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精選8篇)

學識都 人氣:1.6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精選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精選8篇)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

每個人都是追風箏的人,阿爾法追着父親,哈桑追着阿爾法,而一切未必能得償所願。這是我近期賺得我最多眼淚的書了,傷心往往是有觸動的點。

阿爾法爲了獨佔父親的愛,而做的一些事,佔有慾誰沒有呢,主要看如何對待它。在那個夜晚,我期待着他能挺身而出,可我心裏知道不會,就像哈桑離開的那個,我希望他能認錯挽留,但我接受他沒有做。因爲我也曾爲我的佔有慾掙扎過,或許也做過錯事,所幸我能留住底線,一切都不算太糟糕。阿爾法是自私的,我們又何嘗不是,至少我是,所以我接受他身上的缺點,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會愛會痛會掙扎會贖罪。後面看到他被阿賽爾打,哈哈大笑起來,爲索拉博追風箏,總算沒自私到底吧。

另一個人哈桑,在書上最見不得這種擁有種種美好品質,卻缺少好結局的了。旁觀者看他或許是不幸的,可他有父親的疼愛,有追逐的少爺阿爾法,後來遇見妻子,生了個孩子。他以赤子之心活着,接受生活的安排,結局有些慘淡罷了,可是他問心無愧呀。這是我在書上最心疼的一個人了,也是我在生活中最心疼但又敬佩的一類人,人生若只如初見,他們就是這樣的呀。抱着自己的一顆熱騰騰的心,生活至最後。

追風箏的人,誰沒有心中的風箏呢,誰又能追到自己的風箏呢。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2

有人說這是一部需要相信靈魂的人才有必要閱讀的書籍。看完這本書,心靈有種被洗滌過的虛空但卻深沉感覺。

很多次,我試着,放下,但最終,人性、救贖、忠誠、愛迫使我在很久以後仍然爲它傷心,爲它瘋狂。其實,至今仍有一種情愫在心裏藏了很久,卻驀然發現任何文字都顯得蒼白。我試着去感知這種情愫的存在,但是民族、宗教、正義、歉疚卻糾結在一起,讓情節複雜,卻直擊我的靈魂深處。從我捧起它的那一天起,這種複雜卻又溫暖的集結就在我的心裏紮下根——這時,我猛然發現,原來,我們都是,或者曾經是像哈桑,像阿米爾般的追風箏的人。我們從來看不見,也不去看風箏的影子,只是知道,它——心中的風箏,會準確無誤的落在我們意味它設計好的角落。張開懷抱,風箏,就會從空中劃過,來到這裏。圓滿我們的喜悅,實現我們的悸動,甚而,烙進我們的靈魂。

爲你,千千萬萬遍。爲你,我可以做任何事。你,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因爲,我們曾經那樣愛過。阿米爾和哈桑,喀布爾的蘇丹。

阿米爾的前半生都在逃跑,逃避他對哈桑的情誼,逃避他所犯的錯,逃避他的責任,於是他就一直被困在當年那條污穢的小巷無法動彈。人們一直奇怪哈桑爲何那麼善於追風箏,還紛紛猜測他追着風箏的影子。其實,像他如此坦蕩純真的人,風箏會跟着他的腳步飛翔。那隻風箏就像傳說中的獨角獸,只有最純潔的人才能擁有它。

而我們,只有一直追,追天上的風箏,追逐我們心靈的風箏。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3

初讀此書,是因爲好書推薦榜中有它的存在,再讀此書,是因爲腦海中一直有它的存在:“爲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全書圍繞風箏和阿富汗的兩個少年,哈桑和阿米爾。因爲種族、宗教、社會背景以及等級制度的存在,整本書讀起來有一種悲傷壓抑的氣氛,也正如書評所說,作者以寫實的筆法,訴說着溫情與殘酷,美麗與苦難。書中阿米爾是一個複雜的人物形象,也是通過阿米爾的心路成長曆程,讓我們體會到人性的拯救。書中的哈桑是一個悲劇角色,他正直、善良、對阿米爾真誠用心,一直在爲阿米爾付出、犧牲。“爲你,千千萬萬遍”是哈桑對阿米爾友情的宣言,可是這樣好的哈桑,卻是等級制度、種族的犧牲品,他一生的悲劇也是由此造成,讓人看完不免唏噓。但往事不可更改,傷害也只能盡力去彌補,去救贖。還好,阿米爾完成了自身的救贖。

