陽”齊讀。解說“太”是“大”字加一點,“陽”是左耳加“日”是左右結構的字)

在猜兩個謎語時,學生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一下子就猜出來,而是猜了很多亂七八糟的謎底,由於第一個謎語的謎底是太陽,我的目的就是引出“太陽”,其實不需要再加第二個謎語。相反加進去之後,浪費了一部分時間,更使整堂課在一開始就感覺不到緊湊,也沒有增加任何效果。

例如:在第二版塊“檢查預習”時,也出現了同樣的多餘。

(一)帶拼音讀生字

師:昨天蔡老師佈置小朋友們預習這篇課文了是嗎?都預習了沒有?蔡老師要檢查一下,可不能只說不做啊。要檢查小朋友預習情況的除了蔡老師和聽課的老師,還有它們呢!(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請小朋友們自己大聲地讀讀

(二)小老師領讀

師:自己讀一遍了,我要請幾位小老師領讀一下。小老師讀一遍,小朋友一起讀兩遍,不要拖拉。想當小老師的小朋友請文明舉手!

1小老師領讀

2看生字齊卡片讀。

(三)去掉拼音讀,交流識字方法

個別讀,交流識字方法

在這一環節,我一開始設計時是沒有看卡片讀的,因爲我們班讀生字時,一直有個習慣,就是拼一遍,有偏旁的讀一遍,是前鼻音的再讀一遍,是後鼻音的也讀一遍。舉個例子:凍(拼三遍)、後鼻音凍凍凍、兩點水凍凍凍。其實這樣的拼讀方式已經讓孩子們在識記了,沒有必要再讓學生接下來說怎樣識記。而我在後面又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說怎樣識記的環節,學生天南地北地說,而且還說不清。後來聽課老師也提到這環節,我自己也發現了,原因還在於沒有在課前做好周全的設想,當然這跟自己的經驗也有關。

例如:第三版塊“自學課文,劃出自然段”。

師:生字小朋友都認識了沒有?好,在認識生字的基礎上,請小朋友自己大聲地讀讀課文,然後回答:

1、劃出自然段

2、課文寫了幾個太陽?這幾個太陽是怎樣的?(課件出示讀書要求)

反饋:1、課文有4個自然段

2、課文寫了4個太陽,分別爲夏天 綠綠的太陽

秋天 金黃的太陽

冬天 紅紅的太陽

春天 彩色的太陽 (板書)

師:我們P81下面,可以看到一個大哥哥在畫畫,這就是他畫的4個太陽。(課件出示)

我本來是想讓學生在學習了生字之後,自己先初讀課文,然後回答兩個問題。由於我班平時上課時,自然段經常劃分錯誤,所以與往常一樣,跟他們校對了一下有四個自然段。但是這篇課文的自然段是很清楚的,或許可以省下這一環節,點到即可。在問“課文寫了幾個太陽?”時,我自己也沒多想,其實這是一個一點價值也沒的問題,課文中的題目不就出示着《四個太陽》嗎?事後想想是自己太缺乏考慮了。而在反饋“四個怎樣的太陽?”時,我在黑板上寫下來,主要是既要把字寫好,又要速度快有點難,我把一個“的”字漏了。看似簡單的一個“疏忽”但卻影響了後來的課。因爲沒有“的”,學生在讀“的”的時候沒有注意拖調,我當然也沒注意,其實“拖調”是現在小學生讀書的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就是把“的”拖得很長很長,很難聽。如果我在這一環節,花點時間給學生以知道與點撥,相信後面的齊讀課文會好很多,包括在以後的課堂上,多在這方面注意,相信難聽的“的”字就能改掉,真正訓練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二, 沒有創設好情景,自己沒有進入情景。

例如:在第三版塊看課文插圖。

這個環節其實也好像可有可無的,既然我加進去了,應該創設個情景:有位大哥哥,他可棒了,他畫了四個太陽…..這樣也就不會讓學生覺得莫名其妙,也不會在課堂上有學生高高舉起了手,問“蔡老師,這個小朋友幾年級啊?

例如:在第四版塊“請學生初讀第一自然段”中理解“清涼”一詞。

師:小朋友,夏天給你感覺是怎樣的?(課件出示夏天圖片)

生:炎熱、悶熱、熱…..

師:是啊,夏天那麼熱,小朋友想象一下,哪些地方會讓人覺得很熱的?

生做自由回答

師:高山、田野、街道、校園到處很熱的!那你在夏天時最渴望什麼?

生:棒冰、涼爽…..

師:對啊,夏天那麼熱,如果有根棒冰涼爽一下就好了。小朋友們看蔡老師這裏。(課件出示天天裏出現一個綠綠的太陽) 我把火辣辣的太陽換成綠綠的太陽,你感覺到了什麼?

生:涼爽、清涼...

師:對啊,剛纔的高山、田野、街道、校園,現在是到處一片清涼了!我們一起把這句話(高山、田野、街道、校園,到處一片清涼!)讀一遍,讀出清涼 (板書“清涼”)

我是這樣想的:讓學生從夏天的熱中理解到綠綠的太陽,然後從綠綠的太陽中體會到“清涼”,讀出清涼的感覺。可是課上下來,清涼倒是有點感覺,但是在整個設計情景方面有很大缺陷。比如,我用課件出示了幾張夏天炎熱的圖片,但是聽課老師提議,圖片太過成人化,可以找些可愛的動物的`照片,對於一年級的學生,這樣創設個情景,可能更好。我承認,自己確實疏忽了學生,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如果找些小狗熱得吐出了舌頭,讓孩子們來爲大家解暑之類的,我的整個語文課可能會多一分人文化。

例如:第五版塊“學習第二自然段”時的“理解<邀請>情境表演讀”。

師:金黃的落葉忙着邀請小夥伴,請他們嚐嚐水果的香甜,小朋友想想落葉的小夥伴可能是誰啊?

學生字於回答。

師:誰能來扮演一下金黃的落葉?你該怎麼“邀請”

學生表演。理解“邀請”的意思。

師:落葉看到果子熟了邀請它的好朋友老嚐嚐,小朋友有了好吃的,好玩的,願不願意與你的同伴、小夥伴分享啊?

師:對!有了好東西一定要與別人一起分享!

在上到這裏時,我一看手錶,時間已經剩下不多了,看來我的課要完不成了。心裏開始着急,心想把內容壓縮一些,可是哪些該舍也不知道,於是自己的思維首先亂了。本來想好的情景表演也忘了,匆匆把“金黃的落葉忙着邀請小夥伴,請他們嚐嚐水果的香甜”讀完就算完成任務了。後來聽了聽課老師的指點,如果先前不那麼“浪費”時間,時間就夠了。而且把我自己也加入到學生中,把自己當落葉的小夥伴,可以小兔子、小猴子,讓小朋友做落葉,走到“落葉”旁邊,請他“邀請”,那樣學生與教師互動,共同參與,這樣的場面肯定很棒!

第三, 課堂語速過快。

這是我第二次在反思時這樣寫到了。上學期的一次開課中,也有老師指出,可是這似乎是我的習慣了,很難改,雖然比以前好點,但是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這樣的語速還是太快。其實這也是個人性格,我只要一緊張,語速就會加快。

我大致將自己的課做了這樣的總結與評價,我個人認爲自己還是對教材理解得不夠透徹,很多地方其實可是理解得更好,在聽課老師的點撥下,自己恍然大悟。如果自己理解得更深了,那麼就會有更多好的點子、情景想出來。還有就是對學生了解得太少,就算有些瞭解,但是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一年級的孩子充滿着童真,要想要他們更好得接受、吸收我的課,只有自己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