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通用15篇)

學識都 人氣:3.13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通用1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通用15篇)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

這是一本讀完之後仍值得細細品味的書。也是一本對人性描寫非常深刻的書。

看到後面部分關於索拉博的不辛遭遇,簡直像輪迴的噩夢一樣,差點兒就不忍心看下去了。因爲本身對於阿富汗這個國家裏種族的歷史淵源也不瞭解,不懂爲什麼哈扎拉人會如此遭到歧視,但是無論什麼情況戰爭對於人民的影響都是殘忍又沉痛的。“阿富汗有很多兒童,但是沒有童年,連父親也是稀缺品。”看到這裏我深深覺得自己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和平的國家是多麼幸福。

“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少年阿米爾對哈桑直接間接造成的傷害,其實也一直在折磨着阿米爾的內心。在踏上再次成爲好人的路上,他終於敢於直面過錯,像他父親一樣有擔當,並且不再懦弱。他勇敢的承擔起照顧索拉博的責任,以此來彌補自己過去對哈桑的傷害。

雖然在最後索拉博也只是閃現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也並沒有再開口說話,但是阿米爾也不會放棄,現在他變成了哈桑變成了追風箏的人,來守護着索拉博,相信總有一天,索拉博會再次燃起希望。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2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它給我的感覺是深沉的,懊悔的。我能感覺得到作家寫它時的沉重,懺悔和渴望贖罪。

這本書和其他的小說不一樣。這本書全文的感情一向很平穩,沒有刻意加工的大起大落,全文像流水一般流暢,以平淡的字句反映出了內心深處的感受,給我,給讀者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撼動。一般講人性的書都會以一種黑暗的角度來描述,其實這種書我一點不喜歡,因爲它們大多都很壓抑,我亦不喜歡那些書的作者,因爲他們給人一種賣弄學識以及閱歷的感覺。而追風箏的人的作者卻真實的讓人感覺到他心中的情感,絲毫不做作。

我喜歡文中的哈桑,因爲他忠誠,真誠。他不僅僅一次的對阿米爾說爲你,千千萬萬,每當我看見這句話,我的心中都充滿了感動和震撼。哈桑對阿米爾的感情絕對是絕無僅有的,我想他真的拿阿米爾當朋友,並且是能夠獻出生命的那種。但阿米爾不那麼想,他從不把哈桑當朋友,他嘲笑他昧,甚至於在看到哈桑被欺負時,選擇獨善其身。儘管他事後很懊悔和羞愧,但正因這份懊悔和羞愧,他犯下了更嚴重的錯誤。他陷害了哈桑,陷害他偷東西。哈桑和他的父親離開了,但哈桑對阿米爾的感情還未終止。

當阿米爾和父親到了美國時,他對在阿富汗的哈桑感到十分抱歉,當他回到阿富汗想要贖罪時,卻被告知身爲他弟弟的哈桑已經死了,只留下了一個兒子還在繼續受苦。阿米爾費盡千辛萬苦把他從自我的老敵人手裏救出來,並帶到自我身邊撫養。當他和侄子一齊放風箏的時候,他彷彿又看見了兒時歡樂的自我。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追風箏的人,或是贖罪,或是追夢,其實這並沒有什麼條件,但我們必須要去追,要有追的勇氣。

放風箏的人在前面跑,而追風箏的人一心一意的在後面追,或許這也是一種幸福吧。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3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

讀《追風箏的人》這本書讓我有很多感想,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風箏,它可以代表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爲健全的人,成爲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

小說開頭和結尾重疊在一起,成爲兩幅相似的畫面:廣漠的天空,雪花飄落,空氣寒冷而清澈,追風箏的孩子們歡笑着奔跑,追逐飛逝的光影。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兩代人之間反覆地上演着,但每一次的重複之間,生活都發生着劇烈的變化,這幅畫面也隨着主人公命運的變化被不斷染上新的顏色,從孩童天真的視野墮入世事變遷的悲哀之中。

阿米爾從小生活在阿富汗一個富足的家庭裏,從小失去了母親,但有一個同樣從小失去了母親但情同手足的僕人哈桑。哈桑對阿米爾忠心耿耿,無論是阿米爾做了什麼,他總是一味的信任跟包容。在阿米爾遭受壞孩子的欺負的時候,他也是挺身而出,爲朋友兩肋插刀。