風箏也是本書的靈魂,它代表着人們心中美好的嚮往和追求,可以是正直、善良、勇敢、也可以是自由、尊嚴、榮譽、還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在現代社會,我們已然跨越了種族、宗教和等級制度的差距,我們擁有良好的社會大環境,可以更好地去追逐我們心目中的風箏,就像作者卡勒德·胡塞尼所述:“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的追”。

爲你,千千萬萬遍。不管怎樣,勇敢去追吧!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4

《追風箏的人》筆觸清淡,表達感情溫婉含蓄,敘述筆調沉靜中暗含憂傷。它關注了親情、友情與愛情,感恩與救贖,真相與謊言……在複雜變動的歷史大背景下,以一種從容平和的靜美心態講述了一個枝節複雜而情節動人的故事。

作者極具功力的情節架構、敘事才能、形象塑造、對話組織、場景再現,使這部作品具有高度的思考價值和文學質感。近似於完美的細節描摹十分精確,使人情不自禁地產生身臨其境的幻覺,被深深吸引而難以自拔。全部的閱讀使人身心浸潤其間,並時時擊節感嘆,讓人無法拒絕自然傳遞的巨大感染力。

我是在飛機上讀完《追風箏的人》這本書的。起初沒想到情節會這麼多變曲折,會隨着情節的快樂而高興,悲傷而難過,一切都是那麼自然。由於坐在飛機上,很多時候表情不能那麼豐富,這點還真是痛苦,早知道應該在家看這本書,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多麼舒暢啊!

當我看到阿米爾捨命從暴政下救走哈桑的獨子、自己的侄兒索拉博時,我明晰了“風箏”的涵義,一種感動像在我面前豁然打開一個光明粲然的世界,內心的犧牲崇拜被再次引燃,有了爲一個人犧牲的精神,我想這也是一種快樂。

“風箏”象徵着皎皎易污的純潔和需要努力追尋的美好,美好在我們這個一切都商品化了的時代還能有她的地位嗎?那遠方的美好還是不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價值取向?透過此書,我彷彿面對着內心,那裏和書中人物一樣隱藏着二元共生的光明與黑暗、勇氣與懦弱,但我不再懷疑,我最終仍要像哈桑一樣拼盡全力地向人間呼喊:“爲你,千千萬萬遍。”

於今亂象叢生、如降大霧之境,讀一感動之書不亦爲人生之一大快事!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5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它給我的感覺是深沉的,懊悔的。我能感覺得到作家寫它時的沉重,懺悔和渴望贖罪。

這本書和其他的小說不一樣。這本書全文的感情一向很平穩,沒有刻意加工的大起大落,全文像流水一般流暢,以平淡的字句反映出了內心深處的感受,給我,給讀者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撼動。一般講人性的書都會以一種黑暗的角度來描述,其實這種書我一點不喜歡,因爲它們大多都很壓抑,我亦不喜歡那些書的作者,因爲他們給人一種賣弄學識以及閱歷的感覺。而追風箏的人的作者卻真實的讓人感覺到他心中的情感,絲毫不做作。

