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包公》觀後感300字

學識都 人氣:8.34K

《千年包公》是一部聯合攝製作品,立項之初就受到中紀委宣傳部、安徽省紀委、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等各級主要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不僅對節目質量進行嚴格把關,還幫助協調攝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力圖將其打磨成一部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紀錄片精品。

《千年包公》觀後感300字

《千年包公》觀後感300字

今天,看了《千年包公》紀錄片,來談談我的觀後感受。在這部紀錄片裏我看到包公 懲奸除惡、伸張正義,真是大快人心。

在所有包公斬案裏我最喜歡的就是烏龜破案,意思是有一次,包公看見一隻頂 了頂他的腳,看着包公,好像是告狀的,過了一會兒,烏龜向外爬去,包公很好奇,就跟了過去,通過一隻破了一個大案,找到了真兇,爲死者伸冤,沒想到包公看見一隻烏龜就能破案,真是不得不讓人敬佩呀!

看完《千年包公》這部紀錄片,我瞭解到包公斷案時鐵面無私,敢作敢當,也讓我明白了包公斷案本事極高,推理能力特強,因此包公深受 百姓愛戴。

《千年包公》觀後感300字

包公以清廉剛正形象傳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秉公辦事、堅持正義的官員,便常用“包公再現”、“鐵面包公”等話語表示肯定,在自己碰到糾紛或官司之類的麻煩事時,也總是希望能遇到像“包公”一樣的好官、清官。這就是在許多普通百姓心目中存在的“清官情結”。

包公之所以能給世人留下清官形象,除了他清正廉潔的作風外,更主要的正是由於他始終堅持大宋吏律,不唯上,不唯權,敢於不畏權貴,伸張正義。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他能堅持做到依法行政。

紀錄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央視紀錄頻道和安徽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承製。攝製團隊自2015 年5月開始策劃調研,同年8月正式開拍,歷時一年奔波數萬公里,先後奔赴國內的臺灣地區、河南開封、廣東肇慶、浙江寧波、安徽天長,以及國外的新加坡等地,進行實景拍攝、專家學者釆訪及歷史再現,力圖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真實生動的包公形象。

中央紀委宣傳部正局級紀檢員、監察專員閻羣力,安徽省紀委副書記車建軍,安徽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總編輯莊保斌,央視紀錄頻道節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侖共同爲《千年包公》啓播。

首映式上,安徽省紀委常委、省監察廳副廳長、《千年包公》總監製張志宏在致辭中說,合肥是包公故里,包公是歷代清官的典範。“今天我們拍攝製作《千年包公》電視紀錄片,就是立足充分挖掘優秀傳統廉政文化,探索新形勢下引導黨員幹部向善向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廉政文化建設新路徑。”

央視紀錄頻道節目管理部主任、《千年包公》監製石世侖表示,縱觀包公的一生,可以用16個字來總結,那就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鐵面無私、執法如山、嫉惡如仇”。他說:“在《千年包公》中,我們力圖透過包公來展示中國優秀的廉政文化,紀錄片對歷史的正本清源價值得以凸顯。”

安徽廣播電視臺副總編輯、該片監製禹成明感謝各方對該片的支持,他表示,《千年包公》是一部聯合攝製作品,立項之初就受到中紀委宣傳部、安徽省紀委、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等各級主要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不僅對節目質量進行嚴格把關,還幫助協調攝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力圖將其打磨成一部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紀錄片精品。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朱萬曙在發言中表示,“包公的故事能流傳至今長盛不衰,是因爲他真正走向了民間,凝聚了民間文藝的元素,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紀錄片《千年包公》的面世,必然能夠起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

包公第34代傳人、包公精神傳承研究會常務理事包正軍說,包公表現出的高風亮節是86萬包氏子孫爲人處世的楷模,更是中華文化傳統的寶貴財富。他表示,作爲一個清官符號,長久以來文藝作品中的包公,其人物性格和內心情感幾乎被忽略,而紀錄片《千年包公》與以往不同的是,它依託豐富而詳實的史料,以包公人生經歷爲主線,以寫實手法再現了包公的一生,讓“鐵面包公”有血有肉地走向觀衆,展示了包公的可貴、可敬、可親之處。

因此,面對“清官情結”,我們既要看到民衆對官員清廉正義、剛正不阿的外在要求,同時更應該看到這情結背後所隱含的要求領導幹部依法行政、依法辦案的法治意識。其實,正是由於這種意識,才分外凸顯出包公在當今社會依然值得緬懷的價值。

在當前的法治社會裏,我們評價一個領導幹部是否盡職盡責,關鍵是看他能否堅持依法辦事。尤其在今天我們的`各項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健全的情況下,如何依法辦事、能否依法辦事更是對幹部提出了挑戰。長久以來存在於人們心目中的“清官情結”,在當今時代其實更應該解讀爲要求領導幹部秉公執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情結”。

面對包公像起誓,在形式上體現了後人對先賢的崇尚,表現了一種學習的姿態。對於走向和諧與法治的今日中國來說,筆者衷心希望這種學習姿態真的能在全社會化爲具體行動,並且深入精髓,領會包公身上真正值得體會的法治意識。

《千年包公》觀後感300字

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紹包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個性形成的原因;通過包拯家訓以及包氏後人對他的懷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潔家風對世人的深刻影響。

第二集《鐵面無私》,在真實歷史文獻基礎上用影視劇手法再現“七彈王逵”、“六彈張堯佐”與“斷冷清案”等典型史蹟,突出包拯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執法如山的可貴精神。

第三集《以民爲本》,通過“斷牛舌案”、“匿金案”、“陳州折變”、“不持一硯歸”等歷史故事,展現包拯以民爲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爲官爲政思想。

相傳,包拯離開端州,一塊端硯也沒有帶走,連自己在衙門裏用的端硯都上交了。可當他坐的船開到西江羚羊峽時,突然風浪大作,船不能夠行駛。包拯想,這是不是爲官不廉所致?於是,命僕人檢查,發現船艙裏有百姓送的一塊端硯。包公把端硯拋到江心後,風浪立刻停止了。”

這樣的故事讓人感慨:“我們發現,真實的包公故事,比起傳說毫不遜色,而且更加精彩,更加豐滿,更加生動,更加感人。”

《千年包公》的製作過程,得到了來自安徽省紀委、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等的關心和支持。導演手記中稱,安徽省紀委領導不但親臨拍攝現場慰問指導,還多次前往北京,幫助導演組協調解決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他們還親自審看節目文本,數易其稿,力求精確完美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