在阿富汗,一直都有冬天賽風箏的傳統,並且按照慣例,那些被擊落的風箏可以被看作是勝利者的獎賞,哈桑聰明機靈,是個追風箏的能手。某年冬天賽風箏阿米爾知道他肯定能順利完成任務,他滿心歡喜地等着哈桑爲自己帶來戰利品,可哈桑遲遲沒有回來,阿米爾只好出去尋找。可卻在找到哈桑的那一刻驚呆了。原來,追到風箏的小哈桑遇到了麻煩:正被幾個曾經找過阿米爾麻煩的壞孩子脅持,對方逼迫他拿出風箏,而哈桑不願意,於是,勢單力薄的他因此遭受了自己人生最大的恥辱!而即使在這樣,他死命地保護好那隻被擊落的風箏。——殘酷的一切,站在巷口的阿米爾全部看在了眼裏,可是,他卻沒有勇氣上前制止!

那次事件之後,阿米爾內心就開始被羞愧與痛苦所折磨,他知道自己很對不起朋友,自己懦弱,虛僞愧對朋友的忠誠。這樣的感覺一直把他壓不過氣來,終於,他在父親面前撒謊說哈桑是小偷,讓父親趕他走。而即使是這樣莫須有的傷害,哈桑也毫無怨言地承認了。雖然父親執意留下他,他還是黯然地離開了。

幾年之後,阿米爾隨父親去了美國,先前優越的生活沒有了,在美國的日子,他們過的很窘迫,可父親還是一貫地有擔當,靠着父親賣力的打苦工,阿米爾順利地完成了學業,開始工作,戀愛,結婚,直到父親去世。對他而言,平淡的生活正好是他用來淡忘過去回憶的良方。

父親去世後的某一天,阿米爾居然意外得知哈桑居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回到阿富汗,哈桑已經死去,阿米爾找到他留下的孩子,往事一幕幕,他帶着這個小侄兒,決定替哈桑承擔做父親的責任。跟哈桑的兒子談到他父親追風箏的時候,阿米爾充滿了欽佩和尊敬。他帶着哈桑的小兒子一起去放風箏。故事的最後,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時的索拉博卻因精神上的傷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說起風箏——那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最喜愛的玩物時,纔會不知覺的笑起來……書的後半段寫得是主人公心靈的救贖。他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風箏,重新成爲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生活的大門終於又向他敞開了。阿米爾的結局,相比較而言,是幸福的。他終於明白了彼此的意義——以生命爲代價。

也許故事的結局並不完美,也許有些許苦澀與酸楚。但人生就是這樣,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因此,我們都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4

《追風箏的人》是由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創作的英文小說。《追風箏的人》於2003年上海人民出版,卡勒德·胡賽尼,1965年生於阿富汗喀布爾市,後隨父親遷往美國。胡賽尼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醫學系,現居加州。卡勒德‘胡塞尼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衆面孔的塵灰,將背後靈魂的悸動展示給世人。《追風箏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說,因書中角色刻畫生動,故事情節震撼感人,出版後大獲好評,獲得各項新人獎,並躍居全美各大暢銷排行榜,《追風箏的人》已經由夢工廠改拍成電影。

《追風箏的人》清新自然,以新寫實的筆法,訴說着溫情與殘酷,美麗與苦難,它不僅僅展示了一個人的心靈成長史,也展示了一個民族的靈魂史,一個國家的苦難史。這部小說流暢自然,就像一條清澈的河流,卻奔騰着人性的激情,蘊含着阿富汗這個古老民族豐富的靈魂,激盪着善與惡的潛流撞擊。因爲這部書,讓世界瞭解了一個遭受戰火蹂躪的、默默無聞的阿富汗民族,這纔是文學的魅力,也是這部小說的藝術魅力。但是這部小說不僅如此,他所以能夠吸引不同民族、國家的讀者,撼動讀者內心纖細的情感,那就是關於人性和人性的拯救問題,這也是現代人類面臨的共同話題。其實,這部小說的珍貴品質,人性的救贖是這部小說的核心價值。

任何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一旦進入讀者視線,就具有了獨立客觀的意義,不管作者的主觀創作有沒有意識到那些意義的存在,並不能否認它的客觀價值。風箏是該書的靈魂,雖然只在小說的兩個地方出現,卻蘊含了豐富的意象,風箏可以是愛情、親情、友情,更是作者對未來希望的象徵。小說的精妙之處在於跳出了一般個人與社會前臺背景的關係,跳出了人和社會那種互相影響的從屬關係,兒子與父親、人和祖國就像風箏那樣,互相掙脫又互相糾纏,逃不出宿命的天空。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5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我的思緒如同天上的一隻只風箏高低起伏。宛若在夢中,我聽見心底有個聲音對我說:“爲你,千千萬萬遍。”我想起了那隻藍色的風箏,想起了哈桑——那個兔脣的哈扎拉少年。