我喜歡文中的`哈桑,因爲他忠誠,真誠。他不僅僅一次的對阿米爾說爲你,千千萬萬,每當我看見這句話,我的心中都充滿了感動和震撼。哈桑對阿米爾的感情絕對是絕無僅有的,我想他真的拿阿米爾當朋友,並且是能夠獻出生命的那種。但阿米爾不那麼想,他從不把哈桑當朋友,他嘲笑他昧,甚至於在看到哈桑被欺負時,選擇獨善其身。儘管他事後很懊悔和羞愧,但正因這份懊悔和羞愧,他犯下了更嚴重的錯誤。他陷害了哈桑,陷害他偷東西。哈桑和他的父親離開了,但哈桑對阿米爾的感情還未終止。

當阿米爾和父親到了美國時,他對在阿富汗的哈桑感到十分抱歉,當他回到阿富汗想要贖罪時,卻被告知身爲他弟弟的哈桑已經死了,只留下了一個兒子還在繼續受苦。阿米爾費盡千辛萬苦把他從自我的老敵人手裏救出來,並帶到自我身邊撫養。當他和侄子一齊放風箏的時候,他彷彿又看見了兒時歡樂的自我。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追風箏的人,或是贖罪,或是追夢,其實這並沒有什麼條件,但我們必須要去追,要有追的勇氣。

放風箏的人在前面跑,而追風箏的人一心一意的在後面追,或許這也是一種幸福吧。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6

這是一本關於人性背叛與救贖的故事,發生在戰火紛飛的阿富汗。故事的結尾,阿米爾終於鼓起勇氣,第一次像男子漢般地回到了故鄉。他在滿目蒼夷和被統治的殘酷現實中,找到了老朋友哈桑,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平復自己多年的罪惡感。最終,令人感動地完成了一個男人的成長。

整篇小說都是以一種壓抑的感覺寫的,寫出了戰爭對人類的危害,寫出了“我”對哈桑的愧疚。文章多次描寫出了戰火紛飛的場景,更描寫出了阿富汗當時的社會被戰爭變成了一個強烈的等級分化的城市。而作者構思出來的人格象徵着阿富汗的社會現實。

阿塞夫,一個純粹的壞人,靠着他爸爸的權力,在當時的社會下做了許多壞事。他是作者構造出來的人性惡的代表,不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只是用所謂的權力稟賦,做出一些令人厭惡的事情。

而哈桑則是純潔而樸實的。他一心只爲幫助阿米爾,心甘情願做阿米爾的僕人。就算小時候經歷過許多正常小孩所無法接受的東西,並因阿米爾自身的懦弱而一次次被無情地拋棄。他和阿米爾的父親有些相似,正義而又忠實。雖然阿米爾的父親因爲一些事情而變得不再完美,但他永遠幫助着弱小,並重視友情。

這篇小說寫的有些過於悲慘。人世間的這種事情,我認爲也不佔多數。但小說寫出來了一個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在生活的道路中,不管之前經歷了什麼,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靈魂,而不是被膽怯與懦弱束縛住,否則後悔痛苦的還是自己。

合上書本,總記得風箏節上阿米爾和哈桑的風箏戰勝了其他的對手,但風箏又被阿塞夫毀滅的情節。阿米爾不敢挺身而出保護哈桑,因而風箏成爲阿米爾難解的心結。風箏也時時在我腦海裏徘徊。我們其實都是追風箏的人。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面對自己過往的種種錯誤,但是隻要堅持心底那份善良和信仰,鼓起勇氣,就會跨越艱難險阻。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7

爲你,千千萬萬遍——《追風箏的人》

寒假,老師佈置大家去看《追風箏的人》,看到書名覺得沒什麼興趣,回家只是提了一下,沒想到媽媽神速,放假第二天就買回來了。

閒來無事也就看看唄,一看竟然也看了大半本書。我被書中的情節深深吸引了,書中的情節就像看電視劇一樣,以個個鏡頭在我的腦子裏播放着。阿米爾是幸福的又是最悲哀的,幸福的是他有哈桑這麼一個忠實,不離不棄的朋友,悲哀的是什麼?是有這麼好的朋友,竟然不懂珍惜,不懂阿米爾和僕人的兒子哈桑參加了阿富汗傳統的鬥風箏比賽。要贏得最終的勝利,還必須追到被他最後割斷的風箏。哈桑是當地最出色的追風箏高手,他替阿米爾去追,承諾阿米爾一定追到。然而,風箏追到了哈桑卻被幾個少年抓住恥笑與傷害哈桑。阿米爾目睹一切,性格軟弱的他卻選擇了袖手旁觀,並再次錯誤地選擇了逼哈桑離開家門。

