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精選千年包公觀後感

學識都 人氣:3.2W

觀看紀錄片千年包公你有什麼感悟?下面是本站整理的關於2016精選千年包公觀後感,歡迎閱讀!

2016精選千年包公觀後感

千年包公觀後感

習慣了額頭上“長月牙兒”的斷案天才,真實的包拯究竟是什麼形象?今晚八點,三集紀錄片《千年包公》將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該片攝製組走訪國內外十幾個地區和城市,全根據史實,進行人物再現與現實拍攝,力爭呈現一個有血有肉可親可敬的包拯形象。

昨日,該片首映式在清風閣清風講堂舉行。據悉,該片由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歷時一年。和以往包公題材的電視文藝作品不同的是,紀錄片《千年包公》堅持真實可靠可信的創作原則,摒棄戲說。紀錄片共分清心直道、鐵面無私、以民爲本三集,每集45分鐘,敘述包拯任監察御史及開封府尹等官職時,彈劾貪官污吏及皇親國戚的故事,“七彈王逵”、“六彈張堯佐”“匿金案”、“陳州折變”、“不持一硯歸”等深入人心的歷史真實事件。《千年包公》自2015年8月正式開拍,劇組成員奔波數萬公里,先後到臺灣、新加坡、河南開封、廣東肇慶、浙江寧波、安徽天長、安徽合肥等十幾個地區與城市,進行實景拍攝、專家學者釆訪及歷史再現。

2016精選千年包公觀後感

歷史上真實的包公以孝、剛、廉、明著稱,後來社會上廣爲流傳的包公以善斷獄案聞名,被譽爲折獄斷案“箭垛式人物”、“東方的福爾摩斯”,並形成獨特的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包公司法文化。

以包公爲代表的司法文化歷經千年,其重要價值在於它樹立起清正廉潔司法官員的崇高形象,有利於提高司法工作者的素質;它倡導社會正義的價值取向,有利於推動依法治國。

包公司法文化應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但有人認爲清官司法突出個人,抹殺制度的重要性。這種觀點從法治理論上來說是正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們保護正當利益要通過健全法制,而不必祈求清官。但將制度與個人割裂或對立起來也是不現實的。任何制度都要靠人實行,選好人、用好人才能執好法。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必須用好人。有包公式的清官才能執好法。我們所說的清官品德與嚴格執法實際是統一的。當今執法中的問題,不少不是制度問題,而是官德失範問題。所以我們既要強調爲政之制,也要重視爲官之德。

另外,包公的嚴格執法有着更深一層的含義,這就是追求社會正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權者可以官官相護或以權枉法,而處於社會底層的小民在經歷了無數次抗爭失敗、問題仍得不到公正的解決時,便把希望寄託在包公一類的清官身上,希望討個“說法”即公理。所以包公身上寄託着人們善良的願望,凝結着社會正義。人們推崇包公就是追求社會正義,這正是包公斷案故事的意蘊所在,也是包公司法文化久傳不衰的根本原因。

在老百姓心目中,千百年來爲人們所傳頌的包公執法如山,無所不在,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違法必究,鐵面無私。被認爲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清官。包公的正氣、勇氣和靈氣,已成爲中華民族靈魂的一部分,同時也成了老百姓心靈的寄託。因此,包公,這個形象的核心內涵和價值作用是一致的:有包公在就有天理在,有包公在就有正義在。只要人們有維護正義、懲惡揚善、渴望公道的心願,包青天的價值和魅力就不會衰弱,包公形象就不會消失。

司法判決是經過法官良心過濾後的法律,要求法官要有良知,還要有善行,如果法官心靈的源泉受到玷污,那他的學識越高、技巧越豐富,對社會的危害則越大。有了法律的規則,司法運作的全部過程需要法官的行爲來展示,法官要在與公衆互信的法律信息交涉中確立司法的權威和公信,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孕育滋養法治信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內不愧心。

人民法官是國家公僕,所應有的職業道德,決定了人民法官必須致力爲公、甘於奉獻,職業尊榮感與價值感要靠不斷完善專業素質與提高個人情操來予以保障。捨去社會風氣中的浮躁虛華,靜以修身,耐得住寂寞。當明鏡高懸、法槌高舉之時,法官的靈魂深處要有一尊靜默的獨角獸,公正是它的身體,良知是它的血肉,智慧是它的經絡,爲民是它的'呼吸,而奉獻則是它不斷運轉的動力。

2016精選千年包公觀後感

由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和安徽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承製的三集紀錄片《千年包公》首映禮在合肥舉行。和以往包公題材的電視文藝作品不同的是,紀錄片《千年包公》堅持真實可靠可信的創作原則,力爭呈現一個有血有肉可親可敬的包拯形象。

【同期聲】《千年包公》總導演 虞國芳

只要有包公足跡的地方 我們都進行了實景拍攝 我們的再現在服裝 史實上 全部都是有據可查 真實記錄在史冊裏面的真實案例

紀錄片《千年包公》共分《清心直道》、《鐵面無私》、《以民爲本》三集,每集45分鐘。通過再現真實的包公故事,尋訪包公精神的當代體現,力求在觀衆心裏樹立一位真實可信的清官而非戲說的包公形象。這部紀錄片自2015年5月開始籌劃,歷時一年,期間劇組先後前往臺灣、新加坡、河南開封、安徽合肥等地進行實景拍攝,並採訪了幾十位包拯研究學者及宋史專家。

【同期聲】中央電視臺記錄頻道節目管理部 主任 石世侖

在這部片子裏面 道德建設和制度建設之間的辯證關係 都得到了非常好的體現

【同期聲】安徽省紀委副廳級紀檢員 陳學高

之所以包公的精神能延續千年 是因爲包公的精神在當今仍然有它很強的時代價值 也希望通過這個片子 使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能夠真正受到啓發 像包公那樣做人做官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