故事發生在七十年代的阿富汗。那時的阿富汗沒有硝煙,沒有戰火,阿米爾和哈桑就出生在那裏,一個美麗祥和的地方。

阿米爾和哈桑的命運,或許在出生時就已註定。也許是阿米爾父親與哈桑父親的主僕關係,也許是普什圖人對哈扎拉人的歧視,使阿米爾和哈桑,不可能成爲真正的朋友。

阿米爾十分渴望父親的關愛,於是參加了一場風箏比賽。當天空中只剩下他的紅風箏時,他取得了勝利。忠誠的哈桑爲阿米爾追風箏。但就在回去的路上,哈桑被以往得罪過的人攔下。這時阿米爾也找到了哈桑,他看見哈桑被人欺辱,卻跑到了一邊。正是因爲他的膽小、怯弱,使他一生都在贖罪的路上。

我們或許無法責怪阿米爾。因爲我們每個人心中,也藏着一個像阿米爾一樣的小人,膽小、怯弱的小人。我們只能用自我的選擇去彌補我們所犯的錯。

成年後的阿米爾爲了贖罪,放棄了在美國安逸的生活,回到了阿富汗,時局動盪的阿富汗。是的,那裏有再次成爲好人的路。

一路上,他歷經坎坷,也明白了哈桑是自我同父異母的兄弟,他要救回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他的親侄子。

人生就是這樣,不斷的犯錯,然後彌補,然後再無可避免的犯錯,然後再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彌補。在這條通向好人的路上,阿米爾一向在贖罪。歷經千辛萬苦,阿米爾最終把索拉博帶回了美國。

燦爛的晚霞中,一隻只風箏在天空中翱翔,又是一場風箏比賽。阿米爾和索拉博齊心協力,將最終一個對手的風箏割斷,他們贏了。當那隻風箏飄落時,阿米爾追了上去。就像兒時的哈桑爲阿米爾追風箏一樣。爲你,千千萬萬遍。

阿米爾用一生去追的那隻風箏,是親情、友情、感情,也是正直、善良、誠實。這是他人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僅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爲一個健全的人,一個他自我期許的人。追風箏的人,所追逐的`僅僅是風箏嗎很明顯不是。我想,那隻風箏既是哈桑去追逐的那隻斷線的風箏,也是阿米爾成年後去追尋自我救贖的那隻他心裏面的飄忽不定的風箏,更是我們千千萬萬人所要尋求的內心的無愧和寧靜。

也許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不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的去追。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6

其實在認真看這本書,之前就嘗試着看了好幾次,但是最後都不了了之。最近因爲參加京東共讀活動,主辦方又推了這本書,所以才拾起書本。在看書之前,朋友已經給我劇透了。

在我看來阿米爾很自私,童年一直渴望父愛,卻無法得到,心又非常敏感,經常在父親的對哈桑的細節上嫉妒他,找機會貶低他,最後因爲害怕而背叛他。長大後活在內疚當中,最後在與阿塞夫的打鬥中才放下之前的內疚。

哈桑是我最同情與喜歡的人物,他純潔,對任何人都沒有壞心眼兒,對主人忠誠,對朋友真誠。把阿米爾當成真正的朋友,喜歡把一切錯誤都歸咎於自己,在自己受傷之後還能原諒背叛自己的人,重情重義。在書中他是弱者,自己他的後代也是弱者。但是他兒子比哈桑勇敢,敢說出內心的想法。

這本書從第八章開始我就開始悲傷,心裏就感到難受,我爲哈桑被阿塞夫欺負而悲傷,爲阿米爾的沉默與膽小感到憤怒。但看到後面,感情基調就淡化了,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就像故事情節中,哈桑兒子再也不想去孤兒院一樣,即使在外人看來,孤兒院很安全,阿米爾會經常去看他,只要開出證明,他就可以跟阿米爾回美國,就可以結束一切噩夢一樣,在我們看來這是很簡單的事,但是索拉博就是不願意,因爲孤兒院給他帶來了心裏傷害,他懼怕,所以寧願死也不願意再進去。