看完這本書,那天夜裏我做了一個噩夢。夢見自己變成了阿米爾,身邊全都是哈桑追來的風箏,這些風箏纏繞着我。我拼命地向哈桑解釋,認錯,可是那些風箏依然纏繞着我,纏得我喘不過氣來。我害怕極了,拼命的跑,從樓上跑下來,交易踩空,整個人從樓梯上滾下來,“啊”我大聲叫着,睜開眼睛一看,自己躺在了離牀不遠的地上。嚇死我了,我能感受到阿米爾在背叛朋友,失去友情,親情的內心痛苦的掙扎。因此我們要愛惜每一個親人、朋友,珍惜每一份親情、友情。

在《追風箏的人》中,風箏是一個象徵。它是珍貴的友情、溫暖的親情、美好的愛情,也是忠誠、友善、勇敢而對阿米爾而言,童年時的那次追風箏,他的自私、怯懦傷害了哈桑,他在對友情的背叛中也喪失了自己的最美好的心;而他爲哈桑的兒子追風箏其實是獲得救贖的途徑,追風箏成爲阿米爾成長史中的儀式!也是一種對希望的寄予,我相信這個時候阿米爾的心已經得到了救贖因爲他已經找到了自己失去的美好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8

我們是否徘徊在對身邊的人的糾結之中呢?是否對身邊的朋友盡心盡力呢?一本《追風箏的人》令我思緒萬千。

十二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從小與僕人的兒子哈桑情同手足。在冬天的一次風箏比賽中,阿米爾如願得冠。哈桑盡力爲阿米爾追回風箏,卻受到阿塞夫的迫害。看到一切的阿米爾卻未挺身而出,事後充滿內疚,最終逼走哈桑。自己也隨父親逃往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於是,阿米爾踏上了爲自己和父親贖罪的道路:找回哈桑的兒子——索拉博。

懦弱的阿米爾、重情義的哈桑、嚴肅的父親以及平易近人的拉辛汗,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小說中的阿米爾渴望得到父親的重視與喜愛,父親卻似乎更關注哈桑。使阿米爾對哈桑充滿了若有若無的嫉妒,卻忽視了哈桑對自己無條件的忠誠。現實中的我們是否也是如此呢?

記得有一次,烈日當頭,媽媽從外面賣回一個大西瓜,洗淨,切開。端到我眼前,叫我多吃一點,然而心情煩躁的我把西瓜一把推開,說道:“我不要吃,你要吃你吃好了。”媽媽的臉上露出無奈的表情,朝我輕輕的一笑,彷彿是做錯了事的孩子。捫心自問,我們究竟忽視了多少人的愛,傷了多少人的心?我們竟容不得一點愛的嘮叨。

“爲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哈桑對阿米爾說過,法裏德對阿米爾說過,阿米爾對索拉博說過,這不是玩笑,而是鄭重的承諾,朋友與朋友之間,人與人之間不需要物質,需要的是互相的信任。

對身邊的人,我們應該改擦亮眼睛。有的人,或許沒有真誠待你,我們就需要立即改正令人不快的缺點;有的人無時無刻的關心着我們,卻沒有寫在臉上,我們應以同樣的真誠去回報他們。

每一個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追着風箏,追到了,只爲讓身後的人開心,快樂!人生短暫,容不得一點馬虎。

生活,需要朋友的支持與鼓勵,更需要無私的付出。我們不能昧着良心背叛朋友,因爲一旦錯過了,那將會是一生的遺憾。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