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家庭農場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3.19W

家庭農場是以家庭成員爲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爲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縣家庭農場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縣家庭農場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從發達國家發展家庭農場的成功經驗看,家庭農場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和主要推動力量,代表了今後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促進家庭農場這一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快速健康發展,對提升農業生產的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商品化水平,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着重要的作用。爲及時調查瞭解XX縣家庭農場發展現狀,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縣委政研室積極對接縣工商局、縣農業局等主管部門,圍繞家庭農場發展中的土地流轉、生產經營、經濟效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開展了專題調研,並就今後發展家庭農場的對策措施進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XX縣家庭農場發展的基本情況

XX縣高度重視家庭農場發展工作,將其作爲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商品化經營的重要載體來抓,全縣家庭農場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經縣農業局調查統計,至20xx年底,全縣14個鄉鎮共擁有各類家庭農場77個,其中已在工商部門註冊的有9個,具體情況爲:

(一)產業結構情況。一是種植業家庭農場。主要生產經營涉及到糧食、油(油菜)、菸葉、蔬菜、果品、藥材、苗木等產業。全縣種植業家庭農場共20個,佔總數的26%。二是養殖業家庭農場。主要生產經營範圍爲生豬、肉牛、山羊、家禽、水產等產業。全縣養殖業家庭農場共44個,佔總數的57%。三是種養結合型家庭農場。主要生產形式爲糧食+畜禽,水果、苗木+畜禽,果木+水產等,實施種植與養殖相結合,既降低能耗,又減少排放。全縣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共4個,佔總數的5%。四是其他類型家庭農場。以延伸發展休閒農業、觀光農業等經營方向,實現一產與二、三產業聯動發展、良性循環。其他類型家庭農場共計9個,佔總數的12%。

(二)土地經營面積。全縣各類家庭農場經營土地共計3910畝,家庭農場經營面積均在200畝以下,絕大部分經營面積在50畝左右。從經營的土地類型看:耕地1999畝,水面灘塗188畝,其他1723畝。

(三)生產經營情況。據統計,2xxx年全縣77個家庭農場經營總收入5012.5萬元,其中:10-50萬元的60個,50-100萬元的10個,100萬元以上的7個。77個家庭農場購買農業生產投入品總和達到3951.88萬元。

二、XX縣家庭農場發展的特點

從總體看,全縣家庭農場還處於起步階段,不僅數量較小,而且從規模、品牌等方面看,全縣家庭農場生產經營水平仍處於較低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扶持壯大。從統計數據分析,全縣家庭農場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經營規模小。從經營收入看,全縣家庭農場經營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的僅7家;從經營面積上看,全縣家庭農產中經營面積超過200畝的爲零;從用工情況上看,大部分家庭農場以家庭成員勞力爲主,常年用工最多的僅十餘人,帶動能力較弱。

(二)產業層次低。家庭農場經營範圍主要集中於種養殖方面,少部分擴展到與加工、流通、餐飲等二三產業,涉及農產品精深加工的不多,家庭農場無自有農產品品牌、也沒有註冊商標、無農產品產地認證農場,產品以初級農產品爲主,處於發展的最低層次。

(三)發展能力弱。從內部因素看,大部分家庭農場主文化程度較低,懂經營、能管理、掌握農業前沿科技的人才嚴重匱乏,家庭農場普遍融資能力弱,自有資金不足,自我發展能力差。從外部因素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土地流轉困難、政府扶持力度弱,導致家庭農場發展外部條件較差,不利於家庭農場進一步發展壯大。

三、XX縣家庭農場發展中存在的制約因素

(一)思想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高。目前,全縣農民羣衆對家庭農場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一些目光敏銳的農民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到工商部門登記註冊。但由於政策及法律法規不明確,出現了不符合申報的經營餐飲業農戶申報家庭農場等現象,爲日後的管理埋下隱患。同時,各級各部門對家庭農場的重要性、發展優勢認識不足,幹部羣衆對發展家庭農場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各相關部門宣傳動員滯後, “慢作爲”、“不作爲”現象客觀存在,羣衆在家庭農場登記註冊中觀望情緒較爲突出。

(二)發展政策不明,扶持分散無力。2xxx年中央一號文件雖然對家庭農場做出界定,提出要大力扶持發展家庭農場,但目前雲南省內除了工商登記辦法之外,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尚未制定出臺,仍屬於空白領域。可以說,有關家庭農場扶持標準、用地政策、稅收政策都尚未明確,仍需政府及相關部門進一步制定明確。同時對家庭農場的管理、服務分散於農業局、工商局、畜牧局等部門,沒有統一的管理部門和機構,各部門各自爲政,形成家庭農場管理服務“九龍治水”的局面。各職能部門均有一定的扶持資金,但不相統屬,導致實際工作中扶持資金難以整合、分散使用,形成“撒胡椒麪”的現象,使原本就較爲緊缺的'扶持資金使用效益大打折扣。

(三)融資渠道不暢,資金籌措困難。全縣家庭農場大多處於起步和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現有融資渠道不暢,發展資金嚴重不足。從調查情況看,現有融資渠道僅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兩種。受制於銀行借貸需工資、房產等抵押物品的政策,家庭農場大多數無固定資產,其生產的糧食、畜禽等鮮活農產品又無法抵押,在向銀行融資籌資方面都存在授信擔保困難、申請手續繁雜、隱性交易費用高等諸如此類的問題。而民間借貸雖然方式靈活多樣,但由於利息較高、風險較大、籌集資金數額有限,對家庭農場主籌集發展資金的作用有限。

(四)土地流轉困難。目前,全縣尚未建立統一的土地流轉平臺,土地流轉靠村級協調或農場主自行與農戶協商,無形中浪費了農場主大量精力。其次,單家獨戶的農戶流轉意願、要價不一致,導致土地流轉難以實現集中連片,流轉時間長短不一,流轉後無法長期穩定地經營。另外,近年來農村土地流轉價格逐年攀升,各級政府尚無針對家庭農場的土地流轉扶持政策,導致家庭農場生產經營成本年年上升,農場主擴大經營規模的動力不足。

(五)生產經營風險加大。當前農業是投資回報期長、回報率低、抵禦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較弱的弱勢產業,比較效益低、生產經營風險逐年加大。生產資料價格節節攀升、病蟲害暴發、洪澇乾旱災害頻發和農產品市場價格的異常波動等情況嚴重降低了農業生產效益。同時,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滯後,機耕、病蟲害防治、農產品銷售均需自己負責,增加了農業經營成本。另外,家庭農場參加農業保險覆蓋率低、保險回報率不高,如遇大的災難,家庭農場將成爲最大的受害者,家庭農場生產經營風險仍然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