每個人所做的一切,自有他的原因。他有他的過去,我們也有自己的過去。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7

阿里帶着哈桑離開了,最後的祈求是:你可以送我們到汽車站嗎,老爺?老爺嚎啕大哭,也依然無法挽留阿里父子倆。

阿米爾少爺目睹着自己親手釀製的悲劇,他的內心也有過掙扎,但最終他的嫉妒心讓悲劇進一步擴大。連阿里那張麻痹的臉都無法掩飾痛楚和哀愁……最終他沒能看清哈桑離開時的表情,哈桑低着頭跟着父親離開了

這是怎麼的一種悲哀,嫉妒讓人的內心變得醜陋,阿米爾從此開始夢魘的生活還有悲壯的救贖之旅。

我的內心因此波瀾起伏,我無法用我的語言寫出卡勒德.胡塞尼所要揭露的社會問題,只是讀到這裏我已喉嚨哽咽,我用簡短的語言記錄我的內心感受,我將繼續閱讀下去,爲了哈桑悲慘的人生和阿米爾艱辛的救贖。

阿米爾希望哈桑離開,離開父親,離開自己的生活,如果這樣,父親的愛就只屬於自己一人。但是,哈桑的離開,帶走的除了自己破舊的毛毯,還有阿米爾幸福的生活。

當戰爭來臨,阿米爾歷盡艱辛同父親逃往美國,那段艱難的生活是他感受足足的父愛,甚至收穫愛情,但生活裏似乎總是充滿報復,愛人曾經的經歷提醒阿米爾不爲人知的過往,讓他的靈魂無法安寧。父親的離開,也將帶走他所渴望的父愛。彼此身體健康,但卻始終無法孕育孩子,這似乎是上天的安排。因爲哈桑的孩子在苦惱中等待救贖。

這裏有重新成爲好人的路。拉辛汗的一個電話,改變了他的生活。哈桑,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自己名字的人,身體裏也同樣流淌着父親的血液的兄弟,那個始終把自己當朋友的人。

讓傷害終止,讓靈魂得到解放,最終阿米爾戰勝困難,解救了哈桑的兒子。爲你,千千萬萬遍……哈桑曾經這樣爲阿米爾付出,但當阿米爾爲哈桑的兒子付出時,更多的似乎是爲了自己的內心。

今天茶茶木給大家分享這個讀後感,這是茶茶木最喜歡讀的書之一,如果大家喜歡,不防在文末點贊,轉發,謝謝大家的關注!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8

我記得讀高中的時候,就聽說這是本名著,但我不知道它有多大的魔力吸引着我,只是覺的書名很詩意,沒看書之前,腦海裏浮現是有陽光,春風,湛藍的天空飄着幾隻風箏…當我花了十個小時的時間看完這本書後,內心是不平、複雜的心情想要陳述我看到的東西!

故事發生在阿富汗,主人公阿米爾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他父親經商,他母親難產去世了,所以阿米爾是單親家庭長大,爲後續故事情節做了伏筆,僕人的兒子叫哈桑,和阿米爾一起長大,只要少爺吩咐哈桑做什麼,哈桑都會義不容辭,爲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多麼熱血沸騰的話!其實僕人哈桑是阿米爾的同父異母的兄弟,在阿富汗,種族歧視特別嚴重,而僕人哈桑就是少數族,父親不敢公開這個醜陋的祕密祕?

他想完成自己的罪過一點點救贖,他建孤兒所,做公益事業…對哈桑默默的關心,相反對阿米爾的冷淡,至少在十二歲的阿米爾眼裏沒有父愛,多希望自己能得到同哈桑一樣的疼愛、這個時候的阿米爾,是自私,膽怯懦弱。阿富汗戰爭爆發,曾經的擁有變成廢墟,到處是彈殼的痕跡、令人窒息的煙塵籠罩在這片上空,阿米爾內心也是複雜的,每次想到曾經所犯下的罪過令他入睡難眠,開始了他的救贖之旅……他找到了自己心動的女孩,索拉雅知書達理,善良又溫柔,風箏意味着親情友情愛情,摻雜着太多的故事需要傾聽。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9

