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業副產品市場情況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3.26W
縣農業副產品市場情況調研報告

摘要:逐步建立不發達縣市農副產品流通網絡,充分發揮市場對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等方面的帶動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市場流通農副產品調查
  
  
一、基本情況
  截止2007年6月,岑鞏縣共有農副產品市場15個,其中:中心集貿市場2個,沿街道市場10個,村級羣衆自發開辦市場3個。除了兩個中心集貿市場經營內容有日用產品和大宗商品如農副產品、農資、服裝、五金、建材、餐飲服務等外,另外的13個基本上只是進行一些日用的農副產品的流通交易,融資渠道狹窄,經營規模小。
  近幾年來,隨着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西部大開發的進一步推動,我縣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農民經營收入得到較快增長,加之外出務工的人數逐年增多,工資性收入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2年的1408元上升到2006年的1830元,增加422元,但是,與城鎮居民收入相比,差距仍然較大。
二、城鎮與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及比較。
  一是經營方式不盡相同,收入渠道呈現多樣化。在岑鞏縣的農村地區,農民收入主要還是以糧食爲主的農副產品,科技含量低,商品率低,收入渠道狹窄;而在城鎮,居民的經營方式已從傳統的以糧食爲主的經營結構向反季節蔬菜種植、花卉種植和日用商品流通、房屋租賃、餐飲服務等方面發展,收入渠道相對較多。二是文化素質不同,務工收入差距較大。近年來,在城鄉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已成爲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然而,由於文化素質的差異,使得城鄉農民務工收入也不盡相同。根據岑鞏縣專項調查數據顯示,城鎮外出務工人員平均月工資在800元以上,而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平均月工資爲500—600元。三是消費支出不同。農村居民支出近年來雖也逐步向高檔傢俱、電器方面發展,但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以解決溫飽爲主的生存型消費上;而城鎮已從生存型消費向休閒娛樂、對自身進行教育和再教育等發展型消費方面邁進。
  三、農產品市場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農村經濟落後,農民購買力不強,這是制約農產品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岑鞏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資源相對不足,農民受傳統耕作方式的影響,產業結構調整較爲緩慢,經濟發展滯後,收入增長緩慢。農民的總體消費水平仍然較低,生活消費仍未擺脫以必需品爲主的生存型消費模式,從而制約了農業經濟和農村市場的發展。
  2、農產品市場發育不良。規劃不完善,檔次不高,功能不全,由於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影響了市場功能的充分發揮。從而使得交易方式較爲原始,一些地方存在“有市無場”、“空殼市場”、“馬路市場”等現象。
  3、農村交通不便,市場信息不暢通。相對而言,岑鞏縣的農村信息服務發展還相當滯後,農民獲得必要的生產指導和市場銷售信息的時間和空間相對較長和狹窄,市場信息指導生產銷售的情況得不到較好銜接,使得產銷之間的聯繫度不夠暢通,造成“什麼好賣就生產什麼”,造成部分農產品供不應求,而一些農產品卻存在積壓和賣難。
  4、農村經紀人隊伍發展緩慢,發育不良,服務農村市場有限。岑鞏縣縣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尚處於初始階段,大部分農民經紀人還只是以單打獨鬥的方式融入市場參予市場競爭,形成組織的較少,而且發展相對滯後,對農產品市場和農村經濟發展進行正確引導、服務、信息傳遞的作用還沒有得到較好發揮。
  5、農民商品意識差。受傳統農業和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岑鞏縣農村60%以上地區羣衆還處於自給自足的家庭經營狀態,農民種植的農產品以自用爲主,產品商品率低,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農村市場的發育發展。
四、進一步開拓農副產品市場的對策和建議
1、健全農副產品市場體系。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岑鞏縣的工作重點應着力於建立以區域性批發市場爲骨幹,縣、集鎮批發市場爲基礎,多層次、多形式、多種經營方式的農產品市場體系。規劃建設若干個規模較大、輻射力較強、具有區域性影響的以糧食、蔬菜、果品、茶葉、畜產品、水產品、中藥材等農產品爲主的農副產品產地批發基地,並抓好幾個規模較大、設施水平較高、交易方式較爲先進、管理規範的銷地批發市場(鄉鎮集貿市場),使產地批發基地和銷地批發市場(鄉鎮集貿市場)結構合理,適應城鄉居民的消費品需要,充分發揮市場對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等方面的帶動作用。
2、搞好市場規劃。要重點抓好市場的規劃、建設、管理等幾個環節。在規劃建設上,產地批發基地應建立在商品農產品的集中產區,主要選擇在交通比較方便的公路沿線。銷地市場應納入城市建設規劃,選擇城鄉結合部進行建設。以此建設一批專業性和綜合性的產地(基地)和銷地批發市場,並形成網絡,從而使批發市場的信息集散功能和指導產銷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要建立健全政府對重要農產品供求變化和市場價格波動的監測,建立市場信息預警體系和儲備體系,從而提高市場的經濟效益,使市場成爲基本的資源配置方式。
3、加大資金投入。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公益性事業,其建設要列入各級財政預算,作爲政府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用地、投資、信貸、稅收及用水、用電的收費標準等方面,要給予優惠和扶持。要多渠道籌集資金,採取貸款、引資、資本置換、股份合作制、租賃制、連鎖經營、配送中心等方式,廣泛吸納資金,改建和擴建農產品批發市場,不斷完善市場服務功能,爲農產品流通提供良好場所。
  4、加快推進農村經濟信息體系建設。要建立和完善農業信息網絡,特別要抓好農產品生產、技術、價格、供求和商品流通等信息的.收集與發佈工作,爲農民和企業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要確保調整適應市場,市場引導調整,充分發揮信息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5、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步伐。農村城鎮化是拉動內需的重要內容。發展小城鎮,有利於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擴大內需,啓動民間投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於人口的流動和遷移,帶來交通和市場的繁榮,推動第三產業發展,擴大就業領域;有利於促進農民更快、更多地瞭解外界信息。要進一步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使其更好的發揮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6、加快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力度。農村經紀人是聯繫農村市場商品、信息和農產品供、銷主體的較爲活躍的因素,在農村市場經營中起着較爲重要的着用。要通過鼓勵、培訓等促進農村經紀人個體數量和質量的提高,採取整合、規範等形式建立農村經紀人組織,發展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同時,要大力扶持產業引路人、致富帶頭人、流通經紀人、營銷能人等參與市場流通,引導農民參與流通,鼓勵農村營銷大戶、農民聯戶及農村集體或合作經濟組織進行農產品營銷活動,提高農民的商品意識和組織化程度,逐步建立農副產品流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