每個人都是追風箏的人,阿爾法追着父親,哈桑追着阿爾法,而一切未必能得償所願。這是我近期賺得我最多眼淚的書了,傷心往往是有觸動的點。

阿爾法爲了獨佔父親的愛,而做的一些事,佔有慾誰沒有呢,主要看如何對待它。在那個夜晚,我期待着他能挺身而出,可我心裏知道不會,就像哈桑離開的那個,我希望他能認錯挽留,但我接受他沒有做。因爲我也曾爲我的佔有慾掙扎過,或許也做過錯事,所幸我能留住底線,一切都不算太糟糕。阿爾法是自私的,我們又何嘗不是,至少我是,所以我接受他身上的缺點,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會愛會痛會掙扎會贖罪。後面看到他被阿賽爾打,哈哈大笑起來,爲索拉博追風箏,總算沒自私到底吧。

另一個人哈桑,在書上最見不得這種擁有種種美好品質,卻缺少好結局的了。旁觀者看他或許是不幸的,可他有父親的疼愛,有追逐的少爺阿爾法,後來遇見妻子,生了個孩子。他以赤子之心活着,接受生活的安排,結局有些慘淡罷了,可是他問心無愧呀。這是我在書上最心疼的一個人了,也是我在生活中最心疼但又敬佩的一類人,人生若只如初見,他們就是這樣的呀。抱着自己的一顆熱騰騰的心,生活至最後。

追風箏的人,誰沒有心中的風箏呢,誰又能追到自己的風箏呢。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0

年少時的阿米爾和哈桑情同手足,哈桑對阿米爾少爺忠誠,信任,在他需要幫助的任何時刻挺身而出,“爲你,千千萬萬遍”,然而在一次風箏比賽之後,哈桑爲了幫阿米爾追風箏,爲了追回那無尚的榮耀,在衆人面前炫耀的資本,哈桑遇到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情,阿米爾親眼看着,卻因爲他的懦弱而背叛了他。之後的阿米爾爲他當時的懦弱和自保而自責,愧疚,多次欺凌哈桑想要哈桑反手從而讓他內心好過,可哈桑依舊對他唯命是從,於是他編造謊言趕走了哈桑。沒過多久,他也隨父親逃難美國。可他依舊忘不了年少時對哈桑的背叛,依舊生活在那背叛的陰影下。時隔二十多年,他又回到了那個有美好也有痛苦的故鄉,卻從拉辛汗口中得知一切事情的真相,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就在得到真相之前,哈桑已經慘死在這片土地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哈桑的兒子,自己的親侄子――索拉博帶離這裏。這個可憐的孩子,經歷了一切事變之後,對這個世界失望,選擇了自殺來了斷痛苦的生活,被阿米爾救下後不再說話,阿米爾在一次次的親近被冷漠之後,依舊對他報有希望,“爲你,千千萬萬遍”這次是阿米爾對哈桑的兒子。

讀完了這本書,讓我想到了兩年前的一次培訓中,老師說過,歲月迴流,不管當下你做的好事,壞事,讓人或喜或悲,多年以後,歲月都會通通回還給你,即使你樂意或者不樂意。這些話在這本書中得到了驗證,爲自己年少時的背叛救贖!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1

路兩邊的樹,越來越模糊。往前行駛的車裏,我淚流滿面。而這淚水,竟然只是因爲親愛的哈桑。那個永遠站在主人身前,爲他遮風擋雨的忠誠的僕人哈桑,那個明知阿米爾撒謊連累自己被誣陷被責難也不揭穿的最純真的哈桑,那個從不記仇只知道付出只留下美好的勇敢的哈桑,那個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真實身份的可憐的哈桑。那個大聲的快樂的喊着“爲你,千千萬萬遍”的十二歲少年哈桑。

因爲世間最好的哈桑,我要去阿富汗,去你生活過的地方看看。因爲世間最好的哈桑,我要去喀布爾放風箏,我發誓一定幫你把最後一個風箏撿到手。因爲世間最好的哈桑,我要站在巴米揚大佛前,觸摸她的千瘡百孔,聽她泣說那段和你有着千絲萬縷關係的歷史。因爲世間最好的哈桑,我要見到胡塞尼先生,替你給索拉博送去最珍貴的禮物。因爲世間最好的你,我要拉辛汗,阿里,大老爺,還有你愛的那個哈扎拉姑娘都好好的活着。

友誼,愛,主僕,等級,救贖,自由,戰爭。父母給孩子的愛,要平等,信任,從容和溫暖,阿米爾纔不會嫉妒,怯懦,當然也就不會有這一系列的情節。可是哈桑爲何成長的如此之好,經歷世事風浪仍然清澈善良。“風箏”或許代表着忠誠,生活,愛,夢,友誼,親情,一切值得追的…我們都是各自生命中“追風箏的那個人”吧!謝謝胡塞尼先生,創造瞭如此生動的文學世界,塑造了世間最好的哈桑。還有譯者李繼宏先生儘量還原小說的本來面貌。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2

初讀此書,是因爲好書推薦榜中有它的存在,再讀此書,是因爲腦海中一直有它的存在:“爲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全書圍繞風箏和阿富汗的兩個少年,哈桑和阿米爾。因爲種族、宗教、社會背景以及等級制度的存在,整本書讀起來有一種悲傷壓抑的氣氛,也正如書評所說,作者以寫實的筆法,訴說着溫情與殘酷,美麗與苦難。書中阿米爾是一個複雜的人物形象,也是通過阿米爾的心路成長曆程,讓我們體會到人性的拯救。書中的哈桑是一個悲劇角色,他正直、善良、對阿米爾真誠用心,一直在爲阿米爾付出、犧牲。“爲你,千千萬萬遍”是哈桑對阿米爾友情的宣言,可是這樣好的哈桑,卻是等級制度、種族的犧牲品,他一生的悲劇也是由此造成,讓人看完不免唏噓。但往事不可更改,傷害也只能盡力去彌補,去救贖。還好,阿米爾完成了自身的救贖。

風箏也是本書的靈魂,它代表着人們心中美好的嚮往和追求,可以是正直、善良、勇敢、也可以是自由、尊嚴、榮譽、還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在現代社會,我們已然跨越了種族、宗教和等級制度的差距,我們擁有良好的社會大環境,可以更好地去追逐我們心目中的風箏,就像作者卡勒德.胡塞尼所述:“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的追”。

爲你,千千萬萬遍。不管怎樣,勇敢去追吧!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3

這本書讀完了,是在一種和作者產生共鳴的情況下讀完,其實作者小時候經歷的事情,產生的愧疚感,我都似曾相識,我是一個比較孤獨的人,可能是生活環境和家庭環境教育的原因,作者對好朋友的不接近感是因爲階級和本身原因,而我的話,我個人性情和作者相似,只是沒有階級關係,我前20幾年所做過的愚蠢的事,傷害朋友的事,我希望我能比作者更好地彌補這些過錯,畢竟我的朋友他們現在都很健康,我有機會去彌補童年時候的過錯,同樣對於未來的朋友我則不會重蹈覆轍,人生或許就是這樣,人生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個循環,一個人的結束也是一個人的開始,我即將到達自己的四分之一,我希望我可以不去爲之前四分之一的過錯而痛苦愧疚,畢竟我也曾經是受害者,一個孤獨患者,我希望自己逐漸有能力可以拯救現在疲憊的自己,讓自己走出一個抑鬱思想的牢籠,我可以逐漸實現自己的目標和抱負,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可以讓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都可以快樂,我的心願是世界和平,每個人都擁有無悔的童年。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4

看了《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個沉下心來讀書的開始,一個深入思考的開始。不得不承認,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幾乎對讀書喪失了興趣。經常是拿起一本書--放下。看起來,我與書無緣了。但總會有一個轉折點的。當我看到《追風箏的人》這個書名,引發了我無限的聯想。又看到它的封面—— 黃昏的天空。一層層斑斕雲彩中有一片蔚藍天空,彷彿把人帶到更深更廣遠的世界。一隻拖着長長尾巴的風箏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因爲一個書名,因爲一個夢境,我買下了它。

故事的開始,在阿富汗。說起這個我們的鄰國,並不是一個太平世界。我們總會把它與戰爭、難民、死亡聯繫在一起。讓我們想起的總會是一張張驚恐的臉,沒有輕鬆,更不會有笑容。這不是什麼童話故事,也並非喜劇。

似乎一切都是註定的。阿米爾和哈桑,是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主僕,或者說夥伴。阿米爾少爺會說的第一個詞是爸爸,而哈桑會說的第一個詞是阿米爾。那將是他們一生最重要人的名字。阿米爾爲了得到爸爸全部的愛,不惜陷害哈桑一家;哈桑爲了自己的主人,受盡恥辱,最終奉獻出生命。

是阿米爾錯了嗎?他膽小、懦弱、自私,看到哈桑被阿塞夫一羣人欺負,卻裝不知道。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裏是多麼複雜。最終他確定“爲了贏回爸爸,也許哈桑只是必須付出的代價,使我必須宰割的羔羊......他只是個哈扎拉人,不是嗎?”事實不是這樣的,哈桑還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親弟弟。然而這個被爸爸一生深埋的祕密揭開時,哈桑已經死在戰爭的槍下。

是他錯了嗎?當我們讀完這本小說,無不爲他的不幸所悲傷,爲他的忠誠、純真、善良所感動。但經歷了一系列事情,看到主人對他的態度,哈桑還會認爲這一切值得嗎?他爲什麼還要一次次的獻身?難道他也認爲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低賤的僕人嗎?還是爲了朋友阿米爾,他情願付出一切,我們不得而知。這也許對他來說是一個美好的結局嗎?

《追風箏的人》是第一本能夠在我內心引起諸多共鳴的書籍,使我能在閱讀過程中慢慢審視真實的自己。

此刻,我仍然不是很清楚爲何我的感觸會如此強烈;是由於這是我經過重新洗禮決心好好看書的第一本,所以格外傾心;又或者是在這本書的人物性格上看見了自己曾經的影子,然後在別人的故事裏藉着批判別人來重新認識與完善自己。

故事中,阿里右腿殘疾,半臉僵硬,經常被別人嘲笑,如果按照現代人的標準,阿里又應該如何忍受別人嫌惡的眼光與自己內心的苦楚呢!但是在我看來,阿里雖然有生理上的缺陷,但是他比很多人都過得輕鬆,因爲他看開了這些世俗的標準,別人在乎的他不屑一顧;他每天做着自己認爲該做的事情,愛着自己堅持愛着的人,這是一種類似於不喜不悲的人生境界。

哈桑,他是一個心靈慧巧克力的人,他能夠讀懂別人內心世界,同時包容別人的一切,無私的奉獻自己的真誠,有如天地般厚愛,完全沒有想過回報是什麼。他最令我感動、憐惜、揪心的是他對阿米爾百依百順、無怨無悔、至矢不渝的忠誠。這次是憐惜心疼,而不是以前所認爲的不足與謀。他在困境之中逆來順受,把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這是一種無我的境界,讓我覺得他並不是屬於這個混濁的世界,所以無法以世人的角度去衡量他,僅有的只是由心的不忍。

阿米爾,雖然他曾經妒忌過、欺騙過、虛榮過、背叛過,猶其是對這麼愛他的哈桑,但是我對他並沒有絲毫指責,只是靜靜的觀看他的歷程,他成長的歷程。這纔是真正的人,這纔是人最難避免的過錯,每個人在權衡自己利益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些偏頗。我也曾經無視過別人的真心,所以我理解他,並希望看到他成功的救贖自己的心靈,過得新的開始,就像他父親一樣成功救贖;被過去所困無疑使最悲慟的事情。

爲你,千千萬萬;隨你,天涯海角。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5

第二次讀這本書了,爲你,千千萬萬遍!

從哈桑和我的童年開始,從幸福快樂略帶嫉妒的日子開始,直到我放風箏拿了第一,收到了父親的表揚,也是同一天,看到哈桑被辱卻害怕的不敢出頭,自此關係破裂,由於自己的愧疚和逃避不想見到哈桑,卻僞裝成偷盜事件,趕走了哈桑和阿里,父親其實是知道的。同時阿富汗戰火四起,我與父親來到美國,慢慢遇上意中人,結婚,成爲作家。

看起來是平靜又美好的生活,因爲一封信踏上了自我救贖之路,經歷了各種危險,找到了哈桑是同父異母兄弟的真相,終於找到了贖罪的勇氣,踏上了將侄兒帶往美國的征途,一路危機不斷,比如福利院得知侄子被帶走,比如看現場行刑,遇到兒時對頭,並由此發現侄子所在,比如一番打鬥,臨死侄子用彈弓保護阿米爾,和當初哈桑一樣,爲你,千千萬萬遍,比如最後處境遇到麻煩,侄子因害怕回到孤兒院自殺,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氣,最後的最後,來到美國,從對生活提不起興趣到一隻風箏,我成爲了爲侄子追風箏的人,爲你,千千萬萬遍!新生活的大門由此開啓!

很喜歡這本書,阿富汗的戰亂我很同情,同時我很喜歡阿富汗,這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書裏反應的阿富汗堅韌的民族精神令人爲